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倩茵
- 作品数:12 被引量:30H指数:4
- 供职机构:爱尔眼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州市卫生局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手术后黄斑裂孔的发生机制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后出现黄斑裂孔的临床表现并分析其原因。方法:回顾7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手术后出现黄斑裂孔的病例资料和检查结果,对其视网膜脱离时裂孔的位置、性质进行归纳,分析术后黄斑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特征,进一步推测黄斑裂孔形成的原因。结果: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手术后的OCT图像提示黄斑区视网膜表面膜与黄斑裂孔形成密切相关。患者均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离,术后黄斑裂孔解剖上闭合,5例(71.4%)视力较术前提高,6例(85.7%)术后视力>0.1。结论:玻璃体手术治疗视网膜脱离后出现的黄斑裂孔是罕见的并发症,推测视网膜表面膜是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手术后黄斑裂孔形成的主要原因。
- 陈倩茵张静琳汤云霞林慧敏高汝龙
- 关键词:黄斑裂孔玻璃体切除手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 用于散瞳的眼罩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眼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散瞳的眼罩,包括眼罩本体、两软垫及两遮光片;眼罩本体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挂耳或绑带;眼罩本体上左右对称开设有两个用于暴露眼睛的敞口,两遮光片一一对应覆盖于各敞口前侧,两遮光片相...
- 陈倩茵
- 可调屈光力的人工晶状体被引量:1
- 2015年
- 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技巧和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制作工艺日趋完美,白内障患者视力得到提高,但部分患者术后仍残留屈光不正而影响视觉质量。如何提高白内障术后患者裸眼视力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将物理光学、激光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与液晶显示等技术结合到IOL制作工艺中,实现植入眼内的IOL屈光力的调整,以矫正原有IOL在屈光力方面所出现的偏差,称为可调屈光力的IOL。根据调节是否需要手术介入分为有创型和无创型两类。有创型又包括多元可调屈光力IOL、器械可调屈光力IOL和重复可调屈光力IOL等;无创型又包括光可调屈光力IOL、磁可调屈光力IOL、液晶变焦可调屈光力IOL和通过飞秒激光或双光子化学技术调整IOL屈光力等。可调屈光力的IOL是制作工艺与边缘学科的巧妙结合,促进眼科新技术的发展。虽然目前部分IOL仍处于试验阶段,但为白内障术后患者获得良好的裸眼视力和生存质量带来了更好的前景。
- 陈倩茵林振德
- 视觉重塑在视觉损伤中的原理及应用进展
- 2023年
- 中重度视觉损伤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目前又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有研究结果表明,视觉损伤后大脑会自发通过皮质重塑调节自身结构与功能,这提示通过视觉重塑恢复视觉具有现实可能性。对视觉损伤人群进行微视野生物反馈训练、非侵入性脑刺激及丰富环境等疗法可能促进视觉重塑。然而,视觉功能重塑的原理尚不明确,由此展开的应用仍有诸多限制。本文中笔者就视觉重塑的原理以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视觉损伤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 周杰陈倩茵张静琳
- 关键词:神经可塑性视觉损伤视觉康复
- 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药物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23年
-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是全球范围内引起不可逆性视觉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患者数量逐渐增多,其中约90%为干性ARMD。干性ARMD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近年来成为了研究热点,其中药物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之一。目前针对氧化损伤、炎症、血流障碍等ARMD致病因素,广泛开展了针对性的药物治疗,部分药物已被证实可减缓ARMD进展。本文总结了干性ARMD的药物治疗手段,包括抗氧化药物、补体类生物制剂、非甾体抗炎药和免疫抑制剂、血管扩张剂、神经保护药物及中药,对其作用机制及近年开展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干性ARMD的治疗与新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 周杰陈倩茵张静琳
- 关键词:抗氧化治疗药物治疗
- 成年超高度近视眼患者黄斑区巩膜厚度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 2019年
- 目的观察成年超高度近视(等效球镜度≥-9.00 D)患者黄斑区巩膜厚度的改变,并分析巩膜厚度与年龄、眼轴长度、屈光度数及最佳矫正视力的关系。方法纳入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就诊于广州爱尔眼科医院的超高度近视患者112例(195只眼)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0例(84只眼),女性62例(111只眼);年龄18~67岁,平均(33.10±13.27)岁。采用扫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测量黄斑中心凹处及由中心凹向鼻侧、颞侧各500μm、1000μm及1500μm的巩膜厚度值,共测量7个点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超高度近视眼黄斑区不同部位的巩膜厚度有无差异,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再用最小显著性差异法进行两两比较,计算相关系数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黄斑中心凹处巩膜厚度和眼轴长度、年龄、屈光度数及最佳矫正视力的关系。结果本研究纳入的患者平均最佳矫正视力(0.68±0.31),区间为0.01~1.00;平均屈光度数(-14.68±4.31)D,区间为-9.00~-25.25 D;平均眼轴长度(29.14±2.06)mm,区间为25.20~36.00 mm。中心凹颞侧1500μm处的巩膜厚度均值最小,为(281.17±93.84)μm;中心凹处巩膜厚度均值最大,为(318.13±87.49)μm。颞侧1500μm处的巩膜厚度与颞侧500μm、中心凹处和鼻侧相比较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3.90,-3.37,-2.85,-3.07;P<0.05);颞侧1000μm处的巩膜厚度与中心凹处、鼻侧500μm和鼻侧1500μm处相比较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7,-2.35,-2.05;P<0.05)。中心凹处巩膜厚度与年龄呈轻度负相关(r=-0.371,P<0.05);与眼轴长度呈中度负相关(r=-0.573,P<0.05);与屈光度数和最佳矫正视力呈中度正相关(r=0.469,0.414;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眼轴长度和年龄是影响中心凹处巩膜厚度的独立相关因素(β=-18.436,-1.347;P<0.05)。结论扫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测量成年超高度近视眼患者黄斑区巩膜全层图像的方法,是无创、实用且简单易行的。本研究结果�
- 李梦媛汤云霞张静琳侯金佟陈倩茵马红婕吴德正
- 关键词:超高度近视眼眼轴长度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人
- 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急性感染性眼内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探讨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急性感染性眼内炎的治疗策略。方法收集2011至2017年广州爱尔眼科医院收治并诊断为白内障摘除联合IOL植入术后发生急性感染性眼内炎的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在广州爱尔眼科医院进行白内障手术后发生眼内炎的患者1例,在基层医院行白内障手术后发生眼内炎的转诊患者8例。查阅患者的视力、眼压、眼前节、眼部B超扫描等检查结果。对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PPV),并依据患者的感染情况行IOL取出+硅油填充术。手术中常规取前房液和玻璃体液进行细菌和真菌培养。结果在9例患者中,糖尿病患者1例,高血压患者2例,其余无长期全身疾病。本文中所有患者发生急性感染性眼内炎的时间均在白内障手术后1~9 d,表现为术眼剧痛、视力急剧下降、结膜充血水肿、角膜不同程度水肿、房水混浊伴或不伴前房积脓及出现前房渗出膜等症状。眼部B超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玻璃体混浊,眼底窥不见。在9例急性感染性眼内炎患者中,有8例患者及时进行PPV治疗,1例患者由于角膜混浊未能进行完整的PPV;7例患者术前曾行前房冲洗及取材行病理涂片,6例患者于PPV前进行玻璃体腔内注射万古霉素;术后早期有3例患者取出IOL联合硅油填充术,其余6例患者保留IOL以及眼内注药,无填充硅油。9例患者中有7例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有所提高,其中最佳矫正视力在0.01~0.09的有2例,在0.1~0.3的有3例,在0.3~0.5的有2例,1例患者术后视力无提高,1例患者由于感染不能控制,进行眼内容物剜除术。结论 PPV是白内障摘除术后急性感染性眼内炎有效控制感染的治疗方法。对于角膜条件相对较好的眼内炎患者积极行PPV是保留患者视功能的关键。
- 陈倩茵张静琳林振德武哲明林慧敏
- 关键词:白内障摘除术玻璃体切除术
- 北卡指数对青光眼的诊断性能评估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验证北卡罗来纳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指数算法(北卡指数)在中国青光眼人群中的诊断效率,并对其可重复性进行评估。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连续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长沙爱尔眼科医院,以及2021年11月至2023年3月广州爱尔眼科医院的临床数据库中所有符合纳入标准和图像质量要求的非青光眼受检者[共62例(114眼),分为非高度近视组68眼、高度近视组46眼]和青光眼患者[共62例(91眼),分为视野平均缺损(MD)<-8 dB组54眼、MD≥-8 dB组37眼(其中MD≥-4 dB组29眼)]的临床数据资料。非青光眼受检者均经过眼健康体检及青光眼排查;青光眼患者通过房角镜和视野等系列检查确诊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或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将所有研究对象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参数,包括4个象限和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垂直杯盘比(VCDR)、平均杯盘比和盘沿面积及6个分区、平均和最小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GCIPL)厚度,导入北卡指数算法模型进行运算,得出青光眼的预测概率。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ROC-AUC)评估诊断性能;采用DeLong检验比较北卡指数与各OCT参数间ROC-AUC的差异。另外,同一位OCT操作者使用OCT对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于长沙爱尔眼科医院门诊行眼健康体检的正常受检者32例(64眼)(作为正常组)进行重复扫描,运用类内相关系数(ICC)评估该仪器及北卡指数的可重复性。结果:在区分非高度近视眼和青光眼方面,北卡指数的ROC-AUC值分别为0.92(MD≥-8 dB青光眼组)、0.95(MD≥-4 dB青光眼组),表现最佳的OCT参数单变量为:最小GCIPL厚度为0.62(Z=5.10,P<0.001)、0.60(Z=5.56,P<0.001);下方RNFL厚度为0.67(Z=4.48,P<0.001)、0.62(Z=5.18,P<0.001);VCDR为0.84(Z=1.91,P=0.057)和0.83(Z=2.70,P=0.007)。在区分高度近视眼和MD≥-4 dB的青光眼方面,北卡指数的ROC-AUC值为0.93,与VCDR和平均杯盘比差异无�
- 杨丽丹李青蒨陈倩茵马红婕林晨
- 关键词:青光眼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可重复性
- 超广角眼底成像在近视患者周边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评价欧堡Daytona 200度超广角激光扫描检眼镜检查近视患者眼底周边部视网膜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病例研究,收集爱尔眼科医院要求行屈光手术的近视患者1 000例(2 000只眼),分别进行小瞳下欧堡Daytona 200度超广角激光扫描检眼镜眼底检查和散瞳后三面镜检查,记录检查结果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欧堡Daytona 200度超广角激光扫描检眼镜检查发现有周边视网膜病变共230例(310只眼),检出阳性率为15.50%;三面镜检查发现周边部视网膜病变共242例(322只眼),检出阳性率为16.10%。两种检查方法对近视患者周边部视网膜病变检出阳性率具有很好的一致性(Kappa值0.8~1.0)。结论:欧堡Daytona 200度超广角成像系统为检查周边部视网膜病变提供了更省时高效的方法,在屈光手术前筛查视网膜周边部病变,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 汤云霞陈倩茵李梦媛张赛赛张静琳
- 关键词:近视
- 非洲偏远地区不同切口位置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术后散光和视觉质量的比较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比较非洲偏远地区两种不同切口位置的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的术后散光和视觉质量。方法将当地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上方巩膜隧道和颞侧巩膜隧道切口施行手法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比较术后2周和术后3个月的角膜散光值和术后3个月视功能生存质量调查问卷得分。结果术后2周,上方巩膜隧道散光值大于颞侧,有统计学差异。术后3个月,两组的角膜散光值无统计学差别,视功能生存质量得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非洲偏远地区无论采用上方巩膜切口还是颞侧巩膜切口的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均获得良好的视觉质量和生存质量,两种切口对术后散光影响基本相同。
- 陈倩茵廖瑞端武哲明陈韵
- 关键词:小切口白内障切口位置角膜散光视觉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