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雷旻
- 作品数:10 被引量:5H指数:2
-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心肌梗死后前胶原及透明质酸的变化及氯沙坦的干预作用
- 2006年
-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肽Ⅱ受体Ⅰ拮抗药(ARB)氯沙坦对急性心肌梗死(AM I)后血清Ⅰ、Ⅲ、Ⅳ型前胶原及透明质酸的影响,及对心功能、心腔大小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住院AM I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常规治疗,不用ACEI及ARB,另一组从AM I后当天开始服用氯沙坦,分别于AM I后当天、1周、1个月、3个月抽取静脉血,放免法测定血清Ⅰ、Ⅲ、Ⅳ型前胶原及透明质酸。AM I后1个月行心动超声检查,评价心功能,测定左室舒张末容积。结果AM I后血清Ⅰ、Ⅲ、Ⅳ型前胶原及透明质酸均升高,前胶原Ⅰ/Ⅲ型比例失调,且后者与心功能恶化呈正相关(r=0.856,P<0.05),与心腔扩张呈负相关(r=-0.730,P<0.05)。氯沙坦治疗很好地抑制了这一改变。结论血管紧张肽Ⅱ受体Ⅰ拮抗药氯沙坦抑制AM I后胶原重建过程,有利于维持心脏结构及保护心脏功能。
- 朱伟达陈炼倪琦沈箐源陈雷旻朱鸣风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氯沙坦透明质酸
- 静脉注射胺碘酮转复持续性房颤
- 2004年
-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胺碘酮转复持续性心房颤动 (LAF)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5 1例患者应用静脉注射胺碘酮转复治疗。结果 转复LAF成功率为 88% ,不良反应发生率 7 8%。结论 静脉注射胺碘酮转复LAF成功率高且安全。
- 陈金梅蒋金全曹琳陈雷旻
- 关键词:静脉注射胺碘酮持续性房颤心房颤动
- 心脏起搏器单双极起搏模式电参数的差异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观察单极和双极起搏模式下起搏参数的差异。方法 64例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随访3个月,分别在植入心脏起搏器当日及术后3个月测试并记录起搏阈值、R波振幅和电极阻抗。结果 2种起搏方式相比,双极起搏阻抗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者的阈值和R波振幅无明显差异。结论双极起搏的电极阻抗高于单极起搏的电极阻抗,2种起搏方式的阈值和R波振幅无明显差异。
- 陈雷旻邱伟蒋金全沈菁原陈炼
- 关键词:起搏阈值R波振幅
- 静脉应用胺碘酮转复持续性心房纤颤
- 2005年
- 陈金梅蒋金全曹琳陈雷旻
- 关键词:心房纤颤持续性静脉应用转复胺碘酮维持窦性心律
- 静脉注射胺碘酮转复房颤
-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胺碘酮转复持续性心房颤动(Last Atrial Fibrillation以下简称LAF)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了51例LAF患者应用静脉注射胺碘酮转复治疗,首剂静脉注射3mg/kg,接着以1.5mg...
- 陈金梅蒋金全曹琳陈雷旻
- 关键词:胺碘酮静脉注射
- 文献传递
- C-反应蛋白在不同程度急性心梗患者中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变化及与心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2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B型钠尿肽(BNP)。结果:AMI患者血清CRP显著高于健康对照,AMI伴心功能III,IV级者血清BNP、CRP显著高于AMI伴心功能I,II级者。结论:血清CRP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重要参考指标。
- 曹琳陈雷旻张晔凡陈炼楼丽娜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C-反应蛋白心脏功能
- 曲美他嗪对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的疗效
- 2013年
-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在改善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HFNEF)的疗效。方法 HFNEF患者98例,在接受心力衰竭常规治疗6周后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48),对照组继续给予HFNEF常规治疗,观察组使用曲美他嗪每次20 mg,每日3次口服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后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检测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等级(NYHA分级)。结果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为(41.8±2.8)mm、NT-proBNP为(782±238)pg.mL-1,对照组分别为(43.7±2.6)mm和(873±252)pg.mL-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心功能等级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68.2±2.8)%,与对照组LVEF(67.0±2.5)%相比有升高趋势,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曲美他嗪能改善老年HFNEF患者的心功能,缓解心力衰竭症状。
- 陈雷旻曹琳蒋金全陈炼徐宗雨
- 关键词:曲美他嗪心力衰竭左室射血分数超声心动描记术
- 心室起搏对老年房颤患者超声心动图指标的影响
- 2011年
- 【目的】采用超声心动图来评价老年高龄房颤患者安置心脏起搏器前后各项心功能指标的变化。【方法】128例慢性房颤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不安装心脏起搏器,起搏组予装·心脏起搏器,入选时及三年后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并比较左室每搏量(SV)、心输出量(CO)、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脏指数(CI)及心率(HR)等指标。【结果】起搏组CO、CI及HR较对照组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V、LVEF较对照组降低,LVEDD较对照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脏结构指标无显著性改变(P〉0.05)。【结论】老年高龄的房颤患者安装心脏起搏器后CO和CI显著增加,费用并不昂贵,且在心脏起搏器使用年限内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
- 蒋金全陈雷旻沈菁原陈炼楼丽娜
- 关键词:心房颤动超声心动描记术心脏起搏
- 运动疗法对左心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疗效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对改善左心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的疗效。方法选取HFPEF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0),对照组给予HFPEF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运动疗法,每天约20 min左右,6个月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血压、LVEF、BNP水平、6MWT及明尼苏达生活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血压、LVEF、BNP水平、6MWT及明尼苏达生活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等级情况均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患者心功能等级情况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心功能等级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运动疗法能改善HFPEF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陈雷旻蒋金全沈菁原曹琳
- 关键词:运动疗法心力衰竭
- 静脉应用胺碘酮转复持续性房颤
- 2005年
-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转复持续性心房颤动(LastAtrialFibrillation以下简称LAF)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了51例LAF患者经静脉应用胺碘酮转复治疗,首剂静脉注射3mg/kg,接着以1.5mg/mim静滴维持12h,再以0.7~1mg/min维持36h。结果静脉注射胺碘酮转复LAF成功率88%,不良反应发生率7.8%。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转复LAF成功率高、安全、副作用小。
- 陈金梅蒋金全曹琳陈雷旻
- 关键词:静脉胺碘酮转复持续性房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