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蓝剑

作品数:21 被引量:62H指数:5
供职机构:柳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4篇乙型
  • 4篇乙型肝炎
  • 4篇乙型肝炎疫苗
  • 4篇疫苗
  • 4篇重组乙型肝炎
  • 4篇重组乙型肝炎...
  • 4篇肝炎
  • 3篇免疫
  • 3篇酵母
  • 3篇汉逊酵母
  • 2篇对照临床试验
  • 2篇源性疾病
  • 2篇食源
  • 2篇食源性
  • 2篇食源性疾病
  • 2篇随机对照临床...
  • 2篇免疫原性
  • 2篇发病
  • 2篇干预
  • 1篇队列研究

机构

  • 16篇柳州市疾病预...
  • 2篇广西壮族自治...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桂林医学院
  • 1篇教育部
  • 1篇广州市妇女儿...

作者

  • 16篇蓝剑
  • 10篇韦琳
  • 10篇王萍
  • 7篇谢昌平
  • 6篇杨兵华
  • 5篇严志玲
  • 5篇曾宪柳
  • 4篇唐雪梅
  • 3篇张英霞
  • 3篇甘志高
  • 3篇覃彦香
  • 3篇李艳飞
  • 2篇吴昕
  • 2篇李艳萍
  • 2篇崔雪莲
  • 2篇农艺
  • 2篇陈欢
  • 2篇杨芳艳
  • 2篇蔡筠
  • 1篇刘韧

传媒

  • 2篇职业与健康
  • 2篇右江医学
  • 2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环境与健康杂...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国外医学(医...
  • 1篇预防医学论坛
  • 1篇中国疫苗和免...

年份

  • 2篇2025
  • 3篇2024
  • 1篇2020
  • 5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柳州市农村寄宿制中小学校学生膳食与营养状况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了解柳州市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膳食营养状况,为开展学生营养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抽取柳州市农村6所寄宿制中小学校学生6 000名,采用24 h膳食记账和称重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膳食调查,同时测量学生的身高、体重和血红蛋白含量,评价营养状况。结果柳州市农村寄宿制学校食物品种单一,膳食结构不合理,主要营养素摄取量普遍不足,特别是优质蛋白质、维生素A以及微量元素钙和锌;而食盐摄入严重过量。学生营养不良和较低体重检出率为7.17%和52.32%,贫血患病率为16.39%,除营养不良外,其余均高于全国农村学生平均水平。结论柳州市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膳食和营养状况不容乐观。营养素摄入量普遍不足,应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合理膳食,改善其营养状况。
王萍谢昌平韦琳蓝剑
关键词:膳食调查营养状况寄宿制学生农村人口
柳州市大气污染物一氧化碳对缺血性心脏病发病风险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柳州市环境大气污染物一氧化碳(CO)暴露与缺血性心脏病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基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队列(CKB)的柳州子队列,构建时间序列的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大气污染物与缺血性心脏病发病风险之间的关联。结果CO暴露与缺血性心脏病发病风险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CO每升高1 mg/m^(3),单日滞后(lag1)效应最大,缺血性心脏病发病风险增加1.102%(95%CI:1.010%~1.202%);累积滞后(lag03)效应最大,缺血性心脏病发病风险增加1.375%(95%CI:1.038%~1.821%)。CO、SO_(2)和NO_(2)对缺血性心脏病发病风险的影响在冷季时更为明显,≥60岁、体育锻炼≥3次/周和退休人群更易受到CO的影响。结论大气污染物CO暴露可能增加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风险。有必要采取措施降低大气CO的浓度,从而降低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风险。
钟志诚周丽芳裴培孙点剑一苏莉蓝剑
关键词:大气污染缺血性心脏病
20微克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对成人免疫安全性的研究
2013年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重组乙肝疫苗(汉逊酵母)对成人的安全性。方法选择无乙肝疫苗接种史和疫苗接种禁忌证,实验室筛检乙型肝炎标志物HBsAg、抗-HBs及抗-HBc均阴性、丙氨酸转氨酶正常,年龄为15岁以上的在校学生1 600人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双盲、对照原则,将入选的观察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00人,以0-1-6月全程接种方案,分别接种20μg重组乙肝疫苗(汉逊酵母)和10μg重组乙肝疫苗(汉逊酵母),受试者在免疫前、全程接种后第4周采集静脉血以检测血清抗-HBs,进行免疫原性评价。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观察到463和437例不良反应,反应率57.88%和54.63%,中度以上反应率9.25%和8.25%。局部反应率为42.50%和36.007%,2级以上局部反应率为5.00%和3.25%。全身反应率为37.38%和35.50%,2级以上全身反应率为4.63%和5.63%。试验组和对照组总反应率、全身不良反应率和2级以上局部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局部反应症状主要为疼痛和发红,全身反应症状主要为发热,未收集到与疫苗接种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20μg重组乙肝疫苗是安全的,并可诱导较高的乙肝抗体应答。结论 20μg重组乙肝疫苗(汉逊酵母)具有10μg重组乙肝疫苗相同的安全性,显示加大疫苗剂量后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但免疫应答优于10μg重组乙肝疫苗。
王萍李艳萍韦琳农艺谢昌平杨兵华蓝剑
关键词:重组乙肝疫苗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安全性
乡村中小学生伤害综合干预模式效果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以教育-环境治理-社区互动三联屏障综合干预为模式,探讨中小学生伤害干预模式效果。方法在柳州市周边乡镇的中小学生进行伤害发生进行抽查,采用分层系统抽样方法选取小学、初中、高中6所,将样本学校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对干预组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学生伤害发生的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基线调查乡村对照组与干预组严重伤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干预组严重伤害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14.29%(x3=4.94,P〈0.05);干预组伤害发生率由2007年的15.51%下降至2008年的10.00%(x3=6.18,P〈0.05),对照组2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学生相关知识均分,对照组干预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而干预组由8.09上升至8.32(t=2.62,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学生相关危险行为分值干预前后均有下降,但干预组下降幅度较大。站论教育-环境治理-社区互动三联屏障综合干预模式可有效预防乡村中小学生伤害的发生。
蓝剑王萍韦琳
关键词:干预效果
桂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中小学生近视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5年
目的了解桂北少数民族聚居地中小学生近视现状,分析中小学生近视的影响因素,为科学防控近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柳州市少数民族聚居地抽取2864名小学四年级至高中三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视力检查,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组间的近视率,近视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桂北少数民族聚居地中小学生近视率为54.78%,高中生的近视率最高(86.33%),小学生的近视率最低(41.48%)(χ^(2)=460.860,P<0.01),男生近视率(47.87%)低于女生(61.26%)(χ^(2)=51.749,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根据学生的身高一年调整一次课桌椅高度(OR=0.60,95%CI=0.40~0.91),放学后完成作业等学习任务的时间少于1小时(OR=0.44,95%CI=0.21~0.93),观看电视或玩电视游戏时眼睛与屏幕距离始终超过3米(OR=0.72,95%CI=0.54~0.95),近距离用眼时每15~<30分钟休息一次眼睛(OR=0.61,95%CI=0.43~0.86)是学生近视的保护因素;在校内每日仅做1次眼保健操(OR=1.49,95%CI=1.16~1.91),读写时眼睛偶尔距离书本超过1尺(1尺=0.333米)(OR=1.53,95%CI=1.09~2.16),仅母亲近视(OR=2.03,95%CI=1.47~2.80),平均每天看电视2~<3小时(OR=2.19,95%CI=1.46~3.29)是学生近视的危险因素。结论桂北少数民族聚居地中小学生近视率相对较高,近视受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影响,预防近视需要学校、学生以及家长共同努力,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降低学生的近视率。
蓝剑邹谨忆沈丹豫李艳飞李梦玥
关键词:近视影响因素
校外青少年艾滋病预防同伴教育网络建设研究
甘志高韦琳王萍刘韧杨兵华张英霞蓝剑谢昌平严志玲唐雪梅曾宪柳
据桂卫科教[2008]25号文《自治区卫生厅下达2008年度广西医疗卫生自筹经费计划课题立项的通知》,《校外青少年艾滋病易感性及同伴教育网络建设研究》(后更名为《校外青少年艾滋病预防同伴教育网络建设研究》)列入2008年...
关键词:
关键词:校外青少年同伴教育艾滋病预防
2010―2017年柳州市恶性肿瘤疾病负担的研究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了解柳州市恶性肿瘤疾病负担,探索其流行病学特征,为有针对性制定肿瘤综合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2017年柳州市区恶性肿瘤死亡病例进行收集,采用伤残调整寿命年计算恶性肿瘤疾病负担。结果2010―2017年柳州市恶性肿瘤疾病负担为200939.13人年,其中男性占62.00%,女性占37.99%;每千人损失DALY为21.59人年/1000,DALY率男性大于女性;2010―2017年柳州市恶性肿瘤疾病负担呈现上升的趋势。恶性肿瘤疾病负担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在30岁之后疾病负担增加。结论柳州恶性肿瘤疾病负担高于广西和全国平均水平,需进一步加强恶性肿瘤防治和干预措施。
蓝剑黎明强崔雪莲覃宇禄陈宁钰
关键词:伤残调整寿命年恶性肿瘤疾病负担
成人接种不同剂量重组乙型肝炎疫苗(汉逊酵母)的免疫学效果评价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观察成人接种不同剂量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汉逊酵母)(Hepatitis B Vaccine Made by Recombinant Deoxyribonucleic Acid Techniques inHansenrla PolymorphaYeast,HepB-HPY)的免疫学效果。方法选择无HepB接种史和接种禁忌证,实验室筛检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标志物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V Surface Antigen,HBsAg)、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BsAg,Anti-HBs)、抗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抗体均阴性,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正常,年龄≥15岁的在校学生1600人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双盲、对照原则,将入选的观察对象分为两组,每组各800人,以0、1、6个月全程免疫程序,分别接种20微克(g)和10 g HepB-HPY,受试者在免疫前、全程免疫后第4周采集静脉血,检测Anti-HBs。结果20 g组和10 g组Anti-HBs阳性[≥10毫国际单位/毫升(mIU/ml)]率分别为99.41%和98.03%,Anti-HBs几何平均浓度(Geometric Mean Concentration,GMC)分别为1511.88mIU/ml和1398.32mIU/ml。结论成人接种20 g和10 g HepB-HPY的免疫学效果良好,接种20 g HepB-HPY免疫学效果更好。
王萍李艳萍韦琳农艺蓝剑杨兵华唐雪梅严志玲
关键词: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免疫学效果
成人剂型20µg重组乙型肝炎疫苗(汉逊酵母)免疫原性和安全性研究
王萍韦琳吴昕甘志高杨兵华蓝剑蔡筠张英霞覃彦香崔雪莲唐雪梅严志玲谢昌平陈欢杨芳艳曾宪柳
该课题是柳科计字[2011]第9号文件下达由柳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的柳州市应用技术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合同号为2011J030204,属公共卫生预防医学领域课题。为评价成人剂型20µg重组乙型肝炎疫苗(汉逊酵母)...
关键词:
关键词:乙型肝炎疫苗
2017—2021年柳州市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3
2024年
目的了解2017—2021年柳州市食源性疾病监测情况,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提高食源性疾病监测能力策略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7—2021年柳州市食源性疾病监测点报告系统中数据,并对采集的粪便/肛拭子标本进行病原体检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7—2021年柳州市共监测病例13721例,男性6569例,女性7152例;年龄以0~4岁组病例最多(3490例,25.44%),职业以散居儿童居多(3147例,22.94%);发病高峰期为每年的7—9月(3999例,29.15%);病例的主要暴露食品为水果及其制品(2854例,20.80%),可疑暴露食品的包装方式以散装为主(4309例,31.40%),暴露场所以家庭为主(10127例,73.81%)。共采集生物标本3517份,其中致病菌检出率为11.57%,主要为沙门菌(6.11%),集中在5—10月(80.84%),诺如病毒检出率为8.94%,主要集中在1—3月(3.57%),年龄、职业、季节组内病原体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柳州市食源性疾病发病高峰期为7—9月,高危人群为0~4岁儿童,主要暴露场所以家庭为主,相关部门应在高峰期加强对以上高危人群食源性疾病的监测和预防,加强对家庭食品加工安全的宣教;生物标本检测主要检出的病原体为沙门菌和诺如病毒,提示相关部门应加强此类微生物易污染食品的监督监测,做出及时预警和宣传。
李艳飞谭云鹤蓝剑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