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秀敏
- 作品数:373 被引量:615H指数:11
-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生物学更多>>
-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老年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价值
- 侯传举朱鲜阳张端珍王琦光邓东安韩秀敏盛晓唐
- 门诊先心病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 目的:通过门诊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流行病学调查再评估先心病相对发病率、常见畸形并发症特点和患儿母亲自然史及孕情。<br> 方法:从2005年1月起,由先心病内科专家门诊负责,对先心病明确诊断的初诊病人连续...
- 朱鲜阳张玉威王琦光韩秀敏张端珍盛晓棠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流行病学调查发病年龄优生优育
- 超声导引下小儿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215例临床报告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导引介入治疗小儿房间隔缺损(ASD)的临床价值。方法:继发孔型ASD215例,其中单一ASD213例,多发性ASD2例。男93例,女122例,年龄2~15岁,平均10.2岁。体重11~87kg,平均35.8kg。其中9例合并肺动脉瓣狭窄,合并室上速、室速,室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房室传导阻滞Ⅲ°,二尖瓣脱垂合并轻度关闭不全各1例。215例患者术前均作体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术中用TTE或食管超声(TEE)监测导引介入治疗全过程。术后用TTE随诊。结果:215例患者应用进口及国产闭合器成功闭合缺损,成功率100%。经TTE测量ASD直径5~32mm(平均17.14mm),TEE测量直径7~32mm(平均18.45mm),闭合器型号8~40mm(平均21.88mm)。215例患儿术后TTE随诊无并发症,无残余分流。结论:超声导引下介入治疗小儿ASD是安全可靠的。
- 邓东安侯传举朱鲜阳韩秀敏
-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超声心动描记术
- 经皮导管介入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及合并畸形临床研究
- 邓东安侯传举朱鲜阳韩秀敏王琦光金岩全薇柳阳王淑范
- 该项成果采用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Amplatzer闭合器,经皮导管介入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及合并畸形的临床研究,立题新颖,介入治疗病例数量大,缺损直径大,合并畸形多,病情复杂程度大,手术成功率高达99%~100...
- 关键词:
- 关键词: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
-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后并发严重血小板减少
- 关闭动脉导管未闭(PDA)有助于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肺血管病。经导管封堵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安全、有效、创伤小,已成为首选治疗方法。技术进步和装置改进,无论PDA直径和形状,几乎所有的PDA均可经导管关闭。经...
- 张坡朱鲜阳韩秀敏
-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肺动脉收缩压
- 文献传递
- 先天性心脏病门诊患者的分布特征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调查和描述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门诊患者的分布特征。方法:从2005年1月起,由先心病内科专家门诊负责,对先心病明确诊断的初诊患者连续登记至2011年1月,共11 780例,由26种畸形组成。统计分析26种先天畸形构成比以及其中8种常见畸形(VSD、ASD、PDA、TOF、PS、AVSD、AS、TGA)在婴幼儿、儿童和成年人等阶段比例和单病种先心病中不同年龄段所占比例;4种常见先心病(VSD、ASD、PDA、AS)的3种并发症(肺动脉高压,心房颤动,感染性心内膜炎)呈现特点。结果:①不同年龄段疾病构成比不同,VSD,TOF和TGA婴幼儿期明显高于成年人,VSD,TOF和TGA在婴幼儿和成人比例分别为53.8%和26.6%,8.6%和2.5%,5.1%和0.2%,而ASD和AS则成年人显著高于婴幼儿期,分别为41.1%和5.7%,6.8%和0.4%;②并发症呈现特点:艾森曼格综合征在VSD、ASD和PDA患者中绝大多数系成人,占97%,存活达50岁以上不足10%;心房颤动在ASD比较常见(2.4%),其次是PDA(1.1%),而VSD少见(0.2%);感染性心内膜炎在AS中较常见,发生率为6.1%,VSD和PDA分别为0.52%和0.55%。结论:先心病在各种不同年龄阶段的构成比不同;婴幼儿期或儿童期手术可预防致残或影响生活质量的并发症。
- 朱鲜阳张玉威张端珍韩秀敏王琦光邓东安侯传举
- 关键词:门诊心脏缺损心脏病先天性流行病学调查
- 先天性肺动静脉瘘的封堵治疗
- 目的:采用介入方法治疗肺动静脉瘘3例。方法:3例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11、14、68岁。2例因活动后心悸气短、紫绀主诉入院,查体有紫绀、杵状指趾,心肺听诊无异常,X 线肺纹理紊乱,左肺中下野和右肺下野可见片状阴影,心胸比...
- 朱鲜阳韩秀敏王琦光全薇邓东安候传举张玉威
- 关键词:封堵治疗动脉血氧饱和度右肺下叶
- 文献传递
- 介入法治疗主肺动脉间隔缺损二例
- 目的:采用介入封堵方法成功治愈2例主肺动脉间隔缺损患者。方法:患儿2例,男女各1例,年龄为8岁和5岁。有运动性心悸气短病史,查体无紫绀和杵状指,胸左第2~3肋间有连续性机器样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音增强分裂,周围血管征阳性...
- 朱鲜阳张端珍韩秀敏王琦光崔春生
- 关键词:封堵肺动脉压超声心动图缺损
- 文献传递
- 5岁以下儿童房间隔缺损大小与肺动脉压力关系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5岁以下儿童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大小与肺动脉压力的关系。方法2000年4月-2011年1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5岁以下 ASD 患者189例,全部患儿在氯胺酮全麻下行心导管检查测肺动脉压力,并完成封堵治疗,分析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及体表面积、房缺直径、心胸比值、肺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术后超声心动图随访1年,并按缺损直径分组。结果189例中,男性77例,女性112例,男女之比为1∶1.5,平均年龄(4.1±0.9)岁(2~5岁),平均体重(17.2±3.6)kg (10.0~30.0 kg),平均身高(104.9±9.2)cm(77~135 cm),缺损直径5~29 mm,平均(12.6±4.8)mm,体表面积矫正缺损直径为5.3~38.9 mm/m2,平均(18.0±7.0)mm/m2,肺动脉收缩压15~67 mmHg,平均(41.1±8.9)mmHg。159例(89.4%)患者心导管测量肺动脉高压,所有患者术前和术后1、3、6、12个月超声估测肺动脉压均正常。 ASD 直径与肺动脉压力之间无相关性(P 〈0.05)。结论5岁以下 ASD 患儿,心导管检查所测肺动脉压力与缺损直径无关。心导管检查过程中所测肺动脉压力可能受全麻药物氯胺酮影响,心导管测量的肺动脉压力高于超声估测的肺动脉压力。
- 张坡朱鲜阳张端珍王琦光韩秀敏盛晓棠崔春生
- 关键词: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氯胺酮右心导管肺动脉压
- 肌部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疗效评价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评价先天性肌部室间隔缺损(室缺)采用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自2001-6-16至2010-6-22,成功封堵肌部室缺21例(其中同时合并膜部室缺5例)。男10例,女11例,年龄4~35岁(平均12岁)体重13~74 kg,中位数38.8 kg。均可于胸左缘3~4肋间闻及收缩期反流性杂音,左心室造影显示肌部缺损左心室面直径为(8.9±4.8)mm。结果 21例均成功建立动静脉轨道,动脉进路选择右股动脉,静脉进路为19例穿刺右股静脉,2例采用右颈内静脉。选用的封堵器为美国AGA公司肌部室缺封堵器4枚,动脉导管未闭蘑茹伞2枚;德国pfm弹簧圈1枚;国产肌部室缺封堵器8枚;国产PDA封堵器6枚。一般选择封堵器直径>肌部室缺直径3~6 mm,本组为(9.8±2.8)mm。3例有残余分流者均为多发缺损,分流束≤2 mm,随访期间未发现封堵器移位和传导阻滞。结论肌部室缺发病率较低,仅占我院室缺介入治疗的2%,其特点是多发,且易低估缺损大小。经导管法堵闭肌部室缺成功率较高,疗效明确,操作安全,准确判断缺损的大小和位置,及操作者的经验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 朱鲜阳崔春生张端珍韩秀敏王琦光张坡盛晓棠陈火元
- 关键词:介入治疗封堵器肌部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右颈内静脉左心室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