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琦
- 作品数:35 被引量:122H指数:7
- 供职机构:东莞东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尤瑞克林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9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营养脑神经细胞、稳定生命体征、降低颅内压等急性脑梗塞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急性脑梗塞常规治疗+静脉滴注尤瑞克林。比较两组治疗后第14d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和不良反应。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第14d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尤瑞克林可以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安全有效。
- 李哲谭琦胡宗继唐劭年黄灿刘琳刘立雄
- 关键词:尤瑞克林脑梗塞神经功能缺损
- 三七通舒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56例临床疗效分析
- 目的:探讨三七通舒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诊断明确的缺血性卒中病人86例随机的分为三七通舒胶囊治疗组(56例,三七通舒1粒,每日3次)和复方血栓通胶囊对照组(30例,血栓通2片,每日3次),疗程均为2...
- 彭全谭琦李哲唐杏明陈豪
-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复方血栓通临床疗效
- 文献传递
- 脑干梗死45例临床与MRI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通过对脑干梗死的临床表现及磁共振影像的形态学分析,更全面地认识脑干梗死。方法:分析45例脑干梗死患者不同临床表现,并将磁共振检查结果按不同部位分类并统计。结果:本组病例临床有22例桥脑梗死表现为偏侧肢体活动障碍或感觉障碍,类似于大脑半球梗死的表现,占脑干梗死59.5%。从MRI检查看,病变部位主要在桥脑旁正中区。结论:脑干梗死表现形式多样,对老年纯运动性卒中或感觉卒中的患者,除考虑大脑半球腔隙性梗死外,应高度警惕脑干梗死的可能。
- 孙凌瑜陈豪谭琦胡宗继唐劭年彭全李哲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 超敏C反应蛋白与脑梗死病情演变的关系被引量:13
- 2006年
- 目的探讨早期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与脑梗死病情进展的关系。方法对经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证实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于发病24h内与7d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hs-CRP,采用加拿大卒中量表对发病后48h病情发展变化进行评定,根据评分结果分为进展性与非进展性脑梗死两组。结果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非进展性患者(P<0.01),发病后24h的血清hs-CRP水平高于7d的水平(P<0.01)。结论hs-CRP与脑梗死所致神经功能损害程度密切相关,早期检测可以为脑梗死的病情变化提供有用的信息。
- 黄宗青叶志中刘素英李爱东刘洪涛张志张小燕史少凤谭琦
- 关键词:脑梗死超敏C反应蛋白炎症
- 大面积脑梗死早期血管开通的影响因素
- 目的:通过观察影响大面积脑梗死预后的因素,了解早期血管开通与大面积脑梗死预后的关系.方法:对48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回顾性分析其起病形式、发病时意识、血压、血糖、早期CT改变、是否溶栓治疗、病因、中线移位情况、合并应用尤瑞...
- 谭琦孙凌瑜黄灿胡宗继李哲巴特尔周曙光
- 低血糖脑病33例临床与影像学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分析低血糖脑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为临床工作提供经验。方法:总结33例低血糖患者临床表现,部分患者行头颅CT及MRI检查。结果:33例患者表现为意识不清者20例,有精神症状者2例,类似TIA发作6例。偏瘫4例,癫痫发作1例;CT检查有陈旧性梗死灶8例,1例头颅CT灌注提示桥脑低灌注状态。另1例MRA检查提示椎动脉发育异常。结论:低血糖脑损害表现与脑细胞的进化程度及脑血管基础病变有关。
- 孙凌瑜谭琦陈豪彭全唐劭年李哲胡宗继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缩短DNT时间1例报道
-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如何缩短DNT时间方法.方法:总结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缩短DNT过程.结果:患者女性,52岁,因"突发左侧肢体无力伴不能言语2小时"于2018年4月7日8点24分到院,入院时既往病史不详,查末梢...
- 王婷支瑶龙根刘立雄刘琳李哲谭琦
- H型高血压患者颅内、外段动脉硬化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颅外动脉硬化及颅内动脉硬化的相关因素,为H型高血压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级预防、二级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2年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诊断为H型高血压病合并脑梗死患者173例的临床资料,其中以颅外动脉硬化为主者114例,以颅内动脉硬化为主者59例,二者均存在者24例。研究变量包括性别、既往病史(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房颤、高血压心脏病、烟雾病、偏头痛)、家族史、长期吸烟、长期饮酒、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C反应蛋白、血糖、血同型半胱氨酸、血尿酸。结果颅外段动脉硬化患者和颅内段动脉硬化患者的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吸烟、酗酒及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糖、血尿酸、血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颅外段动脉硬化患者和颅内段动脉硬化患者的年龄、高血压心脏病、三酰甘油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性别(男性)、年龄、高血压心脏损害的出现与颅外段动脉硬化有显著相关性(P〈0.05);年龄(≥60岁)、性别(男性)、吸烟均与颅内动脉硬化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对于H型高血压病患者,年龄(≥60岁)、性别(男性)是颅内及颅外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心脏损害的出现及高三酰甘油血症对H型高血压颅外段动脉硬化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 孙凌瑜谭琦黄灿李哲胡宗继刘琳刘立雄
- 关键词:H型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压心脏病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动态CT灌注成像与缺血再发作的关系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CTP)的变化,为预防TIA再发提供判断依据。方法经临床确诊的TIA患者20例于急性期先行常规16排螺旋CT横断面平扫,然后根据累及的动脉系统,选择感兴趣平面行脑CT灌注扫描,同时行CT血管造影。1个月后复查脑CT灌注。结果20例患者中,在急性期大部分患者患侧局部脑血流(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呈轻到中度异常,患侧局部脑血容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volume,rCBV)呈正常或轻度下降。1个月后复查CT脑灌注结果显示有12例患者未发现异常,8例患者rCBF呈轻到中度下降,患侧rCBV呈正常或轻度下降,随访1年,14例未复发。6例两次CT灌注均有异常者在1年内有5例TIA再发,1例发展为脑梗死。结论对于脑灌注量降低严重而且持续时间长的TIA患者,提示可能出现TIA再发或进展为脑梗死,应及时强化抗缺血治疗。
- 谭琦孙凌瑜何国荣黄如训陈豪彭全唐劭年李哲胡宗继
-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右向左分流量与隐源性脑梗死病灶数量的关系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分析右向左分流量与隐源性脑梗死病灶数量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6年7月于东莞东华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隐源性脑梗死患者66例。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发泡试验评估右向左分流的发生率及其分流量,同时进行磁共振成像及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WI)检查统计脑梗死的病灶部位、大小及数量,并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右向左分流量与隐源性脑梗死病灶数量的关系。结果TCD发泡试验阳性25例,右向左分流的发生率为37.9%(25/66)。25例中右侧大脑中动脉主干供血区大面积脑梗死灶1例,其余24例均为多发性小脑梗死灶。24例小脑梗死灶患者中颅脑DWI检查前循环(半卵圆中心、基底节区)出现小脑梗死灶者21例;后循环+前循环(脑干、半卵圆中心、基底节区)出现小脑梗死灶3例。根据右向左分流程度不同,将TCD发泡试验阳性患者分为小量分流组(微泡≥1但〈10个,17例)和大量分流组(微泡≥10个,包括微泡〉25个的淋浴型或雨帘型,8例)。小量分流组前循环(半卵圆中心、基底节区)的多发性小脑梗死灶检出率明显高于后循环+前循环(脑干、半卵圆中心、基底节区)[82.4%(14/17)比17.6%(3/17)],大量分流组前循环(半卵圆中心、基底节区)的多发性小脑梗死灶检出率明显高于后循环+前循环(脑干、半卵圆中心、基底节区)(7/7比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大量分流组中1例为大脑中动脉主干脑梗死灶,因发病机制不明,未纳入统计学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提示TCD发泡试验栓子数量与颅脑DWI梗死灶数量呈正相关性(r=0.471,P=0.020)。结论右向左分流量与隐源性脑梗死病灶数量呈正相关性。
- 苻晓慧孙凌瑜刘琳黄憨杨萍黄灿谭琦
- 关键词:脑梗死卵圆孔未闭右向左分流经颅多普勒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