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桂环
- 作品数:68 被引量:307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自然科学总论历史地理更多>>
- 我国薯芋类作物的栽培起源和发展被引量:2
- 2000年
- 在我国栽培的根茎类植物中,薯芋显然是很重要的一类。众所周知,薯芋是我国人民对一类根茎作物的统称。它实际是一个总名,主要包括今天薯和芋两个类型的作物。前者收获的是肉质的圆柱形、或块状的地下茎,后者收获的是肉质的球茎。它们分别属于今天的薯蓣科(Diocoreaceae)和天南星科(Araceae)。在我国上古时期,可能由于它们的地下茎都能吃的缘故,故以薯芋并称之。它们在我国古代的南方,有如古代北方的豆类一样,是一类既作粮食又作蔬菜的重要食用作物。虽然它们的文献记载都比较晚,但这完全是文化地理的原因造成的。也就是说。
- 罗桂环
- 关键词:《新修本草》《管子》天南星科《本草纲目》黄河流域
- 大白菜产生时间和地点的史料分析被引量:6
- 1992年
- 历史记载表明,大白菜是与小白菜有渊源关系的蔬菜品种。散叶大白菜(牛肚菘)可能在唐代已经出现,结球品种可能出现于宋初。地处江淮流域的古扬州地域是大白菜分化发源的重要地点。大白菜进入北方以后,随着贮藏技术的完善,加上当地的低温和长日照气候适于优良品种的进一步形成,明清时它在北方得到迅速的发展。
- 罗桂环
- 关键词:白菜宋代伤寒论
- 杜鹃的前世今生被引量:4
- 2020年
- 在中国,杜鹃作为鸟类和花卉的一个通用名称,可谓非常独特的现象。众多的史籍记载表明,杜鹃原本为一种在中国几乎全境分布的鸟类名称,这种鸟的啼叫因其时令和特点,很早被当作农事安排的物候,故又称"布谷鸟"。杜鹃名称来源于古代巴蜀的一个传说。从唐代开始,中国南方广布的一种美丽花卉,因花期与杜鹃鸣叫的时期接近也被叫作杜鹃或杜鹃花,并被作为观赏植物大范围栽培。近代西方生物学传入后,杜鹃的内涵进一步扩大,被用来泛称杜鹃属的各种花。考察历史上这种动植物名称的流变,不仅有趣,更有助于解析中国传统博物学的一些特点。
- 罗桂环
- 关键词:杜鹃杜鹃花杜鹃属鸣叫
- 20世纪一次成功的中瑞合作科学考察——西北科学考查团被引量:2
- 2007年
- 上个世纪中瑞合作的西北科学考查团是一个富有成效的科考团体。从合作一开始就展现了双方较高的智慧,他们围绕西北考察这一共同目标达成共识。最终瑞方达到为“开辟航线”收集气象、地理、地磁等各种资料的目的,中方达到维护主权,考察西部边陲和培养人才的目的。在中国科技史和中外科技交流史上书写了非常有意义的一页。
- 罗桂环徐凤先
- 中国古代的自然保护被引量:8
- 2003年
- 早在 30 0 0年前的西周时期 ,自然保护就在中国产生了。当时的中国人已经知道通过保护野生生物的繁殖和生长 ,来求得生活资源的稳定供给和良好的生活环境。它是古人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古代中国人非常重视传宗接代 ,并认为良好的环境有助于产生优良的后代 ,因此这种优良传统一直得到传承 。
- 罗桂环
- 关键词:自然保护文明
- 近80年来额济纳河流域的环境变迁被引量:2
- 2007年
- 额济纳河流域是历史上重要战略要地。位于额济纳河尾闾的居延海绿洲,曾是边疆军民良好的田园扣牧场。20世纪30年代初,西北科学考查团曾记下了这一地区的环境情况。后来因上游用水的不断增多,这里的环境不断恶化。根据80年前的调查记述,考察自从那时以来的剧烈变化,对于人们审慎地利用水资源,合理安排农牧业布局,避免这一地区的自然环境继续恶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 罗桂环
- 关键词:环境变迁
- 猕猴桃发展小史被引量:38
- 2002年
- 罗桂环
- 关键词:猕猴桃引种品种选育
- 西北科学考查团(1927-1933年)团员简介
- 2007年
- 先后有四十多人参加过西北科学考查团,他们在考察中做出了杰出的成就,给我们留下了大批的科学资料。为此,我们在这里对他们做一简单的介绍,以便人们更好地了解那个重要的科考团体。
- 罗桂环
- 关键词:西北科学考查团
- 葫芦考略被引量:11
- 2002年
- 葫芦被我国古人当作瓜类的一种,是我国栽培历史最悠久的植物之一,在距今七八千年的我国新石器遗址中曾发现亡的残果和种子遗存,文字记载也很早。它在我国古代有着极为广泛的用途,除果实和叶子供食用和作药物外,成熟的果实还被用来制作各种日常生活用具、乐器等等,另外瓜瓤被用作喂猪,种子被用于榨油浇制蜡烛,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能出于对这种植物极端推崇的缘故,古人甚至认为人类也由它发源而来。从有关历史资料来看,葫芦应是一种起源于我国的栽培植物,原产地可能在华南或华西南。
- 罗桂环
- 关键词:栽培植物
- 西方对“中国──园林之母”的认识被引量:23
- 2000年
- 100年前,英国园艺学者威尔逊来到中国,在湖北和四川工作了十多年,为英美等西方国家引去了大量的观赏植物,被西方称为“打开中国西部花园的人”。长期的园林工作实践,使他认识到,中国花卉对世界园林艺术的发展作出极其巨大贡献,因而写下了《中国─—园林之母》这样一部颇有见解的著作。他的这一观点,立刻得到西方的普遍认同。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我国传出花卉观赏植物的增多,威尔逊观点的依据还在不断被加强、充实。如今,原产我国的奇花异草和风景树木在世界各地的园林和风景名胜争奇斗艳,呈芳溢彩,为美化各国人民的生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该文就西方在华的花卉植物引种,及以威尔逊为代表的此种认识的产生和日益为人们所认同的过程作简要的论述。
- 罗桂环
- 关键词:园林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