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林庆

作品数:22 被引量:72H指数:5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化学工程金属学及工艺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篇机械工程
  • 4篇化学工程
  • 3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理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艺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9篇润滑
  • 3篇润滑状态
  • 2篇电刷镀
  • 2篇动压
  • 2篇镀层
  • 2篇真实接触面积
  • 2篇润滑条件
  • 2篇刷镀
  • 2篇磨损
  • 2篇摩擦副
  • 2篇摩擦学
  • 2篇固体润滑
  • 2篇复合镀
  • 2篇复合镀层
  • 2篇NI-CU-...
  • 2篇MOS
  • 1篇弹流
  • 1篇弹流润滑
  • 1篇弹塑性接触
  • 1篇弹性流体

机构

  • 21篇清华大学
  • 4篇大连理工大学
  • 2篇北京科技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北方工业大学

作者

  • 22篇郑林庆
  • 9篇刘家浚
  • 4篇朱宝亮
  • 4篇吴承伟
  • 3篇马雁声
  • 3篇黄锦滨
  • 2篇张嗣伟
  • 2篇侯虞铿
  • 2篇王汝霖
  • 2篇高志
  • 2篇赵永武
  • 2篇陈大融
  • 2篇吴宗泽
  • 1篇徐锦芬
  • 1篇林力
  • 1篇温诗铸
  • 1篇杨桂萍
  • 1篇张绪寿
  • 1篇冷永胜
  • 1篇胡元中

传媒

  • 7篇摩擦学学报(...
  • 2篇摩擦学第三届...
  • 1篇装饰
  • 1篇清华大学学报...
  • 1篇润滑与密封
  • 1篇机械设计
  • 1篇材料研究学报
  • 1篇中国表面工程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固体润滑
  • 1篇表面工程
  • 1篇第五届全国摩...

年份

  • 2篇2009
  • 1篇2007
  • 1篇1999
  • 1篇1997
  • 3篇1996
  • 1篇1995
  • 3篇1994
  • 3篇1992
  • 2篇1991
  • 2篇1989
  • 2篇1982
  • 1篇1900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竹简类文物摄影的探索与创新——以清华简拍摄为例
2009年
本文以笔者参与的清华简拍摄为例,从前期器材准备、拍摄技术的控制、拍摄细节的控制三个方面,论述了竹简类文物摄影的新方法——饱水拍摄法,并细致分析其中背景选择、光质选择、布光技巧、色温控制、景深调节等拍摄要点。
郑林庆
关键词:清华简文物摄影
接触因子及其在研究部分流体润滑中的应用被引量:22
1989年
本文提出了一个无量纲参数——接触因子φ_c,在数学上它等于粗糙表面非接触的概率,而且仅仅是h/σ的函数;在物理概念上它是粗糙表面某处非接触部分所占面积与名义面积之比。作者把接触因子引入平均流动雷诺方程,建立了简单实用的部分膜雷诺方程,为研究部分流体和部分弹流润滑提供了有力工具。
吴承伟郑林庆
关键词:流体润滑弹流润滑
钢摩擦磨损的概率统计模型
1992年
本文根据对钢磨陨表面系统的扫描电子显微镜与俄歇电子能谱仪分析提出了摩擦磨损的概率统计模型,其要点在于将真实接触面积内的接触形式区分为3种,即氧化膜-氧化膜、金属-金属和金属-氧化膜,并且指出每一种接触形式的比率都是随机的,因而都服从概率分布。本文应用概率统计方法推导出了摩擦系数与磨损率的数学表达式。在推导过程中使用了一个“新鲜暴露金属发面”的新概念。理论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相吻合。
赵永武刘家浚郑林庆
关键词:磨损统计模型
边界润滑条件下离子渗氮与极压抗磨添加剂的协同作用被引量:7
1994年
利用球-盘摩擦磨损试验机系统地研究了边界润滑条件下45#钢离子渗氮与极压抗磨添加剂硫化烯烃及磷酸三甲酚酯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离子渗氮与这两种添加剂不仅在提高承载能力方面都有明显的协同作用,而且在减小摩擦磨损方面也都有较好的协同作用,其中以与磷酸三甲酚酯的协同作用效果更好。此外,还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和俄歇电子能谱仪等表面分析手段分析研究了产生这种协同作用的机理。
马雁声刘家浚郑林庆韦淡平王汝霖
关键词:离子渗氮抗磨添加剂边界润滑
硫化烯烃在镍基电刷镀层表面的作用机理被引量:1
1996年
利用球-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润滑油极压抗磨添加剂硫化烯烃在Ni-P电刷镀层和Ni-Cu-P电刷镀层表面的作用效果,并且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和俄歇电子能谱仪分析了各摩擦表面边界润滑膜的成分和结构,进而分析讨论了添加剂硫化烯烃在这2种镀层摩擦表面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基础油液体石蜡中添加适量的硫化烯烃润滑时,Ni-P镀层的承载能力显著提高,Ni-P镀层和Ni-Cu-P镀层的磨损率都明显降低.硫化烯烃在镀层摩擦表面反应生成的NiS膜具有良好的极压。
马雁声刘家浚丁连珍郑林庆
关键词:硫化烯烃
润滑油极压抗磨添加剂的复合效应及其与固体润滑剂和表面改性层的协同作用被引量:8
1994年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机器设备正日益向高速、重载和高精度的方向发展,因此,如何改善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和机器零件的润滑状态,以延长机器设备的使用寿命,已经受到摩擦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在基础润滑油中加入各种添加剂是改善其润滑性能的重要方法,而对材料表面进行改性处理则是改善其摩擦磨损性能的有效方法。若将这两种方法配合使用,可能获得更好的实用效果,然而有关的研究工作还很不深入和系统。基于这种情况,对润滑油极压抗磨添加剂的复合效应及其分别与固体润滑剂和表面改性层的协同作用研究的现状进行了综合介绍与评述,并且提出了当前值得重视的一些研究内容。
马雁声刘家浚朱宝亮郑林庆王汝霖
关键词:润滑油固体润滑剂表面改性层
新型Ni-Cu-P/MoS_2固体润滑镀层优化试验研究被引量:4
1995年
本文研制出一种新型Ni─Cu─P/MoS2电刷镀固体润滑复合镀层。对影响镀层耐磨性的因素进行了正交设计:包括镀液中铜盐、次亚磷酸盐、二硫化钼及刷镀电压。对得到的九种镀层,进行了摩擦磨损实验,测量其磨损量及摩擦系数,最终优化出最佳的Ni─Cu─P/MoS2镀层及相应的镀液。本文还对镀层的相结构、成份及显微硬度进行了测试。讨论了它们对镀层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镀层中一定量的铜及亚稳间隙相对改善镀层的耐磨性及减摩性具有重要作用。
黄锦滨朱宝亮刘家浚郑林庆张嗣伟
关键词:电刷镀固体润滑复合镀层正交设计
关于动压型导轨设计问题的探讨
本文针对机床导轨中,数量最大的动压型导轨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方面的看法:1、动压型导轨普遍存在的“重”、“爬”、“磨”三大缺点。主要的原因为润滑状态不良所引起。2、为改善动压型导轨的润滑状态,最有效而且简单的办法,...
侯虞铿陈大融郑林庆
关键词:承载能力油膜厚度润滑状态
文献传递
技术还是观念:关于产品摄影的思考
郑林庆
关键词:文化内涵
晶体弹塑性接触的微观机制被引量:1
1997年
用分子动力学和金属固体的镶嵌原子模型(Embedded-atommethod)研究了fcc晶体Cu探针一基体微观接触的加载一卸载规律、系统能量特性、基体微观应力场分布以及塑性失稳的缺陷形成机制.计算结果显示,在表面开始接触时,存在不稳定的突然粘着接触(jump-to-contact)在压入状态(indentation),晶体的原子应力分布与宏观Hertz理论的应力场相似.对弹性卸载,探针—基体分离的粘着拉应力接近Griffith理论断裂强度当探针趋近量δ大于临界值δε后,材料出现塑性失稳.原子轨迹显示,(010)面原子发生[010]方向的穿层运动.探针与基体分离(卸载)时出现较大的粘着力,基体内部产生空洞,表面形成原子台阶.
冷永胜胡元中郑林庆杨桂萍
关键词:分子动力学弹塑性接触晶体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