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杨

作品数:16 被引量:70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2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8篇黄酮
  • 7篇总黄酮
  • 5篇动力学模型
  • 5篇力学模型
  • 3篇正交
  • 3篇正交试验
  • 3篇水提
  • 3篇水提取
  • 3篇分光光度法
  • 2篇动力学
  • 2篇毒性
  • 2篇雄黄
  • 2篇紫外
  • 2篇紫外分光光度
  • 2篇紫外分光光度...
  • 2篇总黄酮含量
  • 2篇细胞
  • 2篇离子
  • 2篇芦荟
  • 2篇芦荟大黄素

机构

  • 16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同仁堂科...

作者

  • 16篇陈杨
  • 12篇倪健
  • 8篇付京
  • 8篇许梦洁
  • 6篇董晓旭
  • 5篇张晋
  • 5篇关君
  • 4篇张谦
  • 4篇祁娟娟
  • 3篇张慧
  • 2篇赵阳
  • 2篇高思华
  • 2篇曹飒丽
  • 2篇尹兴斌
  • 2篇党晓芳
  • 2篇方芳
  • 1篇李雪春
  • 1篇金宏威
  • 1篇葛亮
  • 1篇徐梦洁

传媒

  • 4篇中南药学
  • 2篇中国实验方剂...
  • 2篇中国中药杂志
  • 2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山东中医杂志
  • 1篇现代中药研究...
  • 1篇世界中西医结...
  • 1篇2013年“...
  • 1篇“好医生杯”...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2篇2022
  • 4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芦荟大黄素对Cu^(2+)存在下Aβ_(42)聚集及细胞毒性的影响
2024年
目的 研究芦荟大黄素(AE)在体外对Cu^(2+)存在下Aβ_(42)聚集及细胞毒性的抑制作用。方法 实验设置Aβ_(42)组、(Aβ_(42)+Cu^(2+))组、(Aβ_(42)+AE)组、(Aβ_(42)+Cu^(2+)+AE)组,应用硫黄素T荧光实验、浊度法、透射电镜及CCK8细胞毒性实验分别探究各组Aβ_(42)的纤维化聚集过程、总聚集程度、聚集体形貌及细胞毒性。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Cu^(2+)可增强Aβ_(42)的总聚集程度,诱导Aβ_(42)聚集形成低β-折叠结构的无规则聚集体,显著降低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的活力。AE不仅能抑制Aβ_(42)自发聚集,而且能抑制Cu^(2+)诱导的Aβ_(42)聚集。与(Aβ_(42)+Cu^(2+))组相比,AE能降低Aβ_(42)的总聚集程度,诱导Aβ_(42)形成低β-折叠结构的近圆形或短粗棒状聚集体,并提高细胞活力。结论 AE可抑制Cu^(2+)存在下Aβ_(42)聚集及细胞毒性。
赵希彤陈杨杜保健范文倩王楚茵尹佳宁方芳关君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芦荟大黄素细胞毒性
酒萸肉、黄连醇提工艺研究
2015年
目的:确定酒萸肉、黄连的最佳醇提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马钱苷和小檗碱的提取率为指标,优选出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12倍量60%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2 h。结论:该方法提取的马钱苷和小檗碱的含量高,方法稳定。
董晓旭付京李雪春许梦洁陈杨豆浩然赵阳倪健高思华
关键词:醇提工艺正交试验马钱苷小檗碱
大豆黄卷总黄酮测定方法及水提取动力学模型的建立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建立大豆黄卷总黄酮的测定方法,同时对其水煎煮过程中的提取动力学过程进行模拟,建立动力学方程并验证。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筛选对照品和测定波长,并对其方法学进行考察;使用该方法,测定不同提取时间和溶剂下大豆黄卷水提浓度,以简化的数学动力学模型为基础,推算出方程参数,将测定结果代入进行方程拟合。结果:染料木苷在0.0009296~0.01162 g·L-1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54.859X-0.0034,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3.6%,RSD=0.83%;拟合的动力学模型结果为CB=(0.1520×t0.5/M-1.7970)0.5807,验证结果良好。结论:所建立的大豆黄卷总黄酮测定方法稳定可行,重现性好。模型适用并能良好的描述大豆黄卷水提取的动力学过程。
陈杨倪健豆浩然许梦洁董晓旭付京
关键词:异黄酮紫外分光光度法
芦荟大黄素对Al^(3+)存在下Aβ_(42)聚集和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影响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在体外研究芦荟大黄素(AE)对金属铝离子(Al^(3+))诱导的β-淀粉样蛋白_(42)(Aβ_(42))聚集的抑制作用,以及对已形成的Aβ_(42)-Al^(3+)聚集体的解聚作用,并考察其对Al^(3+)存在下Aβ_(42)聚集产生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影响。方法设置Aβ_(42)组、Aβ_(42)+Al^(3+)组、Aβ_(42)+AE组、Aβ_(42)+Al^(3+)+AE组,以及解聚作用考察实验,应用硫黄素T(ThT)荧光试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动态光散射法(DLS)及噻唑蓝(MTT)细胞增殖抑制作用试验分别检测各组Aβ_(42)的聚集纤维化过程、聚集体形貌、聚集体尺寸及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结果与Aβ_(42)组比较,Al^(3+)可促进Aβ_(42)聚集,使ThT荧光强度升高至124.48%,诱导Aβ_(42)聚集形成粒径较大的纤维束,并显著降低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的细胞活力(P<0.01),使细胞生存率降低至51.05%。AE不仅能抑制Aβ_(42)聚集,而且可浓度依赖性地抑制Al^(3+)诱导的Aβ_(42)聚集;与Aβ_(42)+Al^(3+)组比较,高浓度AE使ThT荧光强度降低至41.66%,改变多肽聚集途径形成粒径较小的无定型结构聚集体,并显著抑制Al^(3+)诱导Aβ_(42)产生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P<0.01),使细胞生存率恢复至84.87%。解聚研究发现,AE可解聚Aβ_(42)-Al^(3+)聚集体,使已形成的聚集体消失,形成一些毒性较低的小粒径短纤维及无定型结构聚集体。结论AE可抑制Al^(3+)存在下的Aβ_(42)聚集及细胞增殖抑制作用,解聚已形成的Aβ_(42)-Al^(3+)聚集体,缓解其产生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为探索AE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姚妮王楚茵赵希彤陈杨张谦方芳关君
关键词:Β-淀粉样蛋白芦荟大黄素细胞增殖抑制作用
应用量子化学计算研究As_(4)S_(4)与H^(+)、OH^(-)相互作用的复合物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 应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研究As_(4)S_(4)与H^(+)、OH^(-)相互作用的复合物,探讨雄黄在酸性、碱性介质中可能存在的砷形态。方法 首先采用GaussianView软件设计As_(4)S_(4)异构体与H^(+)、OH^(-)相互作用形成的复合物;接着采用Gaussian 09软件,在HF/STO-3G、B3LYP/6-31G^(*)、B3LYP/6-311+G^(*)理论水平下,对可能形成的[As_(4)S_(4)-H]^(+)复合物进行几何优化和热力学计算;对可能形成的[As_(4)S_(4)-OH]^(-)复合物,则在HF/STO-3G、B3LYP/6-31+G^(*)、B3LYP/6-311+G^(*)理论水平上进行几何优化和热力学计算。然后分别在B3LYP/6-31G^(*)和B3LYP/6-31+G^(*)水平下对[As_(4)S_(4)-H]^(+)和[As_(4)S_(4)-OH]^(-)复合物进行自然键轨道分析。结果 雄黄的两种稳定的As_(4)S_(4)异构体与H^(+)、OH^(-)均可以形成1∶1比例的复合物,所形成的21种复合物均具有热力学稳定性。前线轨道能级和键级分析表明,[As_(4)S_(4)-H]+和[As_(4)S_(4)-OH]^(-)复合物的热力学稳定性较差。结论 雄黄在酸性介质和碱性介质中所形成的复合物可以作为短寿命的分子离子存在,这些分子离子可能是雄黄在酸性、碱性介质中的活性中间体。
王楚茵陈杨王泓力赵希彤张谦金宏威关君
关键词:复合物砷形态量子化学计算
骨碎补总黄酮水煎煮提取动力学模型的研究
:以骨碎补中的总黄酮为含测指标,研究水煎煮过程中的提取动力学机制并拟合出提取动力学方程.方法:依据模型的特点,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提取时间和溶剂下的提取液浓度,以Fick扩散定律为基础,推算出方程参数,将测定结果代入...
张晋祁娟娟陈杨许梦洁倪健
关键词:骨碎补总黄酮水提取工艺动力学模型
枸杞总黄酮测定方法的简化及水提取动力学模型的建立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建立简单快速的枸杞总黄酮测定方法,同时对其水煎煮的提取动力学过程进行模拟,建立动力学方程并验证。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其方法学进行考察;使用该方法测定不同提取时间和溶剂倍量下枸杞水提液中总黄酮浓度,以简化的数学动力学模型为基础,推算出方程参数进行方程拟合。结果:芦丁在0.004 828-0.028 968 g·L^-1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29.823x+0.015 8,r=0.999 6,平均回收率为99.93%,RSD=0.76%;拟合的动力学模型结果为:CB=(4.874 8×t^0.5/M-1.018 3)^0.666 256,验证结果良好。结论:所简化的枸杞总黄酮测定方法稳定可行,重现性好。模型适用并能良好的描述枸杞水提取的动力学过程。
许梦洁倪健陈杨董晓旭豆浩然付京
关键词:枸杞黄酮紫外分光光度法
青黛不同成分对雄黄砷溶出及形态变化的影响
2025年
目的通过研究青黛中不同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碳酸钙(CaCO_(3))对雄黄中砷的胃肠道溶出情况的影响,探究白血病良方青黄散中青黛对雄黄的具体配伍作用。方法使用体外模拟消化方法,分别对雄黄(RG)、青黄散(QHPG)、雄黄+氯化钙(R-CaCl_(2)G)、雄黄+碳酸钙(R-CaCO_(3)G)、雄黄+靛蓝+靛玉红+色胺酮(R-OG)、雄黄+靛玉红(R-InRG)、雄黄+靛蓝(R-InDG)以及雄黄+色胺酮(R-TG)8组药物进行提取。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和比较各组的总可溶性砷和形态砷含量。结果在总可溶性砷方面,QHPG中砷含量在所有消化过程下均显著高于RG。其余6组在胃一步消化后均高于RG,但经胃-小肠两步消化后不同消化方法的结果呈现差异:生理提取试验(PBET)下,仅R-InRG和R-TG的砷含量高于RG;体外胃肠道法(IVG)下,除R-InDG外,其余5组均高于RG。形态分析显示,RG中iAs^(Ⅲ)相对占比随着消化深入升高,iAs^(Ⅴ)相对占比降低。QHPG则持续表现出独特的iAs^(Ⅴ)优势溶出。其余6组的形态砷变化与RG一致,但效率不同,仅R-TG组在两种方法下均表现iAs^(Ⅲ)/iAs^(Ⅴ)比值随消化深入增幅显著升高。结论青黛中的靛玉红、色胺酮和Ca^(2+)是青黛促进雄黄砷溶出的重要成分,其中靛玉红作用最显著,而其他潜在成分或协同机制也参与了该作用。然而,各成分并未促进iAs^(Ⅲ)向iAs^(Ⅴ)转化,反而促进了iAs^(Ⅴ)向iAs^(Ⅲ)转化,色胺酮作用最为显著。此外,消化过程能影响各配伍成分对雄黄的作用,其中,IVG法较PBET法的干扰较小,更适合青黄散配伍作用的研究。本研究结果有望为青黄散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为雄黄制剂的安全性和科学性提供依据。
陈杨王楚茵赵希彤宋玲玲张谦倪健关君
关键词:青黄散雄黄青黛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骨碎补总黄酮水煎煮提取动力学模型的研究
目的以骨碎补中的总黄酮为含测指标,研究水煎煮过程中的提取动力学机制并拟合出提取动力学方程。方法依据模型的特点,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提取时间和溶剂下的提取液浓度,以Fick扩散定律为基础,推算出方程参数,将测定结果代入...
张晋祁娟娟陈杨许梦洁倪健
关键词:骨碎补总黄酮
文献传递
水煎煮法提取葛根总黄酮的动力学模型适用性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该文围绕本实验室参与推导的中药通用提取动力学模型,建立了适当试验以及数据处理方法,并以葛根总黄酮为测定指标,以水煎煮法提取葛根中总黄酮对该模型的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葛根总黄酮质量浓度的自然对数值随时间、溶剂倍量值的自然对数变化成良好线性关系,通过计算,拟合,成功地建立了水煎煮法提取葛根总黄酮的动力学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拟合度良好,偏差能够很好地控制在工业生产要求的范围内,说明该方法的模型适应性良好。但方程校正因子仍需进一步研究。
张晋陈杨曹飒丽尹兴斌祁娟娟张慧党晓芳倪健
关键词:总黄酮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