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翔宇 作品数:17 被引量:15 H指数:3 供职机构: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泰安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促红细胞生成素经鼻给药对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及脑组织CD31的影响 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经鼻腔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功能及脑组织CD31表达的影响。方法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假手术组、腹腔给药组(IPEPO组)、鼻腔生理盐水(INNS)组和鼻腔给药组(INEPO)组,每组20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CAO),NSS法对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酶联免疫吸附技术检测EPO在大鼠外周血、脑脊液及各脑区的表达,荧光免疫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脑内的表达并计数脑内新生血管密度。结果术后15d,INEPO组大鼠的NSS评分[(3.80±1.61)分]较IPEPO组[(11.53±2.11)分]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PEPO组大鼠的血液、脑脊液和各脑区的EPO含量较INNS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INEPO组大鼠脑脊液与与各脑区EPO含量较IPEPO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嗅球浓度变化最明显[INEPO组:(1456.90±128.22)pg/ml,IPEPO组:(426.11±36.68)pg/ml,P〈0.01]。术后72h,与假手术组(5.14±1.28)相比,模型对照组(18.21±3.45)、INNS组(18.54±2.58)、IPEPO组(27.01±2.13)和INEPO组(35.52±2.79)大鼠缺血半暗带CD31表达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PEPO组和INEPO组的CD31表达均较INNS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N-EPO组相对于IPEPO组,CD31的表达也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腔给予EPO能有效改善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功能,并能上调大鼠脑组织CD31的表达,其效果优于腹腔给药途径。 韩翔宇 宋大庆 朱瑞云 于永梅 张延波 杨明峰 孙保亮关键词:鼻腔给药 促红细胞生成素 缺血再灌注 血管新生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经鼻给药对大鼠脑梗死后的促血管新生作用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经鼻腔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急性脑梗死后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sD大鼠采取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CAO),按照投币法(随机数字表示法)将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鼻腔给生理盐水组(INNS组)、皮下给药组(IHG.CSF组)、鼻腔给药组(ING—CSF)组。再灌注后72h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通过TTC染色测量脑梗死体积,用荧光免疫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脑内的表达并计数脑内新生血管密度。结果在脑缺血72h点ING—CSF组的神经功能评分[(3.90+1.65)分]与IHG—CSF组[(10.55+2.19)分]相比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NG-CSF组的脑梗死体积[(20.01±3.30)%]明显减小,与IHG-CSF组[(33.48±4.49)%]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INNS组[(60.20+7.72)%]与模型组[(61.496.4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尸〉0.05);ING-CSF组大鼠脑内VEGF表达(荧光密度)为33.352.79,较模型对照组(21.48_+2.65)、INNS组(21.482.65)、假手术组(5.811.08)、IHG-CSF组(25.012.09)明显增加,微血管密度显著增加(P〈O.06)。结论经鼻给予G-CSF对于脑梗死的治疗具有显著的神经保护作用,并可显著促进血管新生。 韩翔宇 于永梅 何美清 张颜波 杨明峰 孙保亮关键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脑梗死 血管新生 鼻腔给药 经鼻导入rhG—CSF对脑梗死大鼠皮层FasL和HO-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经鼻靶向中枢导入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脑梗死大鼠皮层Fas配体(FasL)和血红素氧合酶-1(HO-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脑梗死组、脑梗死+皮下注射rhG—CSF组、脑梗死+经鼻导人生理盐水组、脑梗死+经鼻导入rhG—CSF组。线栓法制作大鼠可逆性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2h后再灌注。于MCAO模型制作成功后1d、3d制备脑组织冠状冰冻切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FasL和HO-1在缺血半暗带皮层的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采集图像并计数阳性细胞数。结果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中见极少量FasL和HO—1阳性细胞.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大鼠FasL和HO-1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1d时较3d时高),表达区域主要为缺血半暗带皮层,与脑梗死+经鼻导人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鼻给予rhG—CSF治疗后脑梗死大鼠脑组织内FasL阳性细胞表达下降.HO—1阳性细胞表达进一步上调,与脑梗死+皮下注射rhG—CSF组大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靶向中枢导入rhG—CSF可以通过降低FasL、上调HO-1表达抑制脑梗死大鼠缺血半暗带皮层神经元凋亡,参与脑保护机制。 何关清 孙保亮 张颜波 刘文健 程子翠 韩翔宇 杨明峰 刘喜梅关键词:脑梗死 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FAS配体 血红素氧合酶-1 鼻腔给药 胰岛素强化降糖治疗对AMI伴高血糖患者心室重构及血清炎性因子影响的Meta分析 2021年 目的系统评价胰岛素强化降糖治疗对急心肌梗死(AMI)伴高血糖患者心室重构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检索2020年10月15日前发表的在AMI患者中胰岛素强化降糖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RCT)的文献,试验组胰岛素强化控制血糖,对照组常规降糖处理;Stata16.0软件行Meta分析,并行发表偏移及敏感性分析。结果共纳入15篇RCT研究,共计2069例AMI伴高血糖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胰岛素强化降糖治疗可显著改善AMI伴高血糖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WMD=5.60,95%CI(4.16,7.03),P<0.01],有效降低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WMD=-1.34,95%CI(-2.43,-0.25),P=0.016]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WMD=-1.19,95%CI(-2.21,-0.17),P=0.022],提高心肌灌注[WMD=2.85,95%CI(1.45,4.21),P<0.01],降低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率[RR=0.53,95%CI(0.34,0.82),P=0.004],降低炎性因子水平HS-CRP[WMD=-4.73,95%CI(-6.85,-2.61),P<0.01],TNF-α[WMD=-3.69,95%CI(-5.31,-2.07),P<0.01],降低院内总MACEs事件[RR=0.61,95%CI(0.52,0.72),P<0.01]及长期心力衰竭发生[RR=0.26,95%CI(0.11,0.65),P=0.004],而对长期生存率无显著影响[RR=0.94,95%CI(0.58,0.52),P=0.795]。强化降糖低血糖风险增加[RR=3.21,95%CI(1.85,5.65),P<0.01]。结论本研究发现胰岛素强化降糖治疗能够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心室重构的有益作用;但降糖过程中仍需避免发生低血糖。 李亚 宋大庆 韩翔宇 肖立运 王冉 王冉关键词:胰岛素 心室重构 炎性因子 BNP和NT-proBNP与心血管疾病 2024年 利钠肽(BNP)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被广泛用于心衰的筛查、诊断,继而经过干预,预防心衰的发生,它是心衰的生物标志物。对于心衰患者,出院前的利钠肽监测有助于评估患者出院后的心血管事件风险。对于其他多种心血管疾病,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心房颤动等,也均会导致利钠肽水平增高。因此,BNP和NT-proBNP作为标记物,在临床上将是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 王丹 韩翔宇关键词:利钠肽 心衰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研究进展 2025年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一种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被认为是AMI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是仍有部分患者的远期生存率不尽理想。因此寻找一个简便、有效的参数指标来评估AMI患者的远期预后尤为重要。众所周知,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被认为是心脏代谢性疾病的关键风险因素,有研究者发现可以用甘油三酯-葡萄糖(triglyceride-glucose,TyG)指数来检测IR。近几年,有研究表明TyG指数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而国内外研究学者开始关注和研究TyG指数作为一个独立预测因子与心肌梗死的发生及预后的关系,现就TyG指数在AMI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王潇 李娣 韩翔宇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预后 炎症指标与心肌梗死及主动脉夹层的关系 2025年 心肌梗死(MI)和主动脉夹层(AD)是两种常见的表现为急性胸痛的急性心血管疾病,近年来研究表明炎症反应与MI和A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且外周血中某些炎性细胞如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单核细胞数目在两种疾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文章就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血小板/淋巴细胞(PLR)、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MHR)、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等炎症相关衍生指标在两种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MI和AD的早期识别提供新的诊疗思路。 张莉然 张子亚 韩翔宇关键词:心肌梗死 主动脉夹层 炎症指标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3 2022年 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仍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而间充质干细胞(MSC)释放的外泌体作用于心脏和血管,可以发挥抗凋亡、抗炎、抗纤维化以及促进内皮细胞和血管生成等作用,被认为是MSC移植治疗关键的作用机制。文章总结近5年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了MSC来源的外泌体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并讨论了外泌体作为未来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新途径。 高爽 任雪雷 韩翔宇 刘云海 孙树印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心肌梗死 缺血再灌注损伤 血糖相关指标与心肌梗死后不良后果关系的研究进展 2025年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 MI)是一种威胁人们健康的严重疾病,在MI的治疗方面现已取得重大进展,但仍有部分患者存在预后不良的情况。既往多项研究表明血糖与心肌梗死及心肌梗死后不良后果相关,近来血糖相关指标如糖化血红蛋白(HbA1c)、应激性高血糖比值(SHR)、血红蛋白糖化指数(HGI)、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TyG)、甘油三酯葡萄糖–体质指数(TyG-BMI)也被证明与其相关。现就血糖相关指标与心肌梗死后不良后果的关系作出综述,以期预测心肌梗死患者不良后果发生率,尽早识别高危患者,制定预防措施,改善患者预后。Myocardial infarction (MI) is a serious disease that threatens people’s health. Significan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e treatment of MI,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atients with poor prognosis. 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blood glucose is associated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its adverse consequences. Recently, blood glucose related indicators such as glycated hemoglobin (HbA1c), stress-induced hyperglycemia ratio (SHR), hemoglobin glycation index (HGI), triglyceride glucose index (TyG), and triglyceride glucose body mass index (TyG-BMI) have also been shown to be related.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review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lood glucose related indicators and adverse outcomes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order to predict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outcome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identify high-risk patients as early as possible, develop preventive measures, and improve patient prognosis. 张子亚 张莉然 韩翔宇关键词:心肌梗死 不良心血管事件 全因死亡率 PCI术后冠脉慢血流的相关研究进展 2023年 冠状动脉慢血流(Coronary slow flow, CSF)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现象,它被定义为在没有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的情况下,在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出现中一个或多个主要的心外膜冠状动脉延迟不显影。CSF最早是由Tambe等人于1972年在6名出现胸痛的患者中描述,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r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和择期PCI时均可发生,尤其是多见于急诊PCI。冠脉慢血流会导致各种并发症,例如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甚至死亡,因此吸引了众多学者对这种现象的广泛关注,但关于CSF现象的发生机制仍未有完全明确,临床对CSF现象的诊断过于单一,人们对CSF现象的治疗和预后缺乏明确的认识。本文通过对CSF机制进行总结,讨论了PCI术后CSF现象的主要机制,并从CSF诊断及治疗进行综述如下。 赵展 王丹 王潇 韩翔宇关键词:冠状动脉慢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