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覃东生

作品数:15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西社科规划项目广西大学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语言文字

主题

  • 4篇语素
  • 3篇侗台语
  • 3篇台语
  • 3篇壮语
  • 3篇给予义
  • 3篇方言
  • 2篇用法
  • 2篇语言接触
  • 2篇特殊用法
  • 2篇类型学
  • 1篇道义
  • 1篇动词
  • 1篇动词谓语
  • 1篇动词谓语句
  • 1篇语法
  • 1篇语法化
  • 1篇语法化理论
  • 1篇语法现象
  • 1篇语句
  • 1篇语序

机构

  • 13篇广西大学
  • 3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广西路桥工程...

作者

  • 15篇覃东生
  • 4篇覃凤余
  • 2篇刘莉
  • 1篇褚俊海

传媒

  • 2篇百色学院学报
  • 2篇语言研究集刊
  • 1篇牡丹江师范学...
  • 1篇中国语文
  • 1篇民族语文
  • 1篇方言
  • 1篇暨南学报(哲...
  • 1篇广西大学学报...
  • 1篇牡丹江教育学...
  • 1篇北部湾大学学...

年份

  • 4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7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西汉语方言和侗台语"给予"义语素多功能模式的来源
覃东生
对广西三个区域性语法现象的考察
本文根据目前国内对语言区域现象研究不足的现状,从区域语言学、接触语言学、语言类型学、语法化等角度对“执持”义动词、“给予”义动词、“去”义动词在广西区内汉语方言和壮语方言中平行的多功能语法模式进行了针对性的调查和研究。然...
覃东生
关键词:语法化理论
源于“知道”的选择连词——一项广西汉语方言与境内外侗台语共享的区域特征被引量:1
2021年
“知道”义语素表选择连词,是境内外侗台语的一项语族共性,但广西部分汉语方言也有此特征。此平行现象导源于接触引发的语法化,机制是复制性语法化,壮语是模式语,汉语方言是复制语。此特征是广西汉、壮语方言与境内外侗台语作为大陆东南亚语言区域的成员而共享的一项区域特征。
覃东生覃凤余
广西汉语“去”和壮语方言pai^1的两种特殊用法——区域语言学视角下的考察被引量:10
2015年
广西汉语"去"和壮语方言pai^1的表示使成和程度的用法也是境内外台语共享的一项区域特征。作者认为广西汉语方言"去"的两种用法源于壮语。
覃东生覃凤余
关键词:壮语语言接触
柳州话的程度副词“算”
2021年
柳州话"算"的程度副词在语义上经历了"客观归类>程度高"的演变过程,"主观化"是其演变动因。句法上,"算"已从归类动词语法化为程度副词。
覃东生王盈盈
关键词:程度副词主观化
广西陆川横山镇客家方言的体貌范畴
2024年
广西陆川县横山镇客家方言的体貌范畴包括“体”和“貌”两部分,体范畴基于二分法分为完整体和非完整体,其中完整体包括现实完整体和经历完整体,非完整体包括进行体、持续体、起始体、将行体和先行体。貌范畴分为重行貌、短时貌、尝试貌三类。在共时描写的基础上,研究分析各类体貌表达式的句法特征和语用功能,并归纳总结横山客家话表达体貌范畴常用的语法手段。
吕蔓熊润宏覃东生
关键词:客家方言体范畴
桂南平话的动词谓语句及其类型学特征
2010年
桂南平话的VO语序相对更稳定,"提宾"现象或者受事话题化的能力很弱,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处置式,处置义的表达仍用动宾结构。被动句还处于发展过程中,保留着很强的遭受义,被动标记可以后接名词性成分,甚至可以单独作谓语,长被动句中的动词可以"挂单";介词短语、状语、补语、体标记等都能后置于动宾短语。桂南平话具有更典型的SVO语言特点。
褚俊海覃凤余覃东生
关键词:桂南平话动词谓语句被动句处置句类型学
宾阳话的述补结构和体标记被引量:3
2011年
文章主要描写了宾阳话的述补结构和体标记的分布特点和语序特征,并通过与近代汉语历史语法研究的成果相比较,指出宾阳话的述补结构仍使用"动词+宾语+补语"的"VOC"为基本语序是近代汉语语法特征在宾阳话中存留的结果。同时,进一步指出宾阳话体标记使用"动词+宾语+体标记"的"VOA"语序是宾阳话述补结构仍以"动词+宾语+补语"的"VOC"结构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覃东生
关键词:体标记
宁化客家方言的被动标记
2023年
文章主要考察了宁化客家方言的三个被动标记“分[p n 44]”、“畀[pei 31]”、“得[t 5]”。描写了其在宁化客家方言中的基本用法,同时,探讨了宁化客家方言中被动句的基本类型、构成成分的主要特征以及被动句式的语义色彩,并探究了宁化客家方言被动标记的语法化来源和归纳其语法化路径。
巫细水覃东生
广西汉语方言和境内外侗台语“给予”义语素多功能模式的来源
2024年
广西汉语方言和境内外侗台语“给予”义语素的多功能模式,跟汉语史和其他汉语方言有整体的相似性,也有局部的差异性。以上现象分别是汉语模式和壮语模式扩散的结果。汉语的“与”及其语法化模式的扩散是整体相似性的成因,壮语的“VP+ha■^(3)+NP”语序和“ha■^(3)”的原因标记用法的扩散是局部差异性的成因。
覃东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