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芸峰
- 作品数:38 被引量:79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 Chiari畸形Ⅰ型合并脊髓空洞症后颅窝减压术后影响脊髓空洞早期转归的影像学因素
- 2025年
- 目的:探究Chiari畸形Ⅰ型(Chiari malformation typeⅠ,CMⅠ)合并脊髓空洞症(syringomyelia,SM)患者行后颅窝减压术(posterior fossa decompression,PFD)后影响脊髓空洞早期转归的影像学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22年1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0例CMⅠ合并SM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8例,女42例;年龄48.8±9.1岁(27~65岁)。所有患者均行PFD治疗。在术前颈椎MRI及X线片上测量空洞最大前后径、空洞最大横径、脊髓前后径、延髓脑桥沟纵距、第四脑室顶点纵距、小脑扁桃体下端纵距、McRae线长度、斜坡长度、斜坡椎管角、C0-C2 Cobb角、C2-C7 Cobb角及颈椎矢状面轴向距离等参数,并计算空洞/脊髓最大比值及空洞最大截面积,通过术后1个月内颈椎MRI测量空洞最大前后径并计算其变化率,根据空洞最大前后径变化率反映的空洞转归情况进行分组,变化率≥20%者纳入改善组;变化率<20%者纳入未改善组,比较两组间影像学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空洞转归的影响因素。结果:随访12.2±7.1d(5~31d),PFD术后空洞改善24例(改善组),未改善36例(未改善组),两组患者年龄与性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出现发热2例,短暂性枕部疼痛2例,脑脊液漏4例,切口愈合不良1例,并发症的发生比例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改善组术前的斜坡椎管角和颈椎矢状面轴向距离(153.47°±9.99°,22.10±11.10mm)均显著大于未改善组(147.98°±9.55°,15.83±9.00mm)(P<0.05),术前空洞最大横径(8.34±3.20mm)显著性小于未改善组(10.36±3.71mm,P<0.05),其余术前影像学参数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空洞最大横径长度是空洞缩小的危险因素(OR=1.281,95%CI 1.042~1.576,P<0.05),术前颈椎矢状面轴向距离长度是空洞缩小的保护因素(OR=0.916,95%CI 0.853~0.984,P<0.05)。结论:对于Chiari畸形Ⅰ型合并脊髓空洞症患者,术前空洞最大
- 乔丹乔丹韩芸峰
- 关键词:脊髓空洞症后颅窝减压术
- 急性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的诊断和治疗
- 韩芸峰王振宇孙建军
- 高龄高危颈动脉狭窄病人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 王涛孙建军陈晓东于涛马长城刘彬林国忠张嘉韩芸峰司雨谢京城王振宇
- 任意维度重建磁共振对骶管囊肿进行精准分型对于指导微创手术和康复的意义
- 2025年
- 目的:运用任意维度重建磁共振对骶管囊肿进行精准分型,有效指导患者的微创手术和术后个性化康复。方法:2021年3—12月,应用任意维度重建磁共振评估骶管囊肿患者的围手术期状况,根据神经根或漏口轨迹重建出囊肿内神经根走行和囊肿漏口情况,对骶管囊肿进行精准分型并精准设计手术切口和骶管后壁骨窗范围。于显微镜下验证术前分型的准确性,指导对应术式治疗不同类型的骶管囊肿。术后复查神经根水肿情况、术腔是否有积液等,制定患者个性化的康复方案,便于患者顺利康复。结果:92例骶管囊肿患者中,58例(63.0%)为内含神经根囊肿,29例(31.5%)为内无神经根囊肿,5例(5.4%)为混合型骶管囊肿。58例内含神经根囊肿的患者中,手术显微镜下复核影像临床分型的准确度可达96.6%(56/58),只有2例较大的单发囊肿、神经根在囊肿上极闪现被误认为内无神经根型。29例内无神经根的骶管囊肿患者中,显微镜下复核影像的准确度达100%。对12例复发骶管囊肿内部的神经根和漏口情况的判断准确度达到100%。术后1个月发现迟发性术腔积液2例,予以艾灸、泡澡等康复治疗,患者术后4~6个月积液消失。结论:任意维度重建磁共振在术前可准确判断骶管囊肿的临床分型,指导手术精准执行,并个性化改善患者的康复效果。
- 孙建军马千权尹晓亮杨辰龙张嘉张嘉吴超吴超谢京城韩芸峰林国中司雨邬海博邬海博
- 关键词:骶管囊肿临床分型脊神经根图像重建
- 脊髓内胶质瘤节段多寡的临床对比分析
- 孙建军王振宇谢京城李振东刘彬马长城陈晓东于涛张嘉林国中韩芸峰司雨
- 脑心同治:同期外科手术治疗高危颈动脉重度狭窄合并冠脉重度狭窄
- 王涛孙建军陈晓东于涛司雨张嘉林国中韩芸峰刘彬马长城谢京城王振宇杨军
- 多模态导航技术辅助迂回入路在中央回区脑膜瘤瘤手术中的应用
- 目的:探讨多模态导航技术辅助下迂回入路在中央回区脑膜瘤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9年6月~2021年3月,对35例中央回区脑膜瘤,采用多模态导航技术显示肿瘤与重要传导束和血管等重要结构的关系,辅助切口设计和迂回入路...
- 林国中韩芸峰杨辰龙马长城孙建军于涛陈素华吴超杨军
- 关键词:脑膜瘤中央回区
- 原发性椎管内神经内分泌肿瘤1例报告被引量:2
- 2013年
- 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tumor,NET)是起源于弥散神经内分泌系统的一组异质性肿瘤群[1、2]。椎管内NET少见,多为其他系统原发NET转移而来,而原发性椎管内NET更少见。我们收治1例原发性椎管内NET患者,报告如下。
- 韩芸峰王振宇陈晓东
- 关键词:神经内分泌肿瘤椎管内原发性NET
- 椎管内神经内分泌肿瘤被引量:2
- 2014年
- 神经内分泌肿瘤( neuroendocrine tumor ,NET)是起源于弥散神经内分泌系统的一组异质性肿瘤群。 NET好发于消化道和支气管,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椎管内的NET罕见,故神经外科医生对椎管内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认识有待提高。本文从神经内分泌肿瘤入手,介绍其基本概况,重点介绍椎管内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期对神经外科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 韩芸峰王振宇
- 关键词:神经内分泌肿瘤椎管内中枢神经系统外科临床工作NET外科医生
- 基于Sina的增强现实技术在椎管肿瘤手术定位中应用的初步探讨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探讨基于Sina的增强现实技术在椎管肿瘤手术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20例椎管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随机分为Sina定位组(10例)和传统体表解剖定位组(10例),两组术前均定位肿瘤的体表投影。Sina定位组采用基于Sina的增强现实技术,传统体表解剖定位组仅参考体表解剖标记。应用术中C型臂分别验证两组的定位结果,并与MRI显示的肿瘤实际位置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的定位误差、总定位用时和C型臂投照次数。结果Sina定位组的总定位用时[(12.5±3.0)min]较传统体表解剖定位组[(9.3±1.7)min]长,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3,P=0.009)。Sina定位组的定位误差[(2.98±0.92)cm]明显小于传统体表解剖定位组[(4.39±1.87)cm](t=-2.131,P=0.047),且Sina定位组的C型臂投照次数[(1.3±0.5)次]亦少于传统体表解剖定位组[(2.2±0.8)次](t=-3.077,P=0.006)。结论采用基于Sina的增强现实技术进行椎管肿瘤定位安全、精准。然而,Sina的定位准确性仍需更多的临床实践进一步明确。
- 韩芸峰杨军
- 关键词:脊椎肿瘤神经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