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凡 作品数:21 被引量:67 H指数:4 供职机构: 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文化科学 更多>>
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多糖研究进展 2025年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是目前单一病原体感染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上的多糖在维持细胞结构、致病机制和免疫逃逸中起关键作用。研究表明,脂阿拉伯甘露聚糖(lipoarabinomannan,LAM)作为结核病的生物标志物,已在无创诊断技术中取得突破,而多糖疫苗的开发也为结核病防控提供了新思路。此文综述了结核分枝杆菌细胞骨架多糖的组成、分布及其在细菌代谢、耐药性和免疫调节中的功能,重点探讨了LAM在诊断、疫苗开发中的研究进展。未来,应借助前沿技术精准解析结核多糖结构,深入挖掘生物学功能。此文旨在为结核分枝杆菌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蔡铭 周菁 杨思洁 赵仕栋 尹艳 陈凡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 细胞骨架 多糖 脂阿拉伯甘露聚糖 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技术筛选大肠杆菌表达的人CD20胞外蛋白特异性适配体 2025年 CD20是B细胞淋巴瘤表面标志蛋白,其膜外区是特异性抗体和药物的作用靶点。为了获得靶向CD20的特异性适配体,首先根据密码子简并性对CD20胞外区基因进行优化,使之易于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然后将优化后的基因克隆到pGEX-4T-1载体中,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蛋白纯化后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进行鉴定;通过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技术(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SELEX)筛选出与融合蛋白特异性结合的ssDNA适配体,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适配体与CD20的亲和力;再通过细胞毒性试验检测适配体抑制B淋巴瘤细胞的效果。本研究建立了CD20的原核表达方法,获得了特异性结合CD20胞外区蛋白的适配体,为靶向CD20的治疗药物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陈凡 杨凡 高蕾 胡月 薛云 周菁 康建华 王伟关键词:CD20 原核表达 适配体 结核多肽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及表征 2020年 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壳聚糖纳米粒(CS-NPs)载体,并以粒径和多分散系数(PDI)为主要评价指标优化了工艺参数。通过文献检索,筛选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complex,MTC)标准强菌株H37Rv的保护性抗原蛋白Rv0180c(GLDKNKFDIRVVSPDEARRLY),经异硫氰荧光素(FITC)标记后载入优化的空白CS-NPs中,获得结核多肽壳聚糖纳米粒(Pep-CS-NPs)。所得空白CS-NPs的平均粒径、PDI和ζ电位分别为(148.13±2.24)nm、0.197±0.013和(+18.00±0.89)mV;4℃放置28 d,粒径未见显著增大。Pep-CS-NPs的平均粒径、PDI和ζ电位分别为(186.93±8.80)nm、0.254±0.014和(+12.07±1.68)mV,包封率和载药量为(45.20±2.95)%和(12.92±1.12)%。体外释放结果表明,Pep-CS-NPs缓慢释放多肽,48 h累积释放率为56.6%。本试验表明,离子交联法制备载多肽CS-NPs的工艺简便稳定、条件温和,所得制品粒径大小适宜、分布均匀,且具有明显缓释作用,有望作为治疗结核病的新型疫苗。 王梦娅 祖向阳 陈凡 赵战勤 薛云关键词:结核病 壳聚糖 纳米粒 体外释放 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iPDMS)蛋白芯片在肿瘤相关抗原自身抗体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21年 肿瘤标记的快速筛查是临床早期诊断的难题。利用化学发光蛋白质芯片技术,对低丰度的肿瘤相关抗原的自身抗体进行高灵敏度的筛选,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本研究首先将带烯烃末端的、引发聚合反应的表面引发剂加入到常规聚二甲基硅氧烷材料中,再通过热交联反应固定到聚二甲基硅氧烷的三维结构中,形成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iPDMS)。为了使iPDMS材料具有抗蛋白质非特异性吸附的特性,在活性引发位点处通过表面引发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合成poly(OEGMA)高分子刷。最后将20种肿瘤相关的抗原利用高通量喷点打印技术打印到芯片的特定区域,并组装成iPDMS芯片的48孔检测微孔板。对临床上常见的8种肿瘤患者血清进行分析,发现VEGFR1和VEGF121自身抗体对常见的8种肿瘤具有检测价值,有望成为肿瘤快速筛查的检测指标。 陈凡 王伟 王伟 顾大勇 聂勇波 肖正勤 马宏伟 马宏伟 何建安关键词:肿瘤标志物 我国结核病防治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9 2019年 目的回顾我国结核病防治的发展,总结经验,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结核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搜索政府和机关网站,获得我国结核病患病率、防止政策、治疗、诊断方法和结核病影响因素。结果我国结核病防治历经70年的发展,结核病患病率明显降低;从地图分布来看,我国结核病发病率呈中间发病率较低,而两边较高的现象,并且西部发病率相对较高;而由于耐药型结核病和HIV合并感染结核病的产生,使得近几年的结核病患病率和死亡率下降缓慢。结论我国仍是结核病高负担国,需以政府为主导,制定更完善的法律法规,增加疫苗、诊断方法和新型药物的研究力度,从根本上消除结核病的感染。 陈凡 朱荣生 周菁 薛云 杨凡关键词:结核病 基于“万众创新”新态势下生物化学实验室开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8年 在当前“万众创新”新态势下,生物化学实验室开放形式努力探索合适的新模式,以提高学生实验创新能力和实验教学质量。通过对学生实验需求分析分类,针对不同实验需求制定相应的开放形式和管理制度,在试运行期间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程志德 陈凡 喻雪婧关键词:生物化学 实验教学 创新创业时代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3年 随着创新创业时代的发展,高校中的教育改革也在不断进行,传统的授课方法已经无法赶上当前时代发展的脚步,大学生所处的信息环境日益多元化,因此,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显得更为迫切。翻转课堂,亦称颠倒课堂,是信息技术驱动下教学任务在时空上的互换,是对课堂中主客体颠倒的新型教学模式,目前,国内外很多学校都在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尝试,本文将翻转课堂应用到《免疫学》课程中,实现教学观念的转变,达到增强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安明薇 杨思洁 李洋 洪琦 陈凡关键词:创新创业 教育改革 免疫学 一种纤维素酶产生菌筛选方法的改良 被引量:1 2012年 纤维素是自然界最为丰富的可再生资源,许多国家已在纤维素酶产生菌上开展了广泛研究。传统的刚果红平板染色筛选方法,不是操作繁琐、菌落混杂,就是微生物产生的透明圈较为模糊,不易区分;利用曲利本蓝作为染料筛选纤维素酶产生菌,操作方便简洁且产生的透明圈明显,而且其粗酶液采用滤纸酶活力(FPA)分析,发现该方法筛选的菌株假阳性低。 杨升 陈凡 龙燕关键词:纤维素酶 刚果红 TNRC9和FGFR2基因多态性与湖北地区汉族人群乳腺癌患病风险研究 2011年 目的:研究探讨TNRC9基因rs3803662和FGFR2基因rs17102287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及两SNP连锁与湖北地区汉族妇女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抽取汉族510例乳腺癌患者和550例健康妇女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抽提基因组DNA,检测TNRC9rs3803662和FGFR2rs17102287的基因多态性,计算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研究各基因型以及基因SNP连锁之间对乳腺癌风险的影响。结果:TNRC9基因SNP位点rs3803662的C/C、C/T和T/T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3.0%、46.4%、40.6%和7.3%、52.1%、40.6%,其基因型频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0,P=0.043。而等位基因频率两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GFR2基因SNP位点rs17102287的C/C、C/T和T/T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等位基因频率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基因连锁分析D′=0.087,r2=0.085,没有明显连锁不平衡现。结论:TNRC9基因rs3803662多态性与汉族妇女乳腺癌易感性有关,FGFR2基因rs17102287多态性及其与TNRC9基因rs3803662单倍体连锁与湖北地区汉族人群妇女乳腺癌易感性无相关性。 王绍明 陈欣 胡飞飞 黄华泥 喻晶 王堃 陈凡关键词:乳腺肿瘤 PCT在肺结核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意义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肺结核病中的诊断以及治疗效果评估的意义。方法:分别检测49例初发性肺结核及33例治疗后肺结核患者血清中PCT含量,同时检测肺部空洞性病变和胸膜积液情况,选取23例健康人血清作为对照,以评价PCT在结核病诊断及预后的价值。结果:初发性结核病患者和治疗后结核病患者血清中PCT含量明显高于健康人群(P<0.05),治疗后患者血清中PCT含量明显较初发性患者降低(P<0.01),透视检查发现随着PCT下降肺部病变也有所好转。结论:PCT可用于肺结核患者早期辅助诊断,对治疗后肺结核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黄华泥 刘嬙 陈凡关键词:降钙素原 肺结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