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坤荣
- 作品数:53 被引量:139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茂名炼油厂催化裂化装置腐蚀状况及防护对策
- 1992年
- 通过调查茂名炼油厂催化裂化装置近20年的腐蚀状况及防护对策,认为:反应器、再生器的旋分器、分馏塔人字挡板及塔盘、吸收稳定系统塔壁衬里和塔盘都采用18—8Ti材质,对缓和腐蚀,保证该装置安全长周期的运转,起着有效的作用。对不锈钢衬里的鼓泡和裂纹的处理方法也认为是可行的。对于试验的其它耐蚀合金及渗铝钢的使用结果表明,比普通碳钢好得多。
- 黄坤荣
- 关键词:催化裂化防腐
- 铜管胀接技术研究被引量:1
- 2004年
- 对制冷设备中铜管与管板的胀接技术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 。
- 黄坤荣王汉青寇广孝周湘江
- 关键词:铜管管板导热性能传热管温度
- 合成双射流控制S形进气道数值研究及优化
- 2025年
- 对合成双射流影响S形进气道内部流场特性进行仿真计算,分析了合成双射流不同流向控制下进气道内流场特性,利用MOEA/D多目标优化算法得到合成双射流特性参数与目标参数Pareto优化解集,最后设计激励器的不同排列组合以实现其气动性能达到最优。结果表明:施加合成双流控制后,在流向和周向两种布局情况下,流向方案的内部流场特性较优,削弱二次流同时总压恢复系数提高到0.92,旋流畸变指数降低到0.2640。采用多目标优化技术得到激励器参数Pareto优化解集。最后筛选出前三后二双排列的布局下得到目标值最优方案,总压恢复系数达到0.9748,旋流畸变指数降低到0.1827,大大降低了二次流效应。
- 李星佑黄坤荣向立平罗振兵彭文强邢佳慧
- 关键词:S形进气道二次流
- 废弃塑料回收装置
- 废弃塑料回收装置,包括粉碎融化机构、塑料挤出机、出料冷却机构及切断机构;粉碎融化机构、塑料挤出机及出料冷却机构依次连通;切断机构设在出料冷却机构的出料端处,以切断出料冷却机构排出的连续条状塑料。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废弃塑料的...
- 黄坤荣龙发勇李斌匡敏军彭骞王克贤
- 文献传递
-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关键部件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9年
- 作为第五代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具有绿色高效优点,成为解决环境与能源问题突破点,已引起全球能源领域科研人员关注,但相关部件性能与成本阻碍其商业化进程。本文简述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特性与应用,并在其工作原理基础上进一步综述了质子交换膜、电极与双极板等关键部件研究进展和现存问题,最后指出应从整体着手提高各部件间协调性,并以新型材料研制与制备方法开发为切入点以实现规模化应用。
- 刘子建黄坤荣陈善友
- 关键词: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电极双极板
- 双酚A与双酚B的理论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利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采用B3LYP方法在6-311++G(d,p)水平上计算了双酚A的分子结构和电子结构。通过对双酚A的几何构型、键级、光谱、净电荷布局等进行分析,结合前线轨道理论探究了分子的稳定性和反应活性,同理推导了双酚B的相关性质。利用不同的计算方法探究2种分子的热力学性质,同时给出不同温度的热力学性质参数,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做有益的理论补充。
- 龙威黄坤荣
- 关键词:双酚A量子化学密度泛函
- 利用热管技术回收中小工业锅炉烟气余热被引量:4
- 2007年
- 本文介绍了工业锅炉使用现状,从各个角度分析了采用热管技术回收中小工业锅炉烟气余热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说明了在我国现阶段的能源政策中,经济工作要以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切入点,积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实现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约束性目标,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改造传统工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这是贯彻国家能源政策的具体体现。
- 黄坤荣王珏
- 关键词:热管能源节能
-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低压发生器结构型式与性能分析被引量:2
- 2000年
- 列举了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低压发生器的各种结构 ,并对它们各自的性能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
- 黄坤荣卿德藩
- 关键词: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结构型式
- 废弃塑料回收装置及回收方法
- 废弃塑料回收装置,包括粉碎融化机构、塑料挤出机、出料冷却机构及切断机构;粉碎融化机构、塑料挤出机及出料冷却机构依次连通;切断机构设在出料冷却机构的出料端处,以切断出料冷却机构排出的连续条状塑料。废弃塑料回收方法,应用于上...
- 黄坤荣龙发勇李斌匡敏军彭骞王克贤
- 文献传递
- 基于改进蚁群算法机器人路径规划被引量:6
- 2023年
- 提出一种基于传统蚁群算法改进的算法,将Dijkstra算法的搜索策略融入蚁群算法,用Dijkstra算法进行节点选取,使搜索导向性更加明确,并缩短收敛时间,再用蚁群算法进行优化,更新启发式函数,达到路径更短,弯折点更少。并在栅格建模环境中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融合后的算法收敛速度更快,弯折更少,并缩短了寻径距离,有效避免机器人进行盲目搜索,达到了全局最优的要求。
- 邢协泓黄坤荣唐德文
- 关键词:机器人路径规划蚁群算法DIJKSTRA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