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神经功能
  • 3篇缺血
  • 2篇血性
  • 2篇湿痹
  • 2篇中药
  • 2篇卒中
  • 2篇脑卒中
  • 2篇康复
  • 2篇关节
  • 2篇关节功能
  • 2篇寒湿
  • 2篇寒湿痹
  • 1篇电刺激
  • 1篇心神
  • 1篇星形
  • 1篇星形胶质
  • 1篇星形胶质细胞
  • 1篇虚证
  • 1篇穴位
  • 1篇穴位埋线

机构

  • 11篇浙江中医药大...
  • 3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杭州市中医院

作者

  • 11篇陈宁宁
  • 2篇徐欢欢
  • 1篇章国伟
  • 1篇张翼宙
  • 1篇祝雨田
  • 1篇叶程瑶
  • 1篇毛其州
  • 1篇邵蒙蒙

传媒

  • 4篇新中医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江苏医药
  • 1篇浙江医学
  • 1篇国医论坛
  • 1篇实用中医药杂...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年份

  • 4篇2025
  • 3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18
  • 2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浅谈茯苓的沉降之性被引量:1
2012年
升降浮沉学说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金元以来,中药的升降浮沉学说已逐渐成为指导中医临床处方用药的基本法则之一。《黄帝内经》有云:"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人体的整体生命过程,
陈宁宁张翼宙
关键词:茯苓升降浮沉中药性能
肌筋膜链理论推拿手法联合施罗特疗法治疗轻中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疗效
2025年
目的观察肌筋膜链理论推拿手法联合施罗特疗法治疗轻中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轻中度AI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采用肌筋膜链理论推拿手法联合施罗特疗法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施罗特疗法治疗。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评估两组Cobb角、躯干旋转角、腰部活动度、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Cobb角和躯干旋转角较治疗前降低,前屈、后伸、右侧屈和左侧屈活动度较治疗前增加,VAS疼痛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1.67%vs.72.22%)(P<0.05)。结论采用肌筋膜链理论推拿手法联合施罗特疗法治疗轻中度AIS患者疗效显著,可减小Cobb角及躯干旋转角,提高腰部活动度,减轻疼痛程度,改善腰椎功能障碍。
欧阳后钱邵蒙蒙陈宁宁
关键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推拿
穴位埋线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3例。对照组实施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埋线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痉挛程度、上肢功能、生活活动能力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4周后,2组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试验组MAS、CS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Carroll上肢功能评定量表(UEFT)、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试验组UEFT、FMA-U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社会功能活动问卷(FAQ)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MBI评分高于对照组,FAQ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6.98%,对照组无不良事件发生,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联合康复训练能有效缓解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痉挛程度,改善上肢功能,提高生活活动能力,且安全性良好。
郑贺彬王强力陈宁宁林定艺
关键词: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穴位埋线康复训练上肢功能生活活动能力
早期精准化运动康复联合高压氧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早期精准化运动康复联合高压氧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3年5月至2024年4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州市中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治疗组38例和运动康复组38例。运动康复组予以早期精准化运动康复,联合治疗组在运动康复组基础上联合高压氧治疗,两组均持续干预90 d。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7、30、90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干预前及干预后30、90 d福格尔-迈耶评估量表(FMA)评分(评估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评估患者认知能力)及干预后临床疗效。结果与运动康复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患者干预后7、30、90 d NIHSS评分均降低(均P<0.05);与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7、30、90 d NIHSS评分均逐渐降低(均P<0.05)。与运动康复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患者干预后30、90 d FMA评分均升高(均P<0.05);与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30、90 d FMA评分均逐渐升高(均P<0.05)。与运动康复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患者干预后30、90 d MMSE评分均升高(均P<0.05);与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30、90 d MMSE评分均逐渐升高(均P<0.05)。干预后联合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74%,高于运动康复组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精准化运动康复联合高压氧治疗可有效缓解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以及认知功能障碍,减轻神经功能损伤,临床疗效显著。
郑贺彬毛显禹王强力潘录录陈宁宁
关键词:高压氧神经功能
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治疗对其神经功能及血清指标的影响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 探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治疗对其神经功能及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0例,按照简单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运动训练。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肢体运动功能、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丙二醛(MD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液流变学。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4个月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逐渐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优(P<0.05)。治疗后观察组MMP-2、MDA水平较对照组更低,VEGF水平较对照组更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凝聚力、纤维蛋白原、血液黏度较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 运动训练有助于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加快患者运动能力的恢复,有效缓解脑损伤严重程度,修复受损脑组织,改善血液循环。
郑贺彬毛显禹王强力陈宁宁潘录录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血清指标
从郁论治干燥综合征思路浅析
介绍了范永升教授从郁论治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经验,对干燥综合征的中医辨治提出从郁论治,通过郁作何解、郁证征象、郁致干燥和从郁论治四方面进行论述,注重疏通气机、调畅情志,并列举医案一则,以飨同道。
朱星瑜陈宁宁范永升
关键词:干燥综合征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
抑制小凹蛋白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诱导的神经功能损伤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小凹蛋白1(Cav1)的磷酸化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odel)和抑制剂组(PP2)。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评价大鼠神经功能,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Nissl染色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组织形态,Tunel染色检测梗死灶周围细胞凋亡数量,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脑梗死周围组织中p-Cav1、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离子钙结合接头分子1(Iba1)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mNSS评分增加(P<0.05);脑梗死体积明显增加(P<0.05),尼氏体数量减少(P<0.05);凋亡细胞数量增加(P<0.05);p-Cav1、GFAP和Iba1蛋白的表达量上调(P<0.05)。而抑制剂PP2能减轻上述指标的变化,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P<0.05)。结论抑制p-Cav1可以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胶质细胞激活及相互作用有关。
陈宁宁应新旺谢庆凤
关键词:星形胶质细胞小凹蛋白1
试述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遗精被引量:1
2012年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出自《金匮要略》,用于治疗“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方中桂枝汤调和营卫,龙骨、牡蛎安潜心神,营卫调和则心神得安,不扰精室则遗精得愈。试述如下。
陈宁宁叶程瑶毛其州祝雨田
关键词:桂枝加龙骨牡蛎汤遗精《金匮要略》桂枝汤心神
中药热敷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膝骨关节炎寒湿痹阻证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观察中药热敷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膝骨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32例膝骨关节炎寒湿痹阻证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试验组,每组66例。对照组予体外冲击波治疗,试验组予中药热敷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调查量表(WOMAC)评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LKS)评分及血清缓激肽(BK)、前列腺素E2(PGE2)、5-羟色胺(5-HT)水平。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试验组92.06%,高于对照组77.78%(P<0.05)。2组WOMAC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LK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试验组WOMAC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LK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组血清BK、PGE2、5-HT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试验组血清BK、PGE2、5-H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热敷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膝骨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疗效优于单独使用体外冲击波治疗,可改善病情,进一步降低疼痛介质水平。
王强力徐欢欢郑贺彬陈宁宁
关键词:膝骨关节炎寒湿痹阻证中药热敷体外冲击波膝关节功能
温针灸配合红外线照射治疗肩周炎风寒湿痹证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25年
目的:观察温针灸配合红外线照射治疗肩周炎风寒湿痹证的临床疗效及对缓激肽(BK)、5-羟色胺(5-HT)、前列腺素E2(PGE2)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5月—2024年5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州市中医院治疗的94例肩周炎风寒湿痹证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7例。对照组以红外线照射治疗,试验组以温针灸配合红外线照射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估量表(CMS)、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指数(SPADI)评分,以及血清BK、5-HT、PGE2水平;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试验组91.49%(43/47),高于对照组74.47%(35/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CM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SPAD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CMS评分高于对照组,SPA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清BK、5-HT、PGE2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清BK、5-HT、PGE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组10.64%(5/47),与对照组6.38%(3/4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独使用红外线照射治疗相比,温针灸配合红外线照射治疗肩周炎风寒湿痹证可提高疗效,缓解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降低疼痛介质水平,且安全性高。
王强力徐欢欢郑贺彬陈宁宁
关键词:肩周炎风寒湿痹证温针灸红外线照射肩关节功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