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莉娜
- 作品数:12 被引量:24H指数:2
- 供职机构: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 妇科炎症感染中微生物检验方法的效果及检出率分析
- 2025年
- 分析妇科炎症感染中微生物检验方法的效果及检出率。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5年1月间,于某院确诊妇科炎症感染的病患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真菌检验方式,将所涉患者分为凝集法组、培养法组与镜检法组,各组均20例,遂明确三者的检验效果与检测满意程度。结果 经此次研究可知,镜检组、凝集组和培养组阳性率分别为(75%)、(85%)、(95%),三组检测方式阳性率数据对比不具有明显差异,P>0.05。同时,培养组、凝集组和镜检组检测结果满意度分别为(95%)、(90%)、(85%),三组检测数据对比不具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妇科炎症感染中,采取镜检、凝集、培养三种微生物检验方式,均具有良好检测效果,患者对其均具有良好检测体验,整体服务满意度较高,医护人员可依照患者具体病症表现、诊疗实况择取最佳检测方式,同时也可先行凝集法、镜检法初步判定病症,而后行培养法进一步确诊,进而提高整体检测效益。
- 苗莉娜刘哲徐书方孙月菊
-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凝集法
- 新时代背景下医学高职院校融合混合式教学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病原生物学与医学免疫学为例
- 2022年
- 教育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特别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它必须经过数年的不断的建设与改革,经过不断地实践和检验,来验证它的先进性和适用性。新时代背景下医学高职院校应当积极引入融合混合式教学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医学实用型人才奠定基础。本文将以病原生物学与医学免疫学为例,阐述新时代背景下医学高职院校融合混合式教学的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意义,及其具体的实现路径。
- 苗莉娜孙月菊徐一宁
- 关键词:医学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订单式
-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 2018年
- 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促进了包括医学在内的科学技术的极大进步,而这一结果也使得人们的生活状态出现巨大变化。从临床医学的角度来说,也必须适应这种变化,才能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更为自身的发展壮大奠定坚实基础。为此,就要强化医学院学生学习的效率,对一些课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通过教学改革促进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本文以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课的教学改革为目标,深入探讨了实验课教学改革的内容,倡导更注重学生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 王茹郭志利徐书方苗莉娜范星
- 关键词:病原生物学免疫学实验课教学改革
- 日粮添加不同水平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肠道消化能力和肠道微生物的影响被引量:2
- 2023年
- 文章旨在研究日粮添加不同水平的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肠道消化能力和肠道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试验将25 d断奶、体重平均(6.25±0.12)kg的448头商品仔猪随机分成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8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处理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50、250和500 mg/kg的蛋氨酸锌。结果表明,日粮添加150~500 mg/kg的蛋氨酸锌可显著提高断奶仔猪日平均增重(P<0.05);与对照组相比,日粮添加150~500 mg/kg蛋氨酸锌断奶仔猪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250、500 mg/kg处理组有机物、粗蛋白质、总能、钙和磷的表观消化率较对照组皆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150 mg/kg处理组比较,250、500 mg/kg处理组肠道大肠杆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各处理组断奶仔猪肠道乳酸杆菌数量皆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尤其是250 mg/kg处理组仔猪肠道乳酸杆菌数量较其他两处理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 :日粮添加不同水平蛋氨酸锌有利于改善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肠道消化能力及肠道微生物,添加250 mg/kg蛋氨酸锌更有利于提高断奶仔猪肠道乳酸杆菌数量。
- 张学松苗莉娜范星
- 关键词:蛋氨酸锌断奶仔猪肠道微生物
- 鸡爪刺分经取穴配合运动针刺法治疗颈肩疼痛55例被引量:1
- 2011年
- 颈肩疼痛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学将其归属于"肩痹"、"颈肩痛"范畴,是临床常见病之一。近几年我们采用针灸鸡爪刺配合运动针法治疗此病5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杨宏伟陈梅苗莉娜孟斌
- 关键词:肩疼痛运动针刺法运动针法
- 浅析现代护理礼仪教育
- 2011年
-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而现实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缺乏良好的礼仪修养,护生由于它将来工作对象的特殊性,所以加强护生的礼仪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 徐书方陈雪苗莉娜
- 关键词:护生礼仪修养教育
- miR-152在IL-6诱导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和侵袭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探讨miR-152在IL-6诱导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和侵袭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0、0.5、5和50 ng/ml IL-6处理Hela细胞后,分别采用CCK-8法、Transwell法检测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RT-PCR检测细胞中miR-152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WNT1、β-catenin、CyclinD1和MMP-9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152和WNT1的靶向关系。脂质体介导转染miR-152模拟物后,RT-PCR检测miR-152的表达,CCK-8、Transwell和Western blot检测miR-152对IL-6处理的Hela细胞增殖、侵袭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与对照(0 ng/ml)相比,0.5、5和50 ng/ml IL-6处理Hela细胞后增殖和侵袭能力增强以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WNT1、β-catenin、CyclinD1和MMP-9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而miR-152表达明显降低(P<0.05),且呈IL-6浓度依赖性。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WNT1是miR-152的靶基因。成功上调miR-152表达可逆转IL-6对Hela细胞增殖和侵袭的促进及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结论:miR-152参与IL-6诱导的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和侵袭,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靶向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 徐书方刘立秋张玉清张艳张艳孙月菊范星苗莉娜
- 关键词:宫颈癌IL-6增殖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 宫颈癌病原微生物检测及预防措施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已婚女性阴道微生物生物群落构成与宫颈癌发生的关系,并为该病的有效预防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30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病理分型分为鳞癌组228例和腺癌组72例。采集患者宫颈和阴道部位拭子,比较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和单纯疱疹病毒2型(herpes simplex virus 2,HSV-2)感染率及HPV分型感染率。结果宫颈鳞癌组患者HPV阳性检出率为94.30%,宫颈腺癌组患者HPV阳性检出率为7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576,P<0.05);宫颈鳞癌组患者HSV-2感染率为77.63%,宫颈腺癌组患者HSV-2感染率为3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957,P<0.05);宫颈鳞癌组患者混合感染率为70.61%,宫颈腺癌组患者混合感染率为3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745,P<0.05);宫颈鳞癌组与宫颈腺癌组患者混合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单一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鳞癌中,感染的6种高危型HPV型别分别为16(62.72%)、18(21.05%)、52(6.58%)、58(4.83%)、33(3.07%)、31(1.75%);宫颈腺癌中,检出的主要型别是高危型HPV 18(45.83%)、16(31.94%)、52(9.72%)、58(5.56%)、33(4.17%)、31(2.78%)。结论HPV16、18及HSV-2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 徐书方刘立秋张玉清张艳孙月菊范星苗莉娜李娟
- 关键词:宫颈癌人乳头瘤病毒单纯疱疹病毒2型预防措施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脂肪细胞因子与TLR4/MyD88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关系研究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1
- 2019年
-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脂肪细胞因子与TLR4/MyD88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关系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诊断治疗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共计79例为研究对象,分析脂肪细胞因子与TLR4/MyD88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相关性。结果:经Pearson法分析,结果显示脂肪细胞因子和TLR4/MyD88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具有相关性(P<0.05);TLR4、MyD88、TRAF-6、NF-κB、IL-1β均与FBG、PBG以及HOMA-IR相关联(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可分泌大量脂肪细胞因子,且脂肪细胞因子与TLR4/MyD88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均可能参与病情进展。
- 郭志利姚玉英姚克青张梅于洪斌苗莉娜王茹尹晓琳
-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脂肪细胞因子髓样分化因子88
- 宫颈癌与病原微生物感染相关性分析
- 2021年
- 目的探讨阴道微生物感染与宫颈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某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30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在该院就诊的慢性宫颈炎患者175例及健康体检者258例。对所有入选者进行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乳酸杆菌及沙眼衣原体检测。结果 HPV在宫颈癌组、慢性宫颈炎组、健康者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8.280,P<0.01),且呈递减趋势;而在慢性炎症组与健康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6,P=0.607)。乳酸杆菌、沙眼衣原体在宫颈癌组、慢性宫颈炎组、健康者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9.452,χ^(2)=74.879,P均<0.01),且呈递减趋势。结论 HPV、乳酸杆菌、沙眼衣原体感染与宫颈癌发生存在一定相关性,加强对女性生殖道病原微生物检测对预防宫颈癌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 徐书方刘立秋张玉清张艳孙月菊范星苗莉娜李娟
- 关键词:宫颈癌人乳头瘤病毒病原微生物微生物感染慢性宫颈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