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丽娟 作品数:15 被引量:37 H指数:4 供职机构: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吴阶平医学基金 上海市松江区科技攻关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轻工技术与工程 更多>>
白介素35在炎性肠疾病中的抗炎作用机制 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研究IL-35在炎性肠疾病中的抗炎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BALB/c雌性小鼠共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口服4%葡聚糖硫酸钠7 d)、IL-35组(口服4%葡聚糖硫酸钠7 d,第2~5天腹腔注射IL-35 2μg/d),每组10只。每天对小鼠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 7 d后处死小鼠,留取血清和肠道组织,观察结肠大体形态; HE染色观察各组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结肠组织中巨噬细胞极化情况;实时定量RT-PCR检测各组结肠组织中细胞因子IL-6、TNF-α、γ干扰素(IFN-γ)、IL-10和Src同源系列2结构域的肌醇5-磷酸酶1(SHIP1)的mRNA表达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结肠组织中SHIP1的表达及分布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结肠组织中SHIP1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在实验过程中DAI评分较对照组增加,而IL-35组自第4天起DAI评分较模型组减少(均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结肠明显缩短(P<0.05),而IL-35组的结肠长度长于模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IL-35组炎症细胞浸润减少、黏膜组织炎症评分和腺窝破坏组织评分较模型组减少(均P<0.05); IL-35组结肠组织中促炎因子IL-6、TNF-α和IFN-γ的mRNA相对表达量较模型组减少,而抑炎因子IL-10的mRNA相对表达量较模型组增加(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M1型巨噬细胞比例增加(P<0.05),而IL-35组M1型巨噬细胞的比例较模型组减少(P<0.05); IL-35组小鼠结肠组织中SHIP1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较模型组增加(均P<0.05)。结论:在炎性肠疾病中,IL-35可以通过调控SHIP1表达抑制M1型巨噬细胞极化,以及调节炎症因子的表达发挥抗炎作用。 卢战军 卢战军 李思思 臧丽娟 臧丽娟 吴坚炯 吴坚炯 巫协宁 曾悦关键词:随机对照试验 卵巢黏液性囊腺瘤伴甲状腺肿类癌1例 被引量:1 2018年 患者,女,33岁,未婚未育,自诉2015年7月体检发现右卵巢囊肿(直径约3 cm),未予处理,2016年5月23日复查阴超示:子宫中位大小63mm×57 mm×61 mm。子宫形态欠规则,内膜厚度10 mm。内膜边缘未见血流分布。颈管可显示。子宫后壁见高回声区,大小39 mm×31 mm×47 mm。边界欠清晰。子宫右前壁峡部见低回声区,大小14×13×14 mm。 马少飞 张建兵 臧丽娟关键词:甲状腺肿 黏液性囊腺瘤 25例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临床病理特点 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primary thyroid lymphoma,PTL)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至2018年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5例PTL的临床病理资料,通过光镜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其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结果:全部病例均经术后病理确诊,男性10例,女性15例,平均发病年龄56.3岁;19例(76.0%)伴有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病史;乙肝病毒感染阳性12例(66.7%);25例甲状腺淋巴瘤均为B细胞淋巴瘤,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15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rginal zone B-cell lymphoma of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8例,MALT伴DLBCL和MZBL混合2例;PTL以甲状腺结构的破坏为基本形态特点,瘤细胞免疫组织化学表达CD20(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20)等B细胞标记。结论:PTL常见于合并HT的中老年女性,多为B细胞来源的非霍奇金淋巴瘤;诊断需与甲状腺炎症、甲状腺未分化癌及髓样癌等鉴别;各病理类型在形态学、生长方式以及预后上有一定差异,故诊断时应明确病理类型,以供临床随访、治疗。 李国莉 杨道华 臧丽娟 童茵 林军关键词:甲状腺淋巴瘤 预后 巨大胎盘绒毛膜血管瘤1例 2019年 患者女性,21岁,景颇族。怀孕9个月,腹部隐痛7小时余。孕妇平素月经规律,此系第3胎。怀孕后无明显恶心、呕吐症状,孕期在当地卫生院产检3次,未行唐氏筛查、系统B超等检查。孕第29周时当地卫生院产检发现'中度贫血',建议上级医院就诊,未行药物治疗。整个孕期,'感冒'1 次,未治自愈,余无不适症状。入陇川县人民医院后,B 超检查示孕36 周+,头位,活单胎;胎盘不均质包块,绒毛膜血管瘤可能;脐静脉烟雾状血流;羊水多。妇检: 可触及规律宫缩,宫颈管长0. 5 cm,容纳2 指。临床诊断: 先兆分娩,胎盘不均质包块性质待排。 张弄兰 孟彩芽 臧丽娟 林军关键词:胎盘 绒毛膜血管瘤 食管癌组织中HIF-1α、Survivin、CyclinD 1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生存蛋白(survivin)、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 1)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0例食管癌组织和10例手术切除的远端正常食管组织中HIF-1α、Survivin、CyclinD 1蛋白的表达。结果:食管癌组织中HIF-1α、Survivin、CyclinD 1蛋白阳性表达率均与肿瘤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Survivin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分级相关(P<0.05),HIF-1α与CyclinD 1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检测HIF-1α、Survivin、CyclinD 1的蛋白的表达有助于判断食管癌的恶性程度以及推断其临床预后。 柴小军 王剑云 郑健 阮征 黄海龙 臧丽娟关键词:食管癌 缺氧诱导因子-1Α 生存蛋白 细胞周期蛋白D1 新疆维吾尔族与汉族食管癌组织中HIF-1α、Survivin、CyclinD1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2013年 目的探讨HIF-1α、Survivin、CyclinD1蛋白在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80例不同民族食管癌组织中HIF-1α、Survivin、CyclinD1蛋白的表达。结果食管癌组织中HIF-1α、Survivin、CyclinD1蛋白在不同民族间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阳性表达率均与肿瘤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Survivin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分级相关。HIF-1α与Survivin、CyclinD1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1)食管癌组织内HIF-1α、Survivin、CyclinD1蛋白表达在新疆维吾尔族与汉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检测三者蛋白的表达有助于判断食管癌的恶性程度以及推断临床预后。 王剑云 宋晓平 柴小军 宏刚 郑健 臧丽娟关键词:食管癌 HIF-1Α SURVIVIN CYCLIND 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赛来昔布治疗胰腺癌裸鼠移植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研究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联合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赛来昔布对胰腺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40只裸鼠建立胰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对照组、HIFU组、赛来昔布组及联合组共观察40d,研究各处理因素对移植瘤生长的影响。观察4组移植瘤组织病理学变化,RT-PCR检测bcl-2、bax及HSP70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HSP70的表达。结果联合组移植瘤平均体积最小,赛来昔布组、HIFU组、联合组抑瘤率分别为81.3%、93%、99.7%。病理示HIFU组和联合组中见大片凝固性坏死,HIFU组可见残留癌细胞小岛而联合组未见。FT-PCR示bcl-2在各组中均表达极弱;bax在HIFU组、赛来昔布组及联合组中表达均上调;HSP70以联合组表达上调最明显。免疫组化示HIFU组、联合组HSP70呈强阳性表达。结论HIFU与赛来昔布联合对胰腺癌裸鼠移植瘤的治疗可起到协同作用。HIFU不仅可以直接杀灭肿瘤细胞,而且可以通过上调bax的表达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通过上调HSP70的表达激发机体的免疫反应进一步抑制肿瘤生长。 刘丽燕 王兴鹏 姜立新 吴恺 臧丽娟关键词:HIFU 赛来昔布 坏死 HSP70 赛来昔布联合热疗治疗胰腺癌的研究 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研究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赛来昔布联合热疗对人胰腺癌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分别应用热疗、赛来昔布(100μmol/L)及两者联合处理胰腺癌SW1990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法检测细胞凋亡。建立裸鼠胰腺癌移植瘤模型,分别给予热疗、赛来昔布及两者联合应用,观察移植瘤的生长、病理改变,RT—PCR检测bcl-2及bax mRNA的表达。结果热疗、赛来昔布及联合组SW1990细胞存活率分别为(56.63±5.78)%、(44.55±4.76)%和(21.83±2.33)%;细胞凋亡比例分别为11.78%、17.33%和33.32%;抑瘤率分别为81.3%、93.0%、99.7%,各组间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以联合组的治疗效果最明显。各组瘤组织bax mRNA表达上调,以联合组上调最明显,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bcl-2表达无变化。结论赛来昔布、热疗在体内外实验中均对胰腺癌治疗有效,两者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效应。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bax的表达而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 刘丽燕 王兴鹏 姜立新 吴恺 杨佳芳 臧丽娟关键词:胰腺肿瘤 环氧化酶2抑制剂 转移性前列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转移性前列腺癌转移病灶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9年3月诊断为前列腺腺癌转移的病例24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其转移灶的部位和数量进行分析,并观察转移灶组织病理学改变及免疫组织化学相关指标的表达。结果 24例病人中,转移部位有骨和远处淋巴结、肠道、输尿管、肺、肝脏、腹膜后,大部分骨转移患者为多灶性转移。转移灶肿瘤细胞多大小一致,核仁明显,部分可见核深染细胞,胞浆淡染或红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K7-(13/14),CK20-(14/14),PSA+( 14/14)。结论骨转移是前列腺癌的常见部位,但仍有部分患者出现少见部位的转移,并以首发症状就诊,认识前列腺癌的可能转移部位有助于临床精准诊疗。对于CK7-.CK20-的上皮性肿瘤的老年男性患者,应考虑到前列腺癌的可能,加做PSA明确诊断。 孙娟娟 高峰 许程 臧丽娟 荆翌峰 傅国辉 郭文焕关键词:前列腺癌 转移灶 微纤维相关蛋白5调控上皮-间质转化相关基因促进膀胱癌细胞迁移和侵袭 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微纤维相关蛋白5(MFAP5)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膀胱癌细胞的生物学作用。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确诊的膀胱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MFAP5的表达情况。分别从膀胱肿瘤组织和正常膀胱组织分离纯化得到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和正常成纤维细胞(NF),通过qRT-PCR检测CAF、NF及人膀胱癌细胞系(T24、5637、UMUC3、J82)中MFAP5 mRNA的相对表达量。通过美国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及基因表达汇编(GEO)数据库GSE13507数据集中的膀胱癌表达谱数据,分析MFAP5表达与膀胱癌进展和恶性程度的相关性。用重组人MFAP5蛋白处理膀胱癌细胞系T24、5637,检测其对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及迁移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MFAP5在膀胱癌组织中主要表达于肿瘤间质,其表达水平与膀胱癌T分期和肿瘤分级有关(P均<0.05),并且CAF中MFAP5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NF、T24、5637、UMUC3、J82细胞(P均<0.01)。TCGA和GSE13507数据库分析结果均显示,高表达MFAP5的膀胱癌患者总生存期短于低表达患者(P均<0.05)。基因集差异分析结果显示MFAP5表达水平随肿瘤恶性程度的升高而升高(P<0.01),并与上皮-间质转化相关基因钙黏蛋白2、Twist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E盒结合锌指蛋白1(ZEB1)密切相关(P均<0.01)。重组人MFAP5蛋白刺激能促进T24、5637细胞中包括N-钙黏蛋白、MMP9、ZEB1、Twist在内的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表达(P<0.05,P<0.01),同时增强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P均<0.01)。结论MFAP5可能是预测膀胱癌发生侵袭进展的潜在分子标志物。 颜轶麟 黄正楠 蔡金明 唐鹏飞 张芳 臧丽娟 沈兵关键词:上皮-间质转化 肿瘤微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