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丙荣
- 作品数:22 被引量:44H指数:4
- 供职机构:徐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0例临床应用
- 2005年
- 探讨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E-CABG)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及围手术期处理。结果表明,E-CABG是抢救内科不能控制或治疗失败急性心肌缺血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其手术风险大,恰当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 张开广孟磊缪丙荣胡正群俞晖张伟
- 关键词: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手术期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
-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96例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围术期经验。方法对396例冠心病患者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搭桥1~4支,平均搭桥(2.7±0.9)支。手术时间(151±27)min。结果死亡9例,其余顺利出院。随访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安全有效,疗效的关键是提高围术期处理水平。
- 孟磊张开广张伟王保毅缪丙荣王蔚侍巍刘照晶
-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围术期处理
- 丹参多酚酸盐对体外循环心瓣膜置换术心肌保护的作用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在体外循环心瓣膜置换术中对心肌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及其在手术中的安全性。方法将需要进行心瓣膜置换术的42例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1例。试验组术前丹参多酚酸盐200mg静脉给药。对照组:5%葡萄糖液250ml术前静脉滴注。2组均行胸骨正中切口,全身进行肝素化,建立体外循环通道,上下腔静脉插管,降低心脏表面的温度并阻断主动脉后,灌注心脏停搏液,主动脉阻断问隔时间超过30min后再次灌注心脏停搏液,术中均采用间断缝合置换瓣膜。记录主动脉阻断前、阻断后4、12、24h患者的血气分析结果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脏恢复搏动情况、多巴胺用量、术后辅助呼吸的时间、在ICU中恢复的时间、24h胸腔引流量,记录麻醉诱导完成时、开放主动脉时、停止辅助循环时、手术结束和术后1d采血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eTnI)、丙二醛的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主动脉阻断后12h这个时间点,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血氧分压分别为(97±4)mmHg(1mmHg=0.133kPa)、(924-4)mmHg,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血乳酸含量分别为(5.324-1.46)mmol/L、(8.334-1.85)mmol/L,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辅助呼吸时间和ICU内恢复时间为(9.34-2.3)h、(404-7)h,短于对照组(14.24-6.7)h、(504-11)h,2组ICU内恢复时间和术后辅助呼吸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从麻醉诱导到术后1d的各时间点,试验组的CK—MB、eTnI、丙二醛含量、SOD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或提高,开放主动脉及术后1d时,CK—MB及eTnI降低比较明显(P〈0.05);在停止辅助循环及手术截止时丙二醛含量明显降低,SOD活性明显提高(P
- 缪丙荣
- 关键词:心瓣膜置换术丹参多酚酸盐体外循环心肌保护氧自由基
- 重症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体外循环的临床策略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和总结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重症婴儿进行外科治疗采用体外循环的临床策略。方法回顾总结64例心内直视手术的重症婴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病情的不同,在术中采用浅度低温(24例,37.5%)、中度低温(27例,42.2%)和深低温低流量流转(13例,20.3%)的体外循环方法;心肌保护措施采用不阻断主动脉心不停跳(10例)或阻断主动脉根部间断灌注的方法;术中联合使用改良超滤和普通超滤;术后进行呼吸机支持、改善心脏泵血功能、保护重要脏器和营养支持等监护治疗。结果全部患儿CPB循环时间为41~163 min,平均(105.2±17.3)min,主动脉阻断时间0~84 min,平均(48.32±18.54)min;60例均自动复跳,自动复跳率为93.8%;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6~149 h,平均(16.9±7.5)h;8例发生并发症,2例死亡,病死率3.1%,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首先,从设备选材上来说,应该选择优质的体外循环管道和氧合器;其次,从婴儿患者来说,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采取合理的预充预案,手术过程中选择合理的体外循环方案,术前要对患儿进行合适的超滤和保护重要脏器的操作;最后,在术后还要对患儿进行监护治疗,保证手术能达到更好的临床效果。
- 缪丙荣
- 关键词:婴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
- 成人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总结21例成人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21例患者均采用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单向活瓣式补片修补室间隔缺损。结果21例患者中死亡1例,死亡率4.76%;发生并发症2例,其中暂时性房室传导阻滞1例,低心排综合征1例,并发症发生率9.52%;其余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成人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注重术前准备,术中行单向活瓣式补片修补缺损可有效避免术后早期出现肺动脉高压危象,完善的围术期处理亦是治疗的关键。
- 张伟王保毅张开广缪丙荣王蔚
-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外科治疗
- 78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体会
- 2002年
- 目的 总结 78例冠状动脉搭桥术 (CABG)的体会。方法 对 7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后的冠心病患者进行CABG ,其中在体外循环 (CPB)心脏停搏下行CABG 6 3例 ,CABG +二尖瓣置换术 1例 ,非体外循环下行CABG 14例 ;每例搭桥 1~ 5支 ,平均 3.1支 ,共搭桥 2 4 8支 ;血管桥材料为内乳动脉 (IMA) 74支 (LIMA 73支、RIMA1支 ) ,余均为大隐静脉。结果 无 1例患者死亡 ,术后并发围术期心肌梗死 2例 ,术后因出血行二次开胸止血 1例 ,胸骨哆开 3例 ,应激性溃疡 5例 ;术后随访 13~ 6 2个月 ,2例患者于术后 8个月及 14个月心绞痛症状复发需服药治疗 ,其余心绞痛症状均消失 ,心功能显著改善 ,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CABG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 ,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提高手术技巧、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心肌保护及术后早期监护是开展CABG。
- 赵德佑刘志勇张开广王蔚缪丙荣张伟
-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冠状动脉搭桥术心肌保护CABG冠心病
- 妊娠期妇女心脏机械瓣置换后的抗凝治疗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 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对妊娠分娩及胎儿的影响,以及妊娠分娩期的抗凝方法。方法 选择我院1990年1月至2004牟12月12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妊娠期抗凝治疗分析。妊娠期INR维持在1.5~2.0。分娩期给予停用华法林,并可加用维生素K1等抗凝药物治疗。结果 调整华法林使INR维持在1.5~2.0。12例中无栓塞及出血,胎儿无畸形。结论 单纯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使INR维持在1.5~2.0,既可防止栓塞及出血,又保障妊娠分娩期安全性。
- 缪丙荣张开广王保毅张伟侍巍
- 关键词:机械瓣心脏瓣膜置换术妊娠期妇女抗凝治疗
- 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外科治疗
- 2006年
- 目的探讨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外科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经胸骨正中或左前外切口心包剥脱术治疗15例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结果14例心功能改善,1例死亡。结论手术径路和手术心包切除的范围是术后心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
- 缪丙荣张开广王保毅张伟侍巍
- 关键词: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外科治疗
- 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脏恶液质综合征的外科治疗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脏恶液质综合征的外科治疗方法和特点。方法 对 1996年 4月至 2 0 0 2年12月符合心脏恶液质综合征诊断标准的 18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二尖瓣置换术 14例 ,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术 4例 ,18例均同时进行 De Vega三尖瓣成形术。结果 术后主要并发症为低心排综合征及在此基础上并发的多脏器功能衰竭 ,早期死亡 4例 ,均为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 外科治疗可提高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脏恶液质综合征病人的治疗成功率和长期存活率 ,正确恰当的围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张开广缪丙荣胡正群俞晖王尉
- 关键词:心脏恶液质综合征风湿性心脏病外科治疗
- 心瓣膜置换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长期预后的危险因素探讨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影响心瓣膜置换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长期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57例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同行CABG和主动脉手术13例,同行CABG和双瓣膜手术16例,同行CABG和二尖瓣手术28例;移植血管(1.97±1.36)支。通过随访获取数据,对潜在危险因素先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变量分析,再将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危险因素纳入Cox多变量回归。结果失访2例,随访55例,平均随访时间(57.37±13.98)个月,随访期间共7例死亡;高龄(年龄〉70岁)、术前合并糖尿病、有心肌梗死史、慢性肺疾病和左心室射血分数≤40%为影响心瓣膜置换术和CABG同行患者长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术前合并糖尿病、有心肌梗死史、有慢性肺疾病和左心室射血分数过低(≤40%)是影响两类手术同行患者长期预后的危险因素。
- 缪丙荣
-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心瓣膜置换术长期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