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飞
- 作品数:19 被引量:45H指数:3
-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卫生厅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小儿急性脓胸的治疗方法与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08年
- 赵辉施巩宁车建波梁冰贺飞
- 关键词:疗效观察
- 食管癌术后发生胆结石39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发生胆结石的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3月至2010年12月经手术治疗297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近期复查随访资料,观察术后胆结石发病情况。结果本组297例患者术后胆道疾病发病率为17.2%(51/297),其中胆囊内沉积物形成12例;胆结石39例,发病率为13.1%(39/297)。39例中男24例,女15例;胆囊结石26例,肝内外胆管结石13例;术后1个月内发现1例,1—3个月内3例,4—6个月内8例,6个月~1年内6例,1—2年内9例,2~3年内12例。结论食管贲门癌根治术后有较高的胆结石发病率,迷走神经的切断在胆结石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手术中应尽可能保留迷走神经。
- 王培马红兵李勇贺飞
- 关键词:食管癌迷走神经胆结石
-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采用裙边型烟囱支架(Longuette™)的PATENCY临床试验研究结果被引量:2
- 2024年
- 背景与目的:烟囱技术是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中重建左锁骨下动脉(LSA)的方法,Ⅰa型内漏是其主要并发症。裙边型烟囱支架(Longuette™)专为烟囱技术设计,用于重建LSA时降低Ⅰa型内漏。为评估Longuette™烟囱支架联合TEVAR治疗累及LSA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的疗效,笔者开展了前瞻性、多中心临床试验(PATENCY临床试验)。本研究总结PATENCY临床试验的1年结果和经验。方法:2018年10月—2022年3月,全国26家血管外科中心参与PATENCY临床试验,共纳入150例符合标准的TBAD患者。所有患者均在TEVAR术中采用Longuette™烟囱支架重建LSA。评估患者围手术期和术后12个月的临床效果和不良事件,并分析患者术后1年累积生存率、LSA通畅率和无内漏率。结果:患者年龄30~77岁,平均(54.48±11.12)岁,138例(92.0%)患者合并高血压病;急性、亚急性和慢性TBAD分别占74.7%,17.3%和8.0%。124例(82.7%)患者采用全身麻醉。手术成功率为99.33%(149/150),手术时间(91.67±41.47)min,X线暴露时间(31.36±16.71)min,手术出血量为(71.55±60.40)mL。围手术期内漏发生率为5.33%(8/150),包括Ⅰ型6例、Ⅱ型1例、Ⅳ型1例;1例(0.67%)患者发生Longuette™烟囱支架急性闭塞,再次实施腔内手术后恢复通畅;1例(0.67%)患者术后发生急性脑梗死;2例(1.33%)患者术后发生逆撕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其中1例术后3周死亡。术后30 d死亡2例(1.33%)。142例患者进行了密切随访,随访时间为11.67(5~16)个月。无主动脉支架和Longuette™烟囱支架移位。2例Ⅰ型内漏患者分别于术后6个月和1年进行了再次介入栓塞手术治疗,术后1年随访仍有6例患者有轻微的内漏持续存在,患者TBAD假腔保持稳定,无明显症状,均予以保守治疗。Longuette™烟囱支架内狭窄和闭塞分别发生1例和2例,逆撕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例,假腔增大,患者均无明显症状,予以保守治疗。无发生脑卒�
- 贺飞贺飞舒畅方坤胡佳左健胡佳李全明何昊李全明何昊李鑫
- 关键词:内漏
- MIC-1及uPA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 转化生长因子-B/(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TGF-β/)超家族成员是一种多功能生长因子,他们的生物学行为取决于细胞所处的环境。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acrophage Inhib...
- 贺飞
- 关键词:食管鳞状细胞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 文献传递
- 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并发急性脊髓缺血性损伤一例报道被引量:1
- 2014年
-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一种急性大血管疾病,起病较急、病情凶险、病死率高。目前,临床上应用比较多的分型方法是DeBakey分型和Stanford分型,腔内隔绝术具有创伤小,围手术期并发症率和死亡率均较低等优点,但其致命的缺点是无法重建闭塞的动脉。脊髓缺血性损伤是围手术期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对其进行有效预防、早期监测、早期发现及早期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王晓龙贺飞雷明灿徐靖宇施巩宁王勇
-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脊髓缺血
- 食管癌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相关因素分析
- 2009年
-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术后心律失常相关危险因素。方法1012例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其中115例发生心律失常(心律失常组),897例未发生心律失常(无心律失常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年龄≥65岁,男性,术前有心脏病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史、高血压病史,胃代食管经胸内颈部或弓上吻合,手术相关并发症和手术时间≥4h者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增高(P均<0.05)。结论高龄,男性,术前有心脏病史、COPD、高血压,胃代食管经胸内颈部或弓上吻合,手术相关并发症和手术时间≥4h为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
- 李勇马红冰王培贺飞刘伟超施巩宁华龙
- 关键词:食管癌心律失常外科手术
- 创伤性膈肌损伤29例诊疗体会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总结创伤性膈肌损伤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探讨手术时机和切口的选择。方法:对本院2000年3月-2011年12月年收治的29例创伤性膈疝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出院25例,术中死亡1例,术后72h内死亡2例,急症未及手术死亡1例,共死亡4例,死亡率13.8%。结论:对创伤性膈肌破裂需早期诊断,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成为手术成功和本病预后的关键。
- 王培梁冰车建波贺飞刘伟超
- 关键词:膈肌损伤膈疝创伤性膈疝手术时机
- 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 2008年
- 目的总结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29例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全部切除108例,肿瘤大部分切除9例,单纯探查活检12例。结果本组手术死亡3例。术后随访5个月至18年,4例良性纵隔肿瘤患者于术后5个月至3年肿瘤复发,余105例良性纵隔肿瘤患者术后预后良好。恶性纵隔肿瘤17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6.5%(13/17)、58.8%(10/17)和29.4%(5/17)。结论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x线、CT检查;治疗应以手术为首选,姑息切除术后配合放、化疗可提高疗效。
- 赵辉柴珺施巩宁车建波梁冰贺飞
- 关键词:纵隔肿瘤外科手术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怎么回事?
- 2025年
- 我妈今年74岁,2年前她自觉小腿发凉麻木,因未影响生活故并未重视,后来症状逐渐加重,不能远距离行走。最近1个月因为她腿上溃疡久不愈合,我带她去医院,门诊诊断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请问这是一种什么病?如何治疗?郑州王先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 贺飞
- 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门诊诊断小腿
- MIC-1和uPA在食管鳞癌中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临床病理意义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探讨MIC-1及uPA蛋白表达与食管癌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5例食管鳞癌组织、22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45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MIC-1及uPA蛋白的表达.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MIC-1蛋白表达与癌的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uPA蛋白表达与癌的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在食管鳞癌癌变过程中MIC-1蛋白表达在癌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率依次降低,分别为64.4%(29/45)、40.9%(9/22)、13.3%(6/4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4.673,均P<0.01);uPA蛋白在癌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率也依次降低,分别为68.9%(31/45)、27.3%(6/22)、24.4%(11/4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0.863,P<0.01);MIC-1与uPA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γp=0.403,均P<0.01).结论:MIC-1和uPA在食管癌的浸润、转移及黏膜上皮癌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MIC-1及uPA的联合检测可望成为食管鳞癌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分子指标之一.
- 贺飞刘宇琼李惠翔
- 关键词:食管鳞癌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