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靳立军

作品数:107 被引量:147H指数:7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35篇专利
  • 2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0篇化学工程
  • 9篇动力工程及工...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理学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7篇热解
  • 26篇催化
  • 20篇焦油
  • 19篇
  • 18篇催化剂
  • 17篇煤热解
  • 16篇甲烷
  • 10篇甲基
  • 10篇甲基萘
  • 10篇分子
  • 9篇焦油产率
  • 8篇甲烷裂解
  • 8篇共热解
  • 8篇2-甲基萘
  • 7篇二甲基
  • 7篇二甲基萘
  • 7篇分子筛
  • 7篇半焦
  • 6篇制氢
  • 6篇质谱

机构

  • 107篇大连理工大学
  • 5篇新疆大学
  • 2篇辽宁科技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宁夏工商职业...
  • 1篇鞍钢化学科技...
  • 1篇中石油克拉玛...
  • 1篇煤炭科学技术...

作者

  • 107篇靳立军
  • 101篇胡浩权
  • 40篇李扬
  • 30篇杨赫
  • 6篇王德超
  • 5篇刘斯宝
  • 5篇钟梅
  • 4篇王一鸣
  • 3篇郭学华
  • 3篇房承宣
  • 3篇张硕
  • 3篇刘洋
  • 3篇张瑞
  • 3篇彭胜
  • 3篇亚力昆江·吐...
  • 3篇张建波
  • 3篇李建
  • 2篇张云
  • 2篇王远
  • 2篇郑晓玲

传媒

  • 10篇燃料化学学报...
  • 9篇燃料化学学报
  • 7篇洁净煤技术
  • 4篇化工学报
  • 3篇化工进展
  • 2篇现代化工
  • 2篇石油学报(石...
  • 2篇煤炭学报
  • 1篇黑龙江科技信...
  • 1篇煤炭转化
  • 1篇中国基础科学
  • 1篇天然气化工—...
  • 1篇石油化工
  • 1篇可再生能源
  • 1篇中国科技论文...
  • 1篇第二届全国化...
  • 1篇第九届全国化...
  • 1篇第六届全国化...
  • 1篇第五届全国化...
  • 1篇中国化学会第...

年份

  • 4篇2025
  • 14篇2024
  • 11篇2023
  • 5篇2022
  • 18篇2021
  • 5篇2020
  • 9篇2019
  • 6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10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活性炭负载铁-铝双金属高温催化裂解甲烷制氢
采用浸渍法于活性炭载体上担载铁-铝双金属制得复合型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详细考察了金属负载量及金属配比对甲烷裂解制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担载量的增加,转化率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稳定性逐渐增强;当铁铝金属总负...
司欢欢靳立军胡浩权
关键词:活性炭甲烷制氢三氧化二铝
三氟乙酸/氯化胆碱低共熔溶剂催化煤沥青氧化脱硫的研究
2025年
为避免煤沥青中硫对制备的炭材料性能和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选择具有不同酸度的有机酸和氯化胆碱(ChCl)通过低温加热的方法制备低共熔溶剂(DES),并以H_(2)O_(2)为氧化剂构成煤沥青催化氧化-萃取脱硫体系,研究DES组成、氧化温度、氧化时间以及H_(2)O_(2)用量等对煤沥青脱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三氟乙酸(TFA)/ChCl DES具有较好的催化煤沥青氧化脱硫效果,在优化条件下的煤沥青脱硫率达到38.7%。利用元素分析、FT-IR、XRD和XPS等对不同反应条件下的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DES催化煤沥青氧化脱硫时不仅引入一定量的含氧官能团,使煤沥青的亲水性大幅提高,而且煤沥青的表面微观形貌发生变化,产生裂纹和小颗粒,这些因素促使煤沥青中的噻吩硫氧化成砜,并进一步氧化为可溶性硫酸盐,从而实现沥青中硫的脱除。同时DES催化氧化处理的煤沥青引入的氧含量相对较低,对沥青炭化焦的晶体排列取向度的影响较小。研究工作对拓展高硫煤沥青的高值化利用提供技术基础。
赵晨鹏张瑞穆春丰李德康张大奎刘海丰靳立军何莹胡浩权
关键词:煤沥青氧化脱硫
NiW/SAPO-11催化剂对煤焦油加氢尾油模型化合物二十烷加氢异构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以SAPO-11分子筛为载体,采用机械化学法制备Ni系催化剂,引入W调节其电子结构、晶粒尺寸与形态分布以及催化剂的孔结构、酸性与酸量等,基于对XRD、TEM、BET、NH3-TPD、吡啶吸附红外等结果的深入分析,探究催化剂NiW配比对催化剂性质和煤焦油加氢尾油模型化合物正二十烷(n-C_(20))加氢异构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Ni/SAPO-11负载W后,比表面积不同程度增加,W质量分数为0.5%时比表面积达到最大值149 m^(2)/g;Ni的平均粒径减小,W质量分数为1%时降至最小值4.43 nm,比Ni/SAPO-11减小36%,且Ni^(0)的含量和表面酸量均最高。此外,W促进了Ni的还原,使得还原峰温向低温方向移动。XPS分析表明,随着W含量的增加,Ni^(0)的结合能降低,W5+的结合能升高。二十烷(n-C_(20))的加氢异构产物分布显示,3Ni1W/SAPO-11作用下n-C_(20)的转化率和异二十烷(i-C_(20))的收率均最高,分别为88.23%和75.72%,且以单支链异二十烷(Mono-i-C_(20))为主,收率达71.65%。在线取样结果显示,n-C_(20)在金属位点与酸功能的双重作用下先生成单支链异构体,随着反应的进行向多支链异构体转化,不稳定的多支链异构体会进一步裂解成小分子烷烃。
赵旭红吴玉起代正华钟梅靳立军靳立军刘洋亚力昆江·吐尔逊李建
关键词:SAPO-11长链烷烃加氢异构
一种Ni基复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Ni基复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催化剂技术领域,所述制备方法为将预处理后的含Ni水滑石与碳源混合、干燥、炭化,得到Ni基复合催化剂,本发明有益效果为利用Ni基催化剂活性高和炭基催化剂耐高温、抗硫中毒...
靳立军谢同马冰雪胡浩权
文献传递
一种提高重油品质和轻油产率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重油品质和轻油产率的方法,属于能源化工技术领域。该方法利用Ni基催化剂同时催化甲烷重整和重油裂解的特点,将富甲烷气体和重油(或富重油油品)同时在Ni基催化剂上进行反应,实现耦合提质,达到同时提高轻油含...
靳立军胡浩权王明义李扬杨赫
纳米晶堆积结构ZSM-5微球的合成及其在2-甲基萘甲基化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5年
以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和正硅酸乙酯为双硅源,采用变温晶化法合成纳米晶堆积结构ZSM-5微球,并采用XRD、FT-IR、SEM、TEM和N2吸附-脱附手段对其进行结构表征,考察了其对2-甲基萘(2-MN)与甲醇烷基化合成2,6-二甲基萘(2,6-DMN)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所合成样品是由若干纳米晶堆积而成的高度晶化的ZSM-5分子筛,在合成2,6-DMN反应中显示出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2-MN转化率最高可达39.2%,反应至8h时,2,6-DMN产率为7.1%,2,6-/2,7-DMN摩尔比可达1.9,主要归结于其较多的酸量和较弱的酸强度。
靳立军刘斯宝胡浩权
关键词:纳米沸石ZSM-5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2-甲基萘2,6-二甲基萘
调节活性炭孔结构的方法
一种调节活性炭孔结构的方法,将碳源原料、活化剂和载体在去离子水中混合,再向混合液中加入乙醇,搅拌均匀;将上述混合液经蒸干、碳化、洗涤液清洗、干燥即可。本发明只需要通过控制碳化前添加载体的种类或用量、或者碳化后根据需要选用...
靳立军张建波胡浩权
文献传递
一种二硫化铁钠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在煤直接液化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硫化铁钠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在煤直接液化中的应用,涉及煤液化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二硫化铁钠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三价铁盐溶液和Na<Sub>2</Sub>S溶液或NaHS溶液混合,进行沉淀...
胡浩权张瑞靳立军王建立
一种以富含甲烷混合气为反应气氛提高流化床煤热解焦油产率的方法
本发明属于能源技术领域,提供一种以富含甲烷混合气为反应气氛提高流化床煤热解焦油产率的方法。其特征是将富含甲烷的混合气从流化床热解反应器底部通入,先经过催化剂层使)进行反应而得到活化,活化后的气体作为流化气体使加入流化床中...
胡浩权刘佳禾朱盛维靳立军
文献传递
Mo_(2)C/Cu共负载TiO_(2)光催化CO_(2)还原性能被引量:1
2023年
光能驱动CO_(2)还原技术有望减少CO_(2)排放并同时提供高价值化学燃料,缓解能源转型带来的压力。发展高活性光催化剂是实现该技术应用的关键,负载贵金属是提高其光催化效率的有效途径,但由于贵金属成本昂贵、储量稀少等原因,限制了其大规模使用。因此,发展贵金属替代品对光催化CO_(2)还原具有重要意义。Mo_(2)C是一种具有与贵金属相似的电子结构的过渡金属碳化物,采用尿素还原方式制备了Mo_(2)C和Cu共负载TiO_(2)光催化剂,结合物理化学性质分析,对其在紫外光下的光催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TiO_(2)上负载Mo_(2)C后,在CO_(2)催化转化过程中显著促进H_(2)和CH_(4)的产生,而Mo_(2)C和Cu共沉淀可抑制H_(2)产生并促进CO_(2)进一步转化为CH_(4);光照4 h后,其CH_(4)累计产量达76.1μmol/g,为纯TiO_(2)的5.6倍。Cu沉积可促进CO_(2)吸附并抑制水蒸气吸附,从而减少H_(2)生成。Mo_(2)C和Cu的共沉积可有效减小TiO_(2)带隙宽度、抑制光生电子与空穴对的复合并促进光生电荷在催化剂表面的分离与转移,从而提高其光催化反应的活性。
李扬蔚慧健靳立军杨赫李德康胡浩权
关键词:光催化还原氧化钛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