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永嘉 作品数:8 被引量:11 H指数:2 供职机构: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小切口中央入路神经保护优先甲状腺腺叶切除术 何向辉 闫永嘉 逯宁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分析 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acute superior 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ASMVT)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普通外科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36例ASMVT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非手术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差异。结果本组36例ASMVT患者在诊断后均立即予抗凝治疗,治疗后再通率42%。手术治疗组21例,其中急诊手术9例,延迟性肠切除12例。非手术治疗组与手术治疗组患者在入院时血红蛋白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4±29)g/L比(93±13)g/L,t=3.880,P=0.006]。急诊手术组较延迟性肠切除组切除肠管距离长[(65±58)cm比(13±6)cm,t=2.700,P=0.035],小肠双腔造瘘多(6例比1例,x^2=7.875,P=0.01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56%比8%,x^2=5.619,P=0.046),但两组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复发率、死亡率方面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ASMVT的患者中,早期积极抗凝治疗有可能避免肠切除、或者缩小肠切除范围。经积极抗凝治疗仍有肠梗阻的患者如能过渡到延迟性、确定性肠切除手术可能是最佳的治疗方式。 王吉 王曦 张国敬 陆礼 闫永嘉 付蔚华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 肠系膜静脉 机器人与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的疗效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机器人与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的疗效。方法采用倾向评分匹配及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99例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50例,女49例;年龄为69(26~89)岁。99例患者中,41例行机器人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设为机器人组,58例行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设为腹腔镜组。患者均由同一主刀医师团队行机器人或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观察指标:(1)倾向评分匹配情况及匹配后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2)术中及术后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倾向评分匹配按1∶1最近邻匹配法进行匹配,卡钳值为0.1。结果(1)倾向评分匹配情况及匹配后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99例患者中,82例匹配成功,机器人组和腹腔镜组各41例。倾向评分匹配后消除腹部手术史因素混杂偏倚,具有可比性。(2)术中及术后情况。倾向评分匹配后,机器人组患者手术时间为215(130~340)min、术中出血量为50(10~400)mL、淋巴结清扫数目为21(5~55)枚、术后重症监护室入住15例、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为3(1~12)d、术后首次进食时间为4(2~14)d、术后住院时间为8(5~25)d;腹腔镜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10(140~370)min、50(5~150)mL、19(5~34)枚、20例、3(0~9)d、5(2~10)d、8(6~17)d;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94、-1.87、-1.32,χ^(2)=1.25,Z=0.13、-0.83、-0.65,P>0.05)。机器人组和腹腔镜组中转开腹分别为0和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分别为6例和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6,P>0.05)。两组患者均为R 0切除,无术后30 d再入院。机器人组和腹腔镜组住院� 刘帮 王沛瑶 张瞾雄 汪道函 张文欣 陈鹏宇 赵恒彬 闫永嘉 付蔚华关键词:结肠肿瘤 右半结肠切除术 腹腔镜手术 机器人手术 短期疗效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不同术式并发症的一些思考 被引量:1 2022年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发病率在国内外呈不断上升趋势,目前手术仍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国际上AEG分型方法主要有Siewert和Nishi分型。根据肿瘤的位置和分期,适用手术的入路及方式有所不同,且随着腹腔镜和机器人辅助手术等微创技术的应用,对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出现了一定的影响。然而,AEG术后并发症尚未见详细阐述。本文将回顾总结不同术式治疗AEG术后并发症的研究进展,旨为临床治疗提供一些参考。 魏建明 闫永嘉 付蔚华 刘彤关键词:腺癌 外科手术 手术后并发症 食管胃结合部 分子嵌合MHC-Ⅰ基因对小鼠DC反应的研究 2012年 目的:构建分子嵌合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Ⅰ基因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并探讨其诱导脾脏T细胞对异基因小鼠树突状细胞(DC)反应的机制。方法:密度梯度法分离培养BALB/c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构建携带C57BL/6小鼠MHC-Ⅰ基因慢病毒载体(病毒感染组),携带无意义基因慢病毒载体(阴性对照组)。分别感染BALB/c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构建分子嵌合细胞。分别取病毒感染组、阴性对照组及未加入病毒的空白对照组造血干细胞输注BALB/c小鼠后7d,获取脾脏T淋巴细胞,分别与C57BL/6小鼠DC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测定刺激指数。结果:成功体外分选及培养BALB/c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病毒感染组C57BL/6小鼠MHC-Ⅰ蛋白表达率可达98.17%。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结果显示,C57BL/6小鼠DC对输注病毒感染组细胞后BALB/c小鼠脾脏T细胞刺激指数明显降低(P<0.01)。结论:输注分子嵌合MHC-Ⅰ基因造血干细胞后,小鼠脾脏T细胞对异基因小鼠DC反应明显减低。 闫永嘉 付蔚华 高莹 朱理玮关键词:骨髓祖代细胞 机器人下近端胃切除后双通道吻合的初步临床效果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机器人下近端胃切除后双通道吻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描述性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4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胃肠外科因食管胃结合部癌进行机器人近端胃切除术+双通道吻合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67.2±4.5)岁,体质指数(22.8±2.8)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Ⅱ级4例,Ⅲ级1例;Siewert分型Ⅱ型3例,Ⅲ型2例。总结术中术后情况,并在术后1年进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和胃镜检查,采用欧州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QLQ-STO22生命质量测定量表评估生活质量。结果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中位出血量为50(50,125)ml,手术时间(278.0±30.6)min,术后住院天数(12.2±3.4)d。1例患者出现术后少量胸腹腔积液,为Clavien-Dindo分级Ⅲ级以下并发症;且均未出现吻合口漏、吻合口出血以及吻合口狭窄等吻合口相关并发症,未出现发热、腹腔出血、胃瘫及与进食有关的反流、疼痛等并发症。术后1年的双通道造影检查显示,所有患者造影剂均可顺利通过食管空肠吻合口;食管胃镜检查显示,5例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反流征象。EORTC QLQ-STO22评分中位数为22.0(21.5,22.5)分。结论机器人下双通道吻合不增加患者手术风险及短期并发症的发生,且可以有效改善食管胃吻合术后上腹部疼痛、呃逆、饮食受限带来的生活质量下降。 闫永嘉 张曌雄 王曦 陆礼 赵智成 李川 刘健 李卫东 刘彤 付蔚华关键词:食管胃结合部癌 机器人手术 术后生活质量 机器人辅助胃癌手术在争议中前行 2024年 胃癌是我国目前发病率和病死率均位列第3的恶性肿瘤,手术是提高患者预后的重要治疗手段。机器人辅助手术作为微创技术之一,近几十年在我国经历飞速发展,同时也伴随争议。近年来以中国、日本、韩国为主的亚洲国家开展大量高质量临床研究,旨在评估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胃癌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笔者总结上述研究结果及团队实践经验,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机器人手术系统在胃癌治疗中将会得到广泛应用。 闫永嘉 张文欣 张曌雄 刘刚 刘健 付蔚华关键词:胃肿瘤 微创 机器人辅助手术 IL-35结构功能及其调控Treg细胞免疫抑制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14年 白细胞介素(IL)-35是新发现的IL-12家族新成员,由调节性T细胞分泌,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发挥强大的免疫抑制作用。目前针对IL-35免疫抑制作用与自身免疫病、炎症性疾病和肿瘤关系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本文综述了IL-35的特征和其发挥免疫抑制作用的机制。 闫永嘉 何向辉关键词:自身免疫疾病 免疫耐受 IL-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