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耀茂

作品数:21 被引量:78H指数:5
供职机构:高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6篇麻醉
  • 5篇镇痛
  • 5篇气管
  • 5篇插管
  • 4篇手术
  • 4篇气管插管
  • 4篇芬太尼
  • 3篇镇痛效果
  • 3篇舒芬太尼
  • 3篇术后
  • 3篇超声
  • 3篇超声引导
  • 2篇导管插管
  • 2篇支气管
  • 2篇支气管镜
  • 2篇直肌
  • 2篇瑞芬太尼
  • 2篇双腔支气管
  • 2篇双腔支气管导...
  • 2篇双腔支气管导...

机构

  • 21篇高州市人民医...
  • 1篇深圳大学

作者

  • 21篇丁耀茂
  • 11篇林红
  • 6篇邓铸强
  • 6篇丁伟
  • 4篇陈冠文
  • 4篇梁万益
  • 4篇梁金华
  • 3篇陈伟志
  • 3篇黄强
  • 2篇黄康强
  • 1篇杜志斌
  • 1篇麦秋娟
  • 1篇陈日胜
  • 1篇冯裕
  • 1篇钟锦秀
  • 1篇黄进强
  • 1篇陆光泽

传媒

  • 3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当代医学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现代医用影像...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海南医学
  • 1篇现代医学与健...
  • 1篇现代医院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国临床新医...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按摩与康复医...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西南医科大学...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年份

  • 2篇2025
  • 3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1
  • 1篇2017
  • 2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5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声辅助下动态针尖定位技术在桡动脉穿刺过程中的应用
2025年
目的:研究分析超声辅助下动态针尖定位技术在桡动脉穿刺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2月高州市人民医院需要术中桡动脉穿刺置管监测的160例非急诊手术成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运用触诊法进行定位穿刺,观察组运用超声辅助下动态针尖定位技术进行穿刺,评估两种定位方法对置管结果、穿刺指标以及并发症的影响,并将两组各项指标评估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首次置管成功率、5 min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次数少于对照组,穿刺时间短于对照组,穿刺时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超声辅助下动态针尖定位技术运用在桡动脉穿刺中效果较为理想,可提高桡动脉穿刺置管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符合可视化操作、精准麻醉的理念。
蔡静仪梁金华丁耀茂何远芳
关键词:桡动脉穿刺
舒芬太尼、瑞芬太尼、芬太尼对全麻患者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影响被引量:34
2010年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瑞芬太尼、芬太尼全麻诱导期患者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以及血浆血管紧张素(AngⅡ)、肾素活性(PRA)和醛固酮(ALD)水平变化,了解这三种药物对全麻诱导期患者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影响,为临床上选择全麻诱导期患者气管插管用药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60例择期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芬太尼组、瑞芬太尼组、舒芬太尼组,每组各20例,分别采用芬太尼、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行麻醉诱导。于诱导前、插管后3min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同时抽取静脉血,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AngⅡ)、肾素活性(PRA)和醛固酮(ALD)水平。结果芬太尼组、瑞芬太尼组插管后3min的SBP、DBP、MAP、HR和插管前相比显著升高(p<0.05),舒芬太尼组插管后3min的SBP、DBP、MAP、HR和插管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芬太尼组、瑞芬太尼组插管后3min的AngⅡ、PRA、ALD和插管前相比显著升高(p<0.05),舒芬太尼组插管后3min的AngⅡ、PRA、ALD和插管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舒芬太尼抑制插管时应激反应的效果优于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瑞芬太尼和芬太尼抑制插管时应激反应的效果相当,舒芬太尼更有利于血流动力学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稳定。
丁耀茂林红丁伟
关键词:舒芬太尼瑞芬太尼芬太尼
控制性降压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麻醉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控制性降压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在我院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常规麻醉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实施控制性降压,观察组给予异丙酚实施控制性降压,评估降压效果。结果:控制性降压5min及15min后两组患者MAP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两者分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性降压5min及15min后两组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停止控制性降压5min及15min后MA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控制性降压后5min、控制性降压15min、停止降压后5min和停止降压后15min HR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控制性降压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麻醉中具有积极的临床效果,临床医师应合理选择降压药物。
丁耀茂林红丁伟
关键词:控制性降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麻醉
纤维支气管镜在双腔支气管插管定位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在双腔支气管插管定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择期胸外科手术患者49例,采用听诊法定位进行定位,然后再经纤维支气管镜确认和调整。结果:本组49例患者中,左侧定位34例,右侧定位15例,所有患者经听诊法确认导管管端已正确到位,但是经纤支镜检查发现确定到位20例(40.8%)。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既可以检查双腔支气管插管定位的正确性,又能直观下进行调整到位,比传统听诊法更准确、更可靠。
丁耀茂林红丁伟黄强
关键词: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纤维支气管镜
单侧腰麻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探讨单侧腰麻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2009年1月-2010年1月间在我院行下肢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硬膜外麻醉,观察组给予单侧腰麻.结果 麻醉后观察组患者MAP、HR分别为(108.22±2.35)mmHg、(76.22±2.10)次/min,对照组分别为(97.20±2.40)mmHg、(73.26±2.14)次/min,观察组患者MAP、HR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起效时间、阻滞完全时间、辅助用药以及局麻药用量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为3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单侧腰麻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确切,且并发症少,值得应用.
丁耀茂林红
关键词:单侧腰麻老年下肢手术
新型旁流EtCO_(2)鼻咽通气道在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探讨新型旁流呼气末二氧化碳(EtCO_(2))鼻咽通气道在保留自主呼吸全凭静脉麻醉的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4年2—7月在高州市人民医院接受宫腔镜手术的160例患者,应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鼻咽通气道,观察组接受新型旁流EtCO_(2)鼻咽通气道,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诱导与维持,术中保留自主呼吸,比较两组麻醉前(T0)、宫腔镜手术开始时(T1)、宫腔镜手术结束时(T2)、宫腔镜手术结束后10 min(T3)各时间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并记录术中呼吸抑制、低氧血症和体动的发生情况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各时间点MAP和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pO_(2)在T0、T1、T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观察组的SpO_(2)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低氧血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体动、呼吸抑制(术中、术后)、恶心呕吐、鼻咽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旁流EtCO_(2)鼻咽通气道能实时监测EtCO_(2),提供即时通气状态信息,辅助临床呼吸干预,改善术中氧合,减少低氧血症风险,提升宫腔镜手术麻醉的安全性。
丁耀茂陈冠文梁万益邓铸强
关键词:宫腔镜手术麻醉安全性
日间手术麻醉管理的规范化评估
2024年
本研究是一项关于规范日间手术麻醉管理的回顾性研究,评估规范日间手术麻醉管理在减少手术并发症、降低疼痛评分及减少患者非计划就诊率及再入院率的效果。方法 我们收集了2022年4月1日至2023年10月1日在本中心接受日间手术的患者的临床相关数据,包括人口学特征资料、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及术后随访情况,并根据麻醉管理方案不同,分为规范日间手术麻醉管理组(实验组),与普通日间手术麻醉管理组(对照组),并采用1:n的倾向性匹配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相关指标。结果 一共130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观察组45例,对照组85例,经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后,观察组45例,对照组25例。与对照组相比,规范日间手术麻醉管理能够减少手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同时,患者在规范日间手术管理下术后12小时、24小时及72小时疼痛感更轻,p<0.05。结论 规范日间手术管理在减少手术并发症及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具有效果。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规范日间手术麻醉管理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手术管理方式,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张萍梁鹏飞麦秋娟陈冠文丁耀茂
关键词:日间手术麻醉
纤维支气管镜在双腔支气管插管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在双腔支气管插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择期胸外科手术患者76例,男50例(65.8%),女26例(34.2%),男女之比1.92:1。年龄16~79岁,平均55.8岁,均静吸复合全麻,借助纤维支气管镜进行插管。结果:76例患者均顺利一次性成功插管,患者变换体位后,纤支镜检查发现双腔管位置发生变动8例(10.5%),其中过深5例,过浅3例,经过纤支镜矫正均达到标准位置。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既引导双腔支气管插管达到准确的位置,使手术的安全性大大提高。
丁耀茂林红黄强丁伟
关键词:胸外科
超声引导下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腹直肌鞘阻滞对剖腹肝胆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
2025年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serratus anterior plan block,SAPB)联合腹直肌鞘阻滞(rectus sheath block,RSB)对剖腹肝胆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高州市人民医院2022年7月至2024年7月行剖腹肝胆手术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常规组(n=48,常规全身麻醉)及联用组(n=48,全身麻醉+SAPB+RSB)。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术后静态及咳嗽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术后恢复指标、不良反应及镇痛泵使用情况。结果 联用组MAP和HR在术中各时间点的波动显著小于常规组(P <0.05)。术后48 h内,联用组静态VAS评分和咳嗽时VA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 <0.05)。联用组首次排气时间[(23.64±6.00) vs.(26.51±5.97)] h和首次下床时间[(35.27±7.09) vs.(43.10±6.12)] h显著缩短(P <0.05)。联用组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6.25%vs.20.83%)及舒芬太尼用量[(86.69±10.39) vs.(92.53±10.84)]μg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 <0.05)。结论超声引导下SAPB联合RSB可有效稳定剖腹肝胆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提高术后镇痛效果、加速康复并减少阿片类药物依赖,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丁耀茂李胜张培冰邓铸强梁万益
关键词:超声引导肝胆手术
术后疼痛的控制:跟着科学走,享受快速恢复
术后疼痛是临床手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一组复杂的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表现,目前已将疼痛列为第五大生命体征,其不仅是导致患者抵触手术、恐惧手术、导致术前焦虑的原因之一,也是影响术后康复的主要因素,对人体带来的危害及负...
丁耀茂
关键词:术后疼痛术后疼痛管理疼痛控制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