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苗吉

作品数:8 被引量:43H指数:4
供职机构: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青年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政治法律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同盟
  • 1篇地区主义
  • 1篇钓鱼岛争端
  • 1篇调适
  • 1篇宣言
  • 1篇预期管理
  • 1篇争端
  • 1篇日本首相
  • 1篇首相
  • 1篇他者
  • 1篇取暖
  • 1篇中日关系
  • 1篇脱亚入欧
  • 1篇贸易制度
  • 1篇美日同盟
  • 1篇蜜月期
  • 1篇民主
  • 1篇民主国家
  • 1篇较量
  • 1篇规避

机构

  • 8篇外交学院

作者

  • 8篇苗吉
  • 3篇李福建

传媒

  • 2篇当代世界
  • 2篇世界经济与政...
  • 2篇外交评论(外...
  • 1篇国外理论动态
  • 1篇太平洋学报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孤独的同盟”:从安倍访美看美日协调
2015年
2015年4月26日—5月3日,安倍访美,如愿以偿在美国众参两院发表演讲,成为首度获此殊荣的日本首相。安倍赴美前开出的长长愿望清单逐个实现,效果甚至超出想象。美日在多个重大事项上展示出空前的政治默契和政策协调,这不啻为一个新的美日蜜月期。然而,美日进一步趋近及其政治蜜月,是两个孤独大国的抱团取暖,
苗吉
关键词:蜜月期日本首相抱团取暖
“一带一路”倡议:预期管理、风险规避及战略应对被引量:7
2017年
"一带一路"倡议是新时期中国领导层统筹国内发展和国际战略的主要政策框架。本文旨在评估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预期收益,分析该倡议需持续关注的潜在风险,并进一步提出中国的应对方略。"一带一路"作为一个多维政策框架,中国对其预期收益有四:第一,回应"中国威胁论",提升中国的软实力;第二,通过广袤地域的经济整合,获取中国持续崛起的动力;第三,缓解美国海洋霸权对中国贸易和能源生命线的威胁,维护中国外交与战略权益;第四,重建有利于中国国家利益和"支配地位"的区域秩序。笔者认为,应合理管理对"一带一路"预期,防止高估该倡议的潜在收益,更不能低估该倡议所包含的政治、经济和安全风险。与之对应,中国应从如下四个方面管理自身对倡议的预期及其现实风险:悉心经营国家形象;严格依照经济学原理而非政治决断建立和发展项目,防止过分战略化倾向;降低其军事与安全意涵,谨慎参与军事和战略活动;通过多边框架徐图修正令自己受益颇丰的制度。
苗吉
关键词:国际秩序
中国与亚洲地区主义被引量:3
2015年
地区主义是国家主义和全球主义的中间形态,是当代人类社会治理模式的重要选项。地区主义的核心要义是超越国家层面,以地区的视角、思维、方式解决地区层面的公共问题。虽然近几年来欧债危机阴影下的欧盟以及因海上争端而致局势紧张的东亚所代表的东、西两大地区主义进程均面临一定的挑战,但地区主义远未过时。相反,它正从短暂的退潮中再度成为关注的焦点,而推动这轮地区主义浪潮及其研究兴起的主要动力是亚洲作为一个地区的崛起,从而使这一波地区主义"浪潮"具有明显的亚洲特色,被称为"亚洲地区主义"。本文认为,中国应具备地区思维,并以地区主义视角解决周边外交中的矛盾,以地区为平台担负起大国责任,以地区治理为切入点化解全球治理失灵的问题。
苗吉李福建
关键词:地区主义
日印接近:走向特殊全球战略伙伴关系?被引量:5
2014年
2014年9月,印度新总理莫迪访-问日本,双方签署《日印特殊全球战略伙伴关系东京宣言》,宣布将两国关系由“全球战略伙伴关系”提升至“特殊全球战略伙伴关系”。《宣言》指出,“彼此交融的利益、密切的海洋事务联动和不断增大的国际责任将作为亚洲最大、最古老民主国家的日印紧密相连”,“两国对和平、稳定、国际法及开放的全球贸易制度负有重大责任”。
苗吉
关键词:《宣言》民主国家贸易制度国际法
“他者”的中国与日本海洋国家身份的建构被引量:12
2017年
中国是日本海洋国家身份形成过程中持久和最重要的"他者"。冷战结束后,伴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崛起,亚洲首次出现两强格局。在政治和知识精英主导下,日本分别建构了中国的"安全关切"、"安全威胁"和"敌人"意象,并通过"去中国化"和"污名化"中国,完成了自身海洋国家身份的建构,进而将其战略化为重要的国际博弈工具。日本海洋国家身份及其战略化,是日本对自身身份与道路的自主选择和国家生存与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符号化的国际政治斗争话语。随着中日海上力量的共同崛起及其战略的"海洋转向",中日海洋竞争将会加剧,也预示着中日海洋战略将会相互观照和塑造。
苗吉
关键词:脱亚入欧他者中日关系钓鱼岛争端
日本钓鱼岛政策及其走向被引量:4
2016年
截至当前,中国学者关于钓鱼岛问题的研究多集中于其主权归属问题,而对于日本钓鱼岛政策总结、归纳不够。钓鱼岛主权争议牵涉复杂的历史和法律问题,这意味着中日之间围绕钓鱼岛主权的斗争将会旷日持久。因而,对日本钓鱼岛政策的历史与动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作者认为,日本钓鱼岛政策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帝国政策"(甲午前后至"二战"结束)、"务实政策"("二战"结束至冷战时期)、"法理政策"(冷战结束至钓鱼岛"国有化")和"联盟政策"(钓鱼岛"国有化"至今)阶段,并分别呈现出不同的侧重和特点。当前的安倍政府是联盟政策的集大成者,这种政策以美日同盟为核心,以价值观联盟为纽带,以海洋国家联盟为新的战略框架。
苗吉
美日同盟与东盟:亚太秩序大较量被引量:3
2015年
在亚太地区,存在着以美日同盟与东盟主导地区进程、地区秩序主张和未来秩序形态,并在经济、文化与安全领域展开密切互动与激烈竞争。在经济领域,存在美国主导的TPP和东盟主推的RCEP;在政治文化领域,存在美日同盟所倡导的美式民主与价值观念和以东亚共同文化传统;在安全领域,则存在着以美日同盟为基轴的同盟模式和以东盟通过权力均衡与多边机制确保安全的集体安全模式。两种模式并驾齐驱,相互竞胜,使东亚出现了两种差异化的地区进程,其互动模式必将对未来亚太地区秩序造成重大影响。
苗吉李福建
关键词:美日同盟
战略戒拒与战略调适:日澳对中国崛起的反应被引量:10
2014年
中国崛起和亚太成长为世界政治、经济中心这两大趋势是当前国际格局变动的最鲜明特点,并促成了两个主要亚太国家——日本和澳大利亚——对华政策的调整。通过对调整中的日澳对华政策的比较分析发现,日本对华政策呈现出"战略戒拒"的特点,即在政治、经济、军事和地区合作等方面进行不同程度的戒备,拒绝与排斥中国主导的各种双边、多边倡议或地区架构安排,政策上前后矛盾、起伏不定;而澳大利亚对华政策则呈现出"战略调适"的特点,开始逐步、全面、系统地转变对华政策,以适应中国崛起,其政策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地缘上临近与否、经济上的依赖程度、国家身份认同、国内政治因素是造成日澳对华政策差异的主要原因。
苗吉李福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