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薛玉

作品数:22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2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3篇分枝杆菌
  • 13篇杆菌
  • 11篇蛋白
  • 11篇结核
  • 8篇耻垢
  • 8篇耻垢分枝杆菌
  • 7篇蛋白酶
  • 7篇蛋白酶体
  • 7篇泛素
  • 7篇肺结核
  • 5篇蛋白酶体系统
  • 4篇结核分枝杆菌
  • 4篇结核患者
  • 4篇肺结核患者
  • 3篇重症
  • 3篇结核病
  • 3篇基因
  • 3篇基因敲除
  • 3篇急诊
  • 3篇泛素蛋白

机构

  • 15篇首都医科大学...
  • 10篇北京市结核病...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22篇薛玉
  • 13篇刘毅
  • 11篇李传友
  • 8篇张旭霞
  • 7篇张静
  • 4篇李文胜
  • 2篇聂文娟
  • 2篇杨新婷
  • 2篇张俊杰
  • 2篇程君
  • 2篇姚丛
  • 2篇王桂荣
  • 2篇周琨
  • 1篇郭树彬
  • 1篇李亮
  • 1篇初乃惠
  • 1篇任卫聪
  • 1篇陈燕琴

传媒

  • 5篇中国防痨杂志
  • 2篇结核病与胸部...
  • 2篇国际呼吸杂志
  • 2篇2014科学...
  • 2篇中华医学会结...
  • 2篇中国防痨杂志...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老年保健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年份

  • 5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16
  • 3篇2015
  • 8篇2014
  • 2篇2013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up—蛋白酶体系统对耻垢分枝杆菌生长活力的影响
Pup-蛋白酶体系统(Pup-proteasome system)是存在于分枝杆菌中的与真核生物中的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类似的蛋白降解系统,该系统应该和结核分枝杆菌...
刘毅薛玉张旭霞李传友
关键词:耻垢分枝杆菌基因敲除蛋白酶体PUP
文献传递
结核病与Parkin蛋白
自噬-溶酶体途径和泛素-蛋白酶体系统是真核细胞内的两条主要降解途径,都是通过对底物的泛素化标记后进而被溶酶体或者蛋白酶体降解,其中泛素连接酶Parkin(泊蛋白)发挥着关键作用。Parkin蛋白是由PARK2基因编码的一...
薛玉刘毅张旭霞ZHANG Jun-jie李传友
关键词:PARKIN帕金森病结核分枝杆菌易感性
文献传递
急诊重症肺结核患者死亡风险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急诊重症肺结核患者的死亡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24年1—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206例重症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60 d后,根据预后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存活组(存活,163例)和死亡组(死亡,43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急诊重症肺结核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尿素氮、呼吸衰竭、意识障碍与急诊重症肺结核患者入院60 d后生存率的关系。结果急诊重症肺结核患者入院60 d后的病死率为20.87%。死亡组患者的心率、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尿素氮、C反应蛋白、D-二聚体、乳酸脱氢酶、意识障碍比例、休克比例、影像学分级为重度比例、呼吸衰竭比例高于存活组,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白蛋白低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尿素氮、呼吸衰竭、意识障碍均为急诊重症肺结核患者入院60 d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Kaplan-Meier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尿素氮>8.3 mmol/L的患者入院60 d后的总生存率低于尿素氮≤8.3 mmol/L的患者(χ^(2)=3.923,P<0.001);呼吸衰竭患者入院60 d后的总生存率低于无呼吸衰竭患者(χ^(2)=3.202,P<0.001);意识障碍患者入院60 d后的总生存率低于无意识障碍患者(χ^(2)=7.290,P<0.001)。结论急诊重症肺结核患者的病死率较高,尿素氮水平升高、呼吸衰竭、意识障碍可增加急诊重症肺结核患者的死亡风险。
薛玉雷轩周琨张静李文胜王桂荣杨新婷
关键词:急诊重症肺结核预后
类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对耻垢分枝杆菌生长活力的影响
2016年
目的研究原核类泛素(Pup)-蛋白酶体系统对分枝杆菌生长活力的影响。方法分别敲除耻垢分枝杆菌Pup-蛋白酶体系统中pup和蛋白酶体β亚基基因(prcβ)。选取待敲除基因的上下游侧翼序列设计引物,构建自杀性载体,靶基因同源序列和菌株基因组发生同源重组后获得基因敲除的菌株。分别连续测定野生型和基因敲除株在正常及低氧和厌氧应激培养条件下的吸光度值,比较菌株生长活力的变化。结果正确构建敲除pup和prcB基因的突变株,分别命名为△SM-Pup和△SM—prcB。△SM-Pup菌株生长速度快于野生型菌株和△SM-prcB株。prcB基因的敲除对细菌的生长活力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结论Pup-蛋白酶体系统对耻垢分枝杆菌的生长产生了一定作用,但具体机制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刘毅薛玉张旭霞姚丛李传友
关键词:分枝杆菌基因敲除蛋白酶体
Pup-蛋白酶体系统对耻垢分枝杆菌生长活力的影响
Pup-蛋白酶体系统(Pup-proteasome system)是存在于分枝杆菌中的与真核生物中的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类似的蛋白降解系统,该系统应该和结核分枝杆菌...
刘毅薛玉张旭霞李传友
关键词:耻垢分枝杆菌
文献传递
急诊肺结核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及风险模型建立
2025年
目的:分析急诊肺结核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警模型。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连续纳入2024年1—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37例急诊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一般人口学信息、临床症状、急诊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分级、细菌学检测结果等资料。根据研究对象是否死亡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急诊肺结核患者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明确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死亡风险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曲线)分析此模型对急诊肺结核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237例研究对象中,存活189例,死亡48例,病亡率为2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尿素氮>8.3 mmol/L、影像分级为重度、发生呼吸窘迫、呼吸衰竭、意识障碍为急诊肺结核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值分别为:4.550(1.761~11.758)、4.429(1.443~13.588)、27.507(3.985~189.847)、2.687(1.042~6.926)、27.184(6.926~106.699)]。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为:logit P=In [P/(1-P)]=-1.433+1.515×(血尿素氮>8.3 mmol/L)+1.488×(影像分级重度)+3.314×(呼吸窘迫)+0.988×(呼吸衰竭)+3.303×(意识障碍)。ROC曲线分析显示,5种危险因素联合检测时曲线下面积为0.8968,预测急诊肺结核患者死亡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50%和74.60%。结论:综合考虑急诊肺结核患者的血尿素氮水平、影像分级程度,以及是否出现呼吸窘迫、呼吸衰竭、意识障碍等症状可较好地预测其预后情况。
薛玉杨新婷王桂荣柳芳超雷轩张静李亮
关键词:结核急诊处理统计学
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12例青少年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的疗效分析被引量:9
2022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贝达喹啉联合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12例青少年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2020年4月至2021年1月于北京胸科医院就诊且使用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的12例18周岁以下青少年耐药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单耐利福平结核病(RR-TB)患者3例,耐多药结核病(MDR-TB)患者5例,准广泛耐药结核病(pre-XDR-TB)患者4例。分析治疗24周后患者的痰培养阴转率和病灶吸收好转情况以评估治疗的有效性,分析心电图QTc的变化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评估安全性。结果:12例患者均完成了24周的治疗疗程且均实现痰培养阴转,胸部CT扫描显示8例显效、4例有效,6例存在肺部空洞的患者中4例空洞缩小或空洞数量减少、2例空洞闭合。药物不良反应包括1例QT间期延长、3例周围神经病、2例视神经受损、1例头胀痛、1例手抖、1例耳鸣、2例贫血、3例胃肠道反应、3例氨基转移酶升高、2例高尿酸血症,12例患者均未停用贝达喹啉。结论:含贝达喹啉的组合方案治疗青少年耐药肺结核患者24周时的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阴转率较高,患者耐受性相对良好。
薛玉张静陈燕琴李文胜雷轩周琨缴艳聂文娟初乃惠
关键词:抗结核药药物评价
从耻垢分枝杆菌中分离纯化Pup化靶蛋白方法的比较
目的 原核生物泛素样蛋白(Prokaryotic ubiquitin-like protein,Pup)是在分枝杆菌中发现的类似真核生物泛素分子的蛋白,其可以标记靶蛋白引导其被蛋白酶体降解,本实验通过比较不同的纯化分离方...
刘毅薛玉程君任卫聪李传友
关键词:蛋白纯化
急诊收治老年重症/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2025年
目的 探讨经急诊收治的老年重症/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死亡原因。方法 回顾性调查我院2022年12月15日至2023年1月15日期间经急诊收治的老年重症/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将67例患者分为好转组及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既往病史、合并症、临床表现、各项化验结果、治疗情况,应用SPSS 22.0 for windows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者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者采用秩和检验。将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带入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从而发现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经急诊收治的老年重症/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中,合并晚期肿瘤(P=0.039,OR=5.161,95%CI:1.089~24.465)、血清肌酐升高(P=0.045,OR=5.533,95%CI:1.039~29.682)、不能经口进食(P=0.002,OR=11.757,95%CI:2.544~54.34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OR值>1,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合并晚期肿瘤、血清肌酐升高、不能经口进食是经急诊收治的老年重症/危重症新冠感染肺炎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李文胜张静张如云薛玉雷轩刘岩
关键词:老年患者急诊
初治重症肺结核患者早期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构建
2025年
目的:探索初治重症肺结核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分析发生重症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识别初治重症肺结核患者并改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4年1—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217例初治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重症肺结核诊断标准分为初治重症组(107例)和初治非重症组(110例)。收集研究对象一般人口学信息、基础疾病、实验室检查结果、细菌学检测结果等资料。比较两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初次诊断尚未开始治疗即发生重症肺结核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此模型对初治重症肺结核患者的预测价值。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率、白蛋白、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钠、呼吸窘迫为初治肺结核患者发生重症的独立影响因素。心率增快(OR=1.205,95%CI:1.010~1.436)、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增加(OR=2.247,95%CI:1.133~4.455)和发生呼吸窘迫(OR=26.899,95%CI:1.713~289.780),肺结核患者出现重症的风险增加;白蛋白水平升高(OR=0.487,95%CI:0.270~0.876)和血钠水平升高(OR=0.489,95%CI:0.257~0.928),肺结核患者出现重症的风险降低。ROC曲线分析显示,5种因素联合检测时曲线下面积为0.995,预测初治重症肺结核患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2%和98.2%。结论:心率、呼吸窘迫、白蛋白、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钠为初治肺结核患者发生重症的影响因素,且五者联合对初治重症肺结核患者的早期筛查和预防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薛玉郭树彬雷轩张静李文胜刘岩李欢刘志峰王伟文力
关键词:危重病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