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浩

作品数:7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历史地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1篇毒气弹
  • 1篇遗存
  • 1篇英军
  • 1篇永乐
  • 1篇造船
  • 1篇战争
  • 1篇三国志
  • 1篇神迹
  • 1篇批注
  • 1篇侵华
  • 1篇侵华战争
  • 1篇清末
  • 1篇全集
  • 1篇作者考
  • 1篇晚清
  • 1篇晚清时期
  • 1篇写本
  • 1篇历史由来
  • 1篇联军
  • 1篇明初

机构

  • 7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7篇贾浩
  • 1篇江天岳
  • 1篇陈肖寒

传媒

  • 2篇闽商文化研究
  • 1篇江淮论坛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清史研究
  • 1篇魅力中国
  • 1篇大连近代史研...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陈垣全集》批注补遗被引量:1
2012年
国家图书馆古籍馆藏陈垣先生遗赠《史纠》钞本中,有陈垣先生手书校勘批注十余处,为最新出版的《陈垣全集》(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批注部分所未收。《史纠》六卷系明代史学家朱明镐所著史评,对上起《三国志》,下迄《宋史》的“诸史书法之谬,及其事迹之抵牾”逐条进行辩驳。陈垣先生遗赠《史纠》钞本所用底本为清钱熙祚道光二十年刻《指海》本,分为上下两册,乌丝栏,版心刻有“学海山房”字样,每卷另起页码。卷首有“陈垣同志遗书”印,全书有朱墨句读符号。现将陈培先牛所作批沣移录如下:
贾浩
关键词:批注全集补遗《三国志》
船舶遗存重构与实验考古学被引量:3
2012年
基于学术研究目的船舶遗存复原或重建实验,主要依据考古实物、古代文献和对沿袭传统造船技术地区的民族学调查,应用各种实验技术,模拟相同的技术方法和行为模式,重构与历史原型尽可能接近的复制品,对古代船舶进行外观复原、结构重建与设计与建造原理解读,认识和揭示出其中的技术逻辑,反过来为船舶考古发掘中的细节提供解释。通过对8只赶缯战船模型与1艘1:1实船的复原实验与研究,对中国帆船的横向舱壁式(transverse watertight bulkhead)船体结构、桅座(mast bed)结构、可升降及可摆起轴转舵、篾帆(bamboo strip canopy)等特征分别定量探讨,并对模数制(modular system of construction)这一种古代船舶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法进行初步的整理,提出持续的船舶遗存重构实验是目前保留中国帆船作为世间遗产的唯一有效手段。此外,本文还对船舶遗存重构实验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与技术工具做了介绍。
许路贾浩
关键词:造船
荷兰国家博物馆藏彩绘《妈祖神迹图》内容考被引量:1
2012年
以妈祖传说故事为题材的绘画作品在清代极为盛行,存世的画作中,画工最为精美的当属现藏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的七幅清代《妈祖神迹图》彩绘。这组彩绘的题材大部分来自明末清初开始汇集成文的妈祖显圣故事《天后显圣录》,但又包含了一些国内保存的各类妈祖故事都未提及的内容。
贾浩
关键词:绘画
《瑞典国记略》作者考
2013年
数年前,辛德勇发现了一部名为《瑞典国记略》的清末珍贵写本,该书是晚清时期一名官员赴瑞典考察后根据亲身观察所撰写的进呈本考察报告,辛德勇称其在中国认识瑞典的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并专门撰写《中国对瑞典国最早的全面记述——述清末写本(瑞典国记略〉之历史由来》①一文介绍了此书的内容。略为遗憾的是,由于该书没有署名,辛德勇就作者究竟为谁做了几种推测,但尚未得出结论。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及与他书对比,对《瑞典国记略》作者的身份得出了初步结论,故而不揣浅陋,在此略陈己见。
贾浩
关键词:历史由来晚清时期观察所写本清末
侵华英军使用所谓“毒气炮”考被引量:2
2014年
长期以来,一些中国近代史学者认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英军在天津战役中使用过一种名为"列底炮"的"毒气炮",是为世界战争史中最早的毒气战战例,但论文中所引史料不足以支持其观点。通过与外文史料详悉甄核、对比参证后可以发现,所谓"列底炮"可能是当时英国海军用于中国登陆作战的3英寸口径速射炮,其炮弹使用了英国最新研制的立德炸药,并非以毒气作为主要杀伤手段。英军在侵华战争中使用"毒气炮"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江天岳贾浩
关键词: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毒气弹
明初筮者胡奫故事流变考
2014年
中国古代专事卜筮者甚多。各地也流传着不少与筮者有关的故事。明朝永乐年问,浙江嘉善人胡奫(yun)以善卜闻名,受明成祖征召进京。其后数百年闻,当地各类方志运渐增加其因为三殿大火预测而自尽的记述以及早年师承、赐名得官、子孙情况等信息。这一故事在流传过程中经历了数次变化,其中既有累次传抄誊录的客观因素,也不乏人为操纵的主观动机。通过对具体史料的梳理整合,还原这一故事的流变过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筛选史料。辨析真伪。
宋文经贾浩
英国“中国舰队”对中国近代海军建设的影响(1885~1914)
2010年
成立于19世纪中后期的英国'中国舰队'对中国近代军事、政治和外交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以英国'中国舰队'为研究对象,从其对1885年后中国近代海军建设的影响这个角度为切入点,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入地探析中国近代海军建设得失的经验教训,揭示这支舰队为两国践行远东战略所发挥的重要媒介作用。
贾浩陈肖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