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嘉晔

作品数:6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艺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文化科研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建筑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艺术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文化创意
  • 2篇文化创意产业
  • 2篇历史街区
  • 2篇街区
  • 2篇城市
  • 2篇城市历史
  • 2篇创意产业
  • 1篇艺术
  • 1篇艺术设计
  • 1篇饮具
  • 1篇执壶
  • 1篇身份
  • 1篇审美
  • 1篇审美特征
  • 1篇宋代
  • 1篇宋元时期
  • 1篇胎体
  • 1篇陶瓷
  • 1篇图像
  • 1篇器用

机构

  • 5篇江苏大学
  • 1篇南京艺术学院

作者

  • 6篇陈嘉晔
  • 6篇韩荣
  • 2篇霍珺
  • 1篇朱喆

传媒

  • 1篇装饰
  • 1篇美术大观
  • 1篇南京艺术学院...
  • 1篇包装与设计
  • 1篇镇江社会科学
  • 1篇艺术百家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13
  • 2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吸杯”名实考:基于历代文献与实物图像的互证
2025年
古代吸杯的结构、功能及语义均显现出异于常规器物的复杂性。本文首先对吸杯的范围进行界定,基于异名起源与实物形态,厘清辨识边界,以回应当下学界对该类器物界定模糊的问题,进而从属性层面展开考析,指出吸杯通过平衡形式与技术,确立物与人之间的操持逻辑与匹配关系,同时吸杯由边缘功能器转化为场域主位,承担了文化表意与礼仪秩序的复合角色。研究尝试突破器物研究中对功能性的单一认知,探讨吸杯映射出的制度与精神。
韩荣蒋嘉萱陈嘉晔
关键词:饮具角色身份
宋元时期陶瓷食具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本文以宋元时期的陶瓷食具为研究对象,论述宋元时期食具产生与制作的社会条件,以及食具变化所折射的社会新动向。通过对比分析这一时间段陶瓷食具的变化主要与民族饮食习惯和生活需求密切相关,认为宋元时期的陶瓷食具从多元走向统一重点体现在中原文化的主导作用、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兼顾方面。
韩荣陈嘉晔
宋代“等分式”执壶的特征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宋代执壶形式丰富而多样,"等分式"执壶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群体。论文通过对"等分式"执壶形制概念的梳理,阐述了等分式执壶的类别及工艺,分析得出"等分式"执壶在对金银器的延续、引领素器风格方面鲜明具有的审美特点和发展脉络。
韩荣陈嘉晔
关键词:工艺美术艺术设计宋代执壶审美特征
基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城市历史街区发展整合研究——以镇江市火神庙巷为例
2013年
本文以镇江市火神庙巷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对当代中国城市文化街区的保护和再利用问题进行分析,从整合设计研究的角度延伸出历史街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阐述了如何处理经济利益、商业开发与保持和发扬传统地域文化的矛盾;如何在提高居民现代生活品质的同时尊重和保留传统生活方式:如何有效地整合社会各阶层的资源等问题。以此为契机。延续历史文化发展脉络,打造山水宜居城市,让历史文化与现代城市相辅相成。
韩荣陈嘉晔霍珺
关键词:历史街区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城市历史街区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本文以环境艺术设计理论为基础,从人和环境关系出发,深入分析了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城市历史街区的因素,为历史街区更好地吸引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思路。
霍珺朱喆陈嘉晔韩荣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产业集聚区历史街区
量材适用 依形塑之——古代陶瓷胎体装饰技术研究
2024年
目的爬梳古代陶瓷胎体装饰技术的承继与迭新路线,为传统陶瓷文化保护及复兴提供更具针对性、可达性与持续性的方法参考。方法从胎料装饰与胎形装饰两个方向深入,纵向梳理古代陶瓷胎体装饰技术脉络,横向比较技术类别。结果研究发现,受自然资源、社会环境、审美倾向、技术水平等的综合影响,胎料装饰基于选用原料的自身呈色与变化实现装饰效果,胎形装饰的技术选择则有利于坯体塑造与纹饰表达。结论历代工匠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与技术体系下,承袭传统技术,融合外来技术,建立并完善了自身技术脉络,使中国古代陶瓷胎体装饰形成就地取材、量材适用、按需而设、依形塑之的技术特征。
陈嘉晔韩荣
关键词:古代陶瓷技术演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