- “无陪”护理模式对老年骨科患者康复训练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2年
- 2010年8月起,我院老年骨科试行"无陪"护理,即患者住院期间无需家属陪护,而是由护士承担起全部的基础护理,让老年病人既享受到精湛的骨科专科护理,又享受到具有医学专业的生活护理,如正确的体位、翻身、站立、行走等。
- 石荣光李冬梅王琳张静玉高宇清于芳窦凌云
- 关键词:老年骨科患者康复训练
- 支持系统在老年骨科无陪护病房工作中的运用
- 2011年
- 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中,护士是决定其持续深入开展的主要因素,如何保证护士高效工作,减少护士的非护理专业工作,增加直接护理时数,
- 窦玲云石荣光李冬梅王琳张静玉高宇清于芳
- 关键词:老年骨科
- 影响骨科急诊石膏固定折断的因素分析
- 2015年
- 了解影响骨科急诊石膏固定折断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急诊石膏固定、回家休养2003例患者的石膏折断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骨科急诊石膏固定折断因素与患者年龄、文化程度、身体质量指数及石膏固定类型存在密切关系,与性别无关。结论:针对石膏固定折断的相关因素,应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以降低石膏折断率。
- 于芳杜雪梅
- 关键词:骨科急诊石膏固定
- 老年骨科无陪护病房护士班次管理的探索与实践被引量:3
- 2011年
- 自2010年6月以来,我院老年骨科运行无陪护护理服务,根据病人需求及护理工作特点,积极探索,以"AN"(白班、夜班)二班制护士排班替代传统的"APN"(白班、小夜、夜班)三班制护士排班,细化工作职责,重新修订工作流程,基础护理质量和专科护理质量显著提高。现介绍如下。
- 高宇清石荣光李冬梅王琳张静玉窦玲云于芳
- 关键词:陪护骨科老年基础护理质量病房护理工作特点
- 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骨折围术期血糖控制疗效分析
- 2016年
- 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在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骨折围术期血糖控制,防止术后并发症,确保创口愈合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5年9月伤后1~3d入院的患者52例,采用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强化治疗控制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骨折围术期血糖,预防并发症,促进伤口愈合。结果:52例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术期,未发生低血糖、酮症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及全身或局部感染等并发症,切口Ι期愈合。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骨折围术期控制血糖,预防手术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 胡克俭刘会仁于芳王月梁俊生
- 关键词:血糖控制胰岛素围术期
- “无陪护理”模式在老年骨科病房应用初探被引量:7
- 2010年
- 石荣光李冬梅王琳高宇清窦凌云于芳
- 关键词:老年骨科病房管理
- 椎体成形术联合3D打印个性化椎体支架置入在胸腰椎骨折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 2025年
- 目的 探讨椎体成形术(PVP)联合基于3D生物力学建模的个性化椎体支架精准置入在胸腰椎骨折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常规组(50例)和联合组(48例)。常规组采用PVP治疗,联合组采用PVP联合3D打印个性化椎体支架治疗。记录2组患者术中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住院时间。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胸腰椎功能改善情况,并计算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及矢状面指数。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和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价患者腰痛和下肢痛情况及生活质量,并记录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组术中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常规组(P<0.05)。2组术后1个月ODI评分及Cobb角均低于术前,且联合组均低于常规组(P<0.05)。术后1个月伤椎前缘高度及矢状面指数均高于术前,且联合组均高于常规组(P<0.05)。2组术后1个月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联合组低于常规组;SF-36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联合组高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2.08%vs. 16.00%,P<0.05)。常规组和联合组的术后总体满意度无明显差异。结论PVP联合3D打印个性化椎体支架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显著,患者疼痛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手术安全性较好。
- 于芳赵晓勇任原刘弘扬
- 关键词:骨折椎体椎体成形术3D打印骨水泥渗漏
- 老年骨科病房无陪护工作流程设计与应用被引量:1
- 2011年
- 随着优质护理示范工程的开展与推进,2010年8月1日,老年骨科作为我院首个无陪护病房正式运营,护士护理患者实行责任包干制,此模式完全打破了传统护理工作模式。为确保管床护士为患者提供连续、全程、无缝隙护理服务,根据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
- 窦玲云石荣光李冬梅王琳张静玉高宇清于芳
- 关键词:老年骨科
- 老年髋部骨折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及护理干预被引量:10
- 2011年
-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是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于存在诸多高危因素的老年高龄患者尤为常见,可引起致命的肺栓塞及远期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我科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收治老年髋部骨折患者227例,在整体护理的基础上针对老年高龄患者存在的DVT形成高危因素进行预防性护理干预,获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 于芳李冬梅张静玉杜雪梅
- 关键词:髋骨折静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护理
- 康复指导联合体位性复位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中的作用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分析康复指导联合体位性复位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唐山市第二医院骨科2018年8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68例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n=34,康复指导、体位性复位及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常规组(n=34,体位性复位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分析病人术前、术后3 d、3个月、0.5 a、1 a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椎体临近矢状面局部Cobb角、视角模拟疼痛(VAS)评分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12个月联合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均高于常规组,(P<0.05);术后椎体后缘高度高于术前,(P<0.05),组间无差异(P>0.05)。2组术后椎体临近矢状面局部Cobb角低于术前(P<0.05),组间无差异(P>0.05);术前VAS评分高于术后(P<0.05),术后3 d、3个月、0.5 a的VAS评分常规组高于联合组(P<0.05),术后1 a VAS评分组间无差异(P>0.05);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8.82%)低于常规组(17.65%),(P<0.05)。结论在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过程中,科学、充分的康复指导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翟晓娜房琳李勇于芳裴秋艳王平杨佐明
- 关键词: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康复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