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国琛

作品数:45 被引量:220H指数:8
供职机构:福建江夏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工程抗震与结构诊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9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建筑科学
  • 7篇交通运输工程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4篇理学
  • 3篇天文地球
  • 2篇机械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5篇地铁
  • 10篇振动
  • 9篇减震
  • 7篇振动台
  • 7篇隔震
  • 6篇振动台试验
  • 6篇台试
  • 6篇建筑
  • 5篇地铁运行
  • 5篇抗震
  • 5篇加速度
  • 5篇隔振
  • 4篇装配式
  • 4篇列车
  • 4篇抗震性
  • 4篇抗震性能
  • 4篇基础隔震
  • 4篇加强环
  • 4篇减振
  • 4篇隔震结构

机构

  • 34篇福建江夏学院
  • 21篇福州大学
  • 9篇福建省地震局
  • 5篇北京工业大学
  • 2篇福建新华夏建...
  • 2篇福建大华鑫建...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福建省建筑设...
  • 1篇中建海峡建设...
  • 1篇福建省建筑科...

作者

  • 45篇郑国琛
  • 21篇蒋国平
  • 18篇祁皑
  • 17篇肖三霞
  • 7篇吴应雄
  • 6篇许航莉
  • 4篇代学灵
  • 3篇颜学渊
  • 3篇吴建国
  • 2篇郑师春
  • 2篇阎维明
  • 2篇蔡辉腾
  • 2篇张颖
  • 2篇林友勤
  • 1篇唐贞云
  • 1篇王利辉
  • 1篇范宏伟
  • 1篇王国杰
  • 1篇王辉山
  • 1篇林云腾

传媒

  • 4篇地震工程与工...
  • 2篇南昌大学学报...
  • 2篇建筑结构学报
  • 2篇工程力学
  • 2篇应用基础与工...
  • 1篇振动.测试与...
  • 1篇振动工程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振动与冲击
  • 1篇噪声与振动控...
  • 1篇内陆地震
  • 1篇福建建筑
  • 1篇铁道工程学报
  • 1篇中国铁道科学
  • 1篇工程抗震与加...

年份

  • 3篇2025
  • 2篇2024
  • 4篇2023
  • 5篇2022
  • 10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某城市地铁激励的邻近建筑振动响应预测被引量:5
2017年
研究目的:某城市地铁正在建设,为取得较为可靠的地铁运行对邻近建筑振动影响的预测精度,有必要对地质条件较为特殊的该城市地铁沿线开展特定研究。本文针对该城市中软Ⅲ类场地土,建立地铁列车-轨道垂向耦合振动数值模型及隧道-土体-建筑有限元模型,参考该城市地铁参数,对邻近地铁的一般建筑在地铁运行时的振动响应作出理论预测。研究结论:(1)地铁邻近建筑的振动主频体现为结构的自振频率,且建筑低层存在地铁激励的中高频反弹区;(2)列车车速和单双线运行将显著干预邻近建筑的振动响应峰值,但对建筑的振动形态无明显影响;(3)多层建筑至隧道中心水平距离在5 m范围内,小高层与高层建筑在10 m范围内或30~40 m的振动放大区内,车速超过60 km/h时,邻近建筑全部或部分楼层振动响应可能超越相关振动限值,需进一步考虑减振控制;(4)该研究结论可为地质条件相似地区的地铁设计施工及未来的振动控制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郑国琛祁皑
关键词:地铁运行车轨耦合
水平初位移下基础隔震结构现场动力特性测试被引量:1
2024年
应用被动控制技术建成的隔震建筑,其隔震性能缺乏检测手段,因此进行隔震结构动力特性的现场测试具有重要意义。现场测试1栋4层基础隔震幼儿园,展示了试验装置、方法及所得结果,将结果与同条件下非隔震结构模型进行对比分析,探究实际隔震结构动力响应规律及减震效果。用液压千斤顶将建筑物推开使隔震层产生98 mm(对应LNR500剪应变102%)水平初位移,安装混凝土顶杆支撑建筑物;利用炸药将顶杆爆破卸载使建筑物做自由振动;最后测试和分析其动力响应等参数。分析结果表明:水平初位移条件下,隔震结构的一阶自振周期比非隔震结构显著延长,阻尼比增大;隔震层滞回曲线饱满;各楼层动力响应控制效果明显,但观察到屋顶层相比底层加速度略有放大;卸载后隔震层瞬间复位,表明隔震层具有瞬间复位特性。
吴应雄董昕珺廖文彬林友勤唐贞云郑国琛商昊江
关键词:基础隔震动力特性滞回特性
福州地铁运行引起的环境振动加速度预测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建立了车轨垂向耦合振动数值模型和隧道-土体有限元模型,总结了地铁沿线典型场地土分布,利用车轨垂向耦合模型获得振源加速度,通过隧道-土体有限元模型对福州地铁运行引起的环境振动加速度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福州市场地类别以II类和III类为主,环境振动加速度振级随着距离的增加呈减小的趋势,且III类场地低频成分更加丰富,可能引发频率相近的建筑物和精密仪器的共振;两种场地类型均存在一个振动放大区,且III类场地的振动放大区的幅度更大,范围更广;在一定的距离范围内,环境振动加速度主频体现了扣件轨道共振频率,对于加速度主频和2 Hz以下的低频振动,距离的影响不明显;环境振动加速度振级随着车速的增加而增大;载客量的增加仅有限的增大40 m范围内的环境振动;列车单线运行时引起的环境振动加速度振级比双线运行时有较明显的降低,且III类场地的降幅大于II类场地。
郑国琛祁皑
关键词:环境振动影响因素
装配式钢管混凝土柱H型钢梁外加强环螺栓刚接节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式钢管混凝土柱H型钢梁外加强环螺栓刚接节,具体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包括钢管混凝土柱本体和H型钢梁本体,所述钢管混凝土柱本体外表面从下往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第三固定板和第四固定板,所述...
郑国琛肖三霞蒋国平代学灵
一种减振轨枕及其施工方法
本发明涉及轨枕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减振轨枕,包括混凝土壳和两个辅助减震组件,所述混凝土壳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钢筋框架,所述混凝土壳的内部开设有内腔,所述混凝土壳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位于内腔底部的底座,所述混凝土壳的内部固定安装...
蒋国平肖三霞郑国琛
文献传递
考虑高阶效应与提离摇摆耦合作用的高层基础隔震结构分析与优化
2025年
高层基础隔震结构不考虑高阶效应的既有研究成果结论可能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为揭示高层基础隔震结构高阶效应与提离摇摆耦合作用的工作机理;开展了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并将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获得高层基础隔震结构的地震响应;基于地震响应分析结果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振动控制目标并提出相应的振动控制方案,最后给出工程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与未考虑高阶效应相比,高阶效应可显著增强提离摇摆效应,隔震支座更易进入受拉状态;隔震支座受拉地震影响系数界限值降低,结构整体倾覆趋势提前;与未考虑高阶效应时上部结构处于线弹性状态不同,高阶效应致使上部结构高位处存在明显的突变现象,在高阶效应与提离摇摆效应共同作用下,隔震层地震响应较未考虑高阶效应时放大幅度约为40%;在不同地震条件下,隔震层拉应力均不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在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层和上部结构突变区域均可能产生严重破坏,在极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可能倾覆;提出了基础-TMD混合隔震和基础-抗拉-TMD联合控制两种振动控制方案,在消除高位突变的高阶效应同时,可将隔震层地震响应降低至原结构的40%~70%,有效抑制了提离摇摆效应,确保该类型结构在地震中的安全。
郑国琛曹凌涛吴应雄祁皑许航莉
关键词:高阶效应地震响应振动控制
一种弹性支撑隔振构件道床
本发明涉及一种弹性支撑隔振构件道床,所述基座上设置有若干个底座,每个底座上设置有两个圆环,圆环的下部设置有空壳,空壳的底部设置有圆筒,空壳的内部设置有顶块,顶块的底部设置有内环,内环的外侧活动连接有外环,外环向下延伸至底...
蒋国平肖三霞郑国琛
文献传递
考虑车轨垂向耦合福州地铁振源加速度研究被引量:13
2015年
为了研究福州地铁振源系统加速度,进而可以直观准确地分析土层传播规律和衰减特性,笔者建立了车轨垂向耦合振动模型,应用了福州地铁列车和轨道参数,计算了在一定车速下,振源系统各部的垂向加速度,并分析了车速的影响。结果表明,车体振动反映了自身的自振频率;转向架、轮对、支承块和道床有一定的主频集中区,且轮对和支承块在高频区还分别存在一个高频赫兹接触运动引起的第二主频。振源系统的轨道扣件和块下橡胶垫具有较好的减振能力,随着车速的增加,垂向加速度逐渐增大,同时减振效果趋于稳定。
郑国琛祁皑颜学渊
关键词:垂向耦合减振效果
浅析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改革与质量提升被引量:3
2015年
生产实习是土木工程专业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结合当前就业形势,分别从实习周期、实习基地、学生参与情况以及成绩考核等方面分析了生产实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分析结果表明,应重视实习基地建设,采用校企合作模式,延长实习周期,将实习融入之后的学习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的培养,并构建一个多元化的考评体系,让生产实习达到预期的效果。
郑国琛王国杰
关键词:校企合作教学改革
某城市地铁振源系统参数影响预测被引量:2
2014年
为了研究正在建设的某城市地铁振源系统,根据地铁拟采用的车型、块下胶垫和扣件等参数,建立车轨垂向耦合振动模型。计算车体、轮对和道床的垂向最大振动加速度,分析车体运行的平稳性及振源的减振效能。结果表明:该城市地铁拟采用的振源系统具有良好的减振效能;A型车车体运行平稳性优于B型车;低速时,参数的选取对振源系统的减振效能没有明显影响,随着车速的增加,减振效能呈降低趋势且不同参数间差距扩大,但当车速大于60 km/h时,减振效能趋于稳定;对减振效能的贡献,扣件最大,块下胶垫的阻尼其次,而A、B型车体和块下胶垫的刚度影响则不明显。
郑国琛吴应雄祁皑
关键词:地铁垂向加速度振动控制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