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食霖

作品数:20 被引量:114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哲学宗教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哲学
  • 5篇主义
  • 4篇生态学马克思...
  • 4篇马克思主义哲...
  • 3篇生态
  • 3篇西方马克思主...
  • 3篇马克思主义
  • 2篇哲学研究
  • 2篇生态社会主义
  • 2篇生态文明
  • 2篇马克思主义哲...
  • 1篇道义论
  • 1篇德勒兹
  • 1篇邓小平
  • 1篇邓小平社会发...
  • 1篇学术座谈会
  • 1篇意识形态批判
  • 1篇游牧
  • 1篇詹姆斯·奥康...
  • 1篇战时共产主义

机构

  • 18篇中南财经政法...
  • 1篇西南政法大学

作者

  • 18篇陈食霖
  • 1篇万健琳
  • 1篇孙小枚
  • 1篇屈直

传媒

  • 3篇理论月刊
  • 3篇中南财经政法...
  • 2篇江汉论坛
  • 2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学术研究
  • 1篇马克思主义研...
  • 1篇山东社会科学
  • 1篇鄱阳湖学刊
  • 1篇马克思主义哲...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3
  • 1篇2018
  • 1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当代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危机理论评析被引量:25
2008年
当代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继承和发展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危机理论,认为生态危机的主要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生产方式;解决全球性生态危机、化解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根本途径是变革资本主义制度、实施生态转化战略,走向生态社会主义。客观评析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危机理论,对于我们解决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生态环境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陈食霖
关键词:生态危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社会主义
“道义论”抑或“功利论”:生态伦理学的根据被引量:11
2003年
道义论和功利论是西方近代以来伦理学思想的两条主线,它们有着不同的道德理念、道德标准、道德追求和伦理精神。在生态伦理学理论的诠释中,仍可看到道义论和功利论的思想痕迹以及它们之间的理论冲突与融合在当代的延续。如何超越道义论与功利论的对立是当代生态伦理学的重要课题。
陈食霖
关键词:道义论功利论生态伦理学
在哲学与经济学之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首届哲学与经济学对话会观点综述
2002年
2002年5月11-12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沌口经济开发区举行了首届哲学与经济学学术对话会.参加对话会的有校内、外的专家学者共30余人.现将会议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孙小枚陈食霖
关键词:哲学经济学学术座谈会
"中国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学术研讨会综述
2005年
由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共同主办,湖北省哲学学会、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湖北教育学院政法系、江汉大学政法学院协办的“中国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11月20日-22日在武汉召开。来自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武汉大学、南京大学、中央编译局以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20多个高校和科研单位的近7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陈食霖万健琳
关键词: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论卢卡奇文化批判理论的内在逻辑被引量:2
2023年
卢卡奇文化批判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先后经历了以文艺美学批判、物化批判、意识形态批判和日常生活批判为理论重心的几个阶段,并表现为文艺美学批判理论、物化批判理论、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和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等具体的理论样态。然而,不同的具体理论样态彼此之间并不是孤立的,它们存在着紧密的逻辑关系。具体来说,文艺美学批判是物化批判与意识形态批判的理论铺垫,物化批判与意识形态批判具有内在统一性,日常生活批判是对物化批判与意识形态批判的发展。不同向度的具体理论样态有机统一,共同构成卢卡奇以资本主义为批判对象的文化批判理论。重新认识卢卡奇的文化批判理论并发掘其当代价值,对把握国外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的演进逻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陈食霖屈直
关键词:卢卡奇文化批判意识形态批判日常生活批判
论德勒兹的“线喻”被引量:6
2018年
在《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千高原》中,德勒兹认为存在三种基本的线。第一种线是僵化的节段性之线,它与取决于二元机器的分割相关,并且它自身关联到权力的手段,这种线构成了认识世界的第一重维度,即表征二元制、权力的纵向式思维认知;第二种线是柔顺的节段化之线,它是一种摆脱了克分子之僵硬性、柔顺的克分子之线,它是抵制那种分割与对其进行编码的行为,它表征着"解域化的运动";第三种线是逃逸线,它已达到了一种绝对的解域,它构成了认识世界的第三重维度,即代表着后现代思维方式的游牧式思维认知。
陈食霖潘梦雯
关键词:德勒兹纵向思维
从“北京共识”看邓小平社会发展理论的世界意义
2005年
"北京共识"是国际社会用以表述和概括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成功经验的概念。"华盛顿共识"的破产,彰显了"北京共识"的意义与价值,国际社会对"北京共识"认同并推崇,实际上是对邓小平社会发展理论的高度评价。邓小平社会发展理论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无论对于广大的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还是对于现在是或者过去曾经是社会主义的国家与地区、西方发达国家都具有启迪意义。
陈食霖
关键词:华盛顿共识邓小平社会发展理论
生态批判与历史唯物主义的重构——评詹姆斯·奥康纳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被引量:28
2006年
詹姆斯.奥康纳的《自然的理由》比较系统地反映了奥康纳的“重构”历史唯物主义,建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路和理论旨趣,奥康纳通过对包括历史唯物主义在内的整个马克思主义的种种责难进行了建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探索;奥康纳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是一种内涵制度批判和价值批判的生态批判,他试图建构在实践层面上的生态社会主义理论。
陈食霖
关键词:詹姆斯·奥康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批判生态社会主义
悉尼·胡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评析被引量:1
2007年
悉尼·胡克承袭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反传统哲学和反“正统派马克思主义”的特点,试图寻求实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契合点和一致性,指认两者之间具有可通约性,从而阐释了自己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胡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对于当代中国如何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前提下发展马克思主义、反对教条主义,提供了具有启发性的思想资源。
陈食霖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西方马克思主义实用主义
论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特质被引量:7
2014年
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中有非常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文明思想,与其他生态文明理论不同,马恩的生态文明思想具有坚实的生态哲学基础、鲜明的生态批判维度和独特的生态建设旨趣三大理论特质。揭示马恩的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特质,有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其深刻的思想内涵。马恩的生态文明思想不仅为我们建构当代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奠定思想根基,而且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陈食霖
关键词:生态文明理论特质马克思恩格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