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
- 作品数:13 被引量:60H指数:4
-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代谢综合征与下丘脑功能改变被引量:4
- 2010年
- 下丘脑对瘦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导致的能量平衡调节异常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紊乱参与了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发展,下丘脑功能改变是代谢综合征重要的中枢病理生理学机制。代谢综合征下丘脑功能改变与局部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增加有关,IKK/NF-κB激活可能是下丘脑功能改变的关键分子机制。
- 龙廷于晓静秦达念马英郭政康玉明
-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下丘脑炎性细胞因子核转录因子
- 高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应用新型口服抗凝药抗凝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研究被引量:31
- 2017年
- 目的评价高龄老年(≥80岁)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应用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达比加群、利伐沙班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指导临床用药。方法纳入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我科室使用华法林、达比加群、利伐沙班抗凝治疗的高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各50例,达比加群组使用110 mg,2次/d,利伐沙班组使用10 mg,1次/d,华法林组将国际标准化比值调整至2.0~2.5,比较3组间的出血、栓塞事件的发生率,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血红蛋白、肝肾功能的变化,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3 d、1个月、3个月、6个月相关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1)华法林组、达比加群组、利伐沙班组组间比较栓塞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比加群组与利伐沙班组出血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比加群组及利伐沙班组的出血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华法林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达比加群组血红蛋白、丙氨酸转氨酶、肌酐等指标用药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用药前[(34.25±0.59)s]、用药后3 d[(44.73±2.60)s]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3 d、1个月、3个月、6个月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未超过正常值上限的2倍;利伐沙班组血红蛋白、丙氨酸转氨酶、肌酐用药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凝血酶原时间(PT)用药前[(14.94±0.31)s]、用药后3 d[(18.05±0.58)s]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3 d、1个月、3个月、6个月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未超过正常值上限的2倍。结论 (1)高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应用NOACs有效性不劣于华法林,安全性优于华法林。(2)使用NOACs无需常规监测凝血功能,但当应用于特殊人群(如高龄老年患者)怀疑出血风险升高或出现轻微出血时,使用达比加�
- 赵瑞骅李小明马英宋俊平
- 关键词:抗凝药心房颤动
- V2导联R波振幅指数联合R波时限指数对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心电图定位的研究
- 目的: 探讨V2导联R波振幅指数联合R波时限指数对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VA)心电图定位的临床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的起源于流出道的VA患者心电图资料,计算其V2导联R波振幅指数和R波时限指数...
- 马英
- 关键词:心律失常心电图射频消融
- 文献传递
- 宫颈粘膜诱导凝胶用于阴道微生态异常的临床验证
- 目的:对宫颈粘膜诱导凝胶治疗阴道微生态异常或合并宫颈糜烂(现称宫颈柱状上皮外移,下文中均用宫颈柱状上皮外移代替宫颈糜烂)女性的安全性、有效性进行评价。
方法:本试验经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审核并...
- 马英
- 关键词:临床疗效安全性
- 下丘脑室旁核氧化应激反应对心力衰竭时肾交感神经活动的影响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索心力衰竭(HF)时下丘脑室旁核(PVN)氧化应激反应是否能够增强肾交感神经(RSNA)活动,进而促进HF的发生发展。方法取SD大鼠行冠脉结扎术制作心衰模型,对照组(SHAM)大鼠不结扎冠脉,两天后通过侧脑室插管给予tempol(氧自由基清除剂)或人工脑脊液(VEH)。正常饲养4周后,测量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RSNA、PVN区域NADPH亚基gp91 phox的表达。结果HF组大鼠心功能明显低于SHAM组大鼠,RSNA增强、PVN区域NADPH亚基gp91 phox的表达增加。HF大鼠给予tempol治疗后心功能各项指标有所改善,RSNA减弱,PVN区域gp91 phox的表达降低,但达不到SHAM组水平。结论心衰时PVN区域氧化应激反应增强与RSNA增加有关,降低该区域氧自由基水平可能延缓HF的发生发展过程。
- 郭周威宿宇坤马英雷敬辉秦达念王淑秋康玉明
- 关键词:氧化应激肾交感神经下丘脑室旁核
- 塞来考昔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的影响
- 2009年
- 目的观察cox-2拮抗剂塞来考昔对充血性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大鼠心功能水平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心衰组(HF,n=16)和假手术组(SHAM,n=16)。心衰组行冠脉左前降支结扎术致急性心肌梗死,制备大鼠心力衰竭模型,假手术组模型不结扎冠状动脉。术后再各自随机分为:给药组(n=8)和溶剂对照组(n=8),给药组口服给予塞来考昔(CEL,1mg/kg/d),溶剂对照组(vehicle,VEH)给予自来水处理。4周后,检测各组肾交感神经放电(RSNA)以及心功能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心衰溶剂对照组大鼠右室/体重指数、肺脏/体重指数均增高(P<0.05)、左室舒张末压(LVEDP)增高(P<0.05),左室压力最大上升、下降速率(±dp/dtmax)绝对值均降低(P<0.05),左心室收缩压(LVSP)降低(P<0.05),平均动脉压无明显差异(P>0.05);心衰溶剂对照组大鼠肾交感神经放电活动明显增加(P<0.05);给予干预药物治疗后,大鼠心功能得到改善(P<0.05),交感神经放电减弱,但以上指标仍无法达到假手术组水平。结论心衰时,降低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可能降低交感兴奋性,延缓心衰时心功能的恶化。
- 宿宇坤马英秦达念雷敬辉郭周威康玉明
-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塞来考昔
- 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发生无症状性心房颤动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观察植入双腔起搏器术后无症状性心房颤动的发生率,并分析影响无症状性心房颤动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植入双腔起搏器的患者,对其进行长期随访,随访终点包括是否发生无症状性心房颤动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并分析影响无症状性心房颤动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入选408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9.40±11.46)岁,男252例(61.76%),平均随访(2.71±2.26)年,无症状性心房颤动的发生率为25%。对无症状性心房颤动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左心房增大(RR 2.414,95%CI 1.538~3.681,P〈0.001)、合并高血压(RR 1.804,95%CI 1.224~2.659,P=0.003)、充血性心力衰竭病史(RR 2.001,95%CI 1.053~3.802,P=0.034)是无症状性心房颤动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起搏器能够提高无症状性心房颤动的检出率,而左心房增大,合并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病史与无症状性心房颤动的发生密切相关。
- 邱雯宋俊平李小明高兵兵姚雷马英相锐
- 关键词:心房颤动
- 中枢NF-κB在慢性心力衰竭时对交感神经活动的影响被引量:1
- 2008年
- 20世纪60年代研究发现心力衰竭早期交感神经系统最先被激活,随之带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下丘脑-垂体系统、细胞因子和肽类信号系统的激活。多因素共同作用不断加重心力衰竭的病理过程。因此。多年来交感神经活动对心功能的影响一直是心力衰竭研究的焦点之一。
- 康玉明马英雷敬辉杨志明
-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交感神经活动NF-ΚB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下丘脑-垂体系统交感神经系统
- 中枢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在慢性心衰时对交感神经活动的影响被引量:9
- 2008年
- 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是加重慢性心力衰竭的一个重要因素。神经解剖学证实脊髓交感节前神经元直接接受来自下丘脑室旁核和延髓头端腹外侧区神经元纤维的投射,心衰时这两个区域体液因子的改变明显影响外周交感神经放电,因此许多从事心衰研究的学者将目光转向了中枢神经系统。目前,该领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研究的报道较少,但中枢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促进交感神经活动进而加重心衰的观点被多数人所支持。本文就这些方面做一综述。
- 马英杨志明康玉明
- 关键词:心力衰竭交感神经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室旁核
- Ⅰ Nuclear factor-κB in hypothalamic paraventricular nucleus contributes to neurohumoral excitation in heart failure;Ⅱ Sympathetic effects on islet,heart and kidney in 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ic rats
- 心力衰竭(心衰)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同时是多种疾病引发死亡的重要原因。其中,冠心病导致的心肌缺血始终是引发心衰的首要因素之一。目前针对心衰机制的研究较多,其中神经体液兴奋机制已普遍被接受,该机制认为心衰早期交...
- 马英
- 关键词:下丘脑室旁核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