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骁赪
- 作品数:19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53例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特征和预后分析
- 2012年
-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特征、病理类型、治疗方法等对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53例NH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结内NHL组与结外NHL(PE-NHL)组患者在男女性别比例、平均发病年龄、临床分期、分组、病理分型、5年总生存率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PE-NHL患者IPI评分低危组比例显著高于结内NHL(P<0.01),治疗有效率也明显高于结内NHL(P<0.05)。手术后化疗组与单纯化疗组比较,治疗有效率、5年总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NHL的IPI分组能提示疗效、帮助判定预后。手术对NHL的疗效、预后无明显影响。
- 程骁赪张晓黎叶娴石晓菁
-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预后
- 血液病患者首次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分析影响血液病患者首次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因素。方法观察87例血液病患者输注机采血小板的疗效,所有患者均输入血小板10U(血小板数≥2.5×10^11个),观察输注后血小板计数纠正增加指数(CCI),分析病种、脾大、发热、年龄、性别对血小板首次输注有效率的影响。结果血小板输注有效病例为66例(有效率75.9%),血小板输注有效率再生障碍性贫血(AA)为80.0%、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为78.1%、急性白血病(AL)为65.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为82.3%,不同病种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8,P〉0.05)。发热感染者(31例)有效率为58.1%,明显低于无发热感染者(56例)的85.7%(χ2=8.3308,P〈0.01);脾不大者(59例)有效率为86.4%,明显高于脾大者(28例)的53.6%(χ2=11.2033,P〈0.01);男性、女性有效率分别为76.0%、7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2,P〉0.05);〈60周岁者与≥60周岁者有效率分别为74.5%、7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31,P〉0.05)。结论发热及脾大是影响血液病患者首次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因素。
- 程骁赪张晓黎叶娴石晓菁李汉冲
- 关键词:血液病血小板输注
- 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一种新方法——造血干细胞移植
- 2001年
-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由体内免疫系统紊乱而引起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AID)。常规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CY)、硫唑嘌呤、环孢素A及中医中药等方法来调节免疫系统,可部分抑制疾病活动,但不能治愈。近十年来,有研究表明,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SLE可能是一种干细胞疾病,因此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将成为一种潜在的治疗手段。
- 程骁赪李汉冲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造血干细胞移植动物实验自身免疫性疾病
-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血清和尿新喋呤的表达与疗效的关系
- 2005年
- 目的研究血清和尿新喋呤表达水平与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27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和尿中的新喋呤含量,并分析治疗前血清和尿中的新喋呤水平与患者疗效的关系。结果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患者的治疗前后的血清和尿新喋呤水平均低于稳定和进展组(P<0.05);治疗前后血清与尿新喋呤水平均高度相关(r=0.80、0.82,P<0.05)。结论治疗前血清和尿新喋呤水平可作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的预测指标,尿液检测更加方便。
- 程骁赪张日李汉冲谭洁
-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新喋呤血清
-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血清新喋呤水平检测临床意义
- 2003年
- 目的检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血清新喋呤(Npt)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6例NHL患者血清Npt水平,其中初发未治32例,复发难治14例,低度恶性11例,中度恶性16例,高度恶性19例。Ⅰ+Ⅱ期19例,Ⅲ+Ⅳ期27例,对初发未治NHL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pt水平进行了动态观察。正常对照组21例。结果NHL患者血清Npt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恶性程度越高,其血清Npt水平越高。Ⅲ+Ⅳ期NHL患者血清Npt水平显著高于Ⅰ+Ⅱ期。初发未治NHL患者经有效治疗达完全缓解(CR)和部分缓解(PR)时,血清NPt水平明显下降。结论血清Npt水平与NHL的肿瘤负荷和疾病状态有关,同时在病情监测及疗效判定方面可能为一个有用的指标。
- 李汉冲谭洁程骁赪
-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新喋呤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血清和尿新喋呤的表达研究
- 2005年
- 为了研究血清和尿液中新喋呤、血清LDH和β2微球蛋白的表达水平与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的相关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27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和尿液中的新喋呤含量,同时检测血清LDH水平和血清β2微球蛋白含量,分析比较治疗前血清和尿液中的新喋呤水平、血清LDH、β2微球蛋白与患者疗效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和尿液中新喋呤水平、血清LDH、β2微球蛋白值均明显低于稳定和进展组患者(P<0.05)。结论:治疗前血清和尿液中新喋呤值、血清LDH、β2微球蛋白值均可作为预测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的重要指标,其中检测尿液中新喋呤值更为稳定和方便。
- 程骁赪李汉冲张日谭洁
-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新喋呤LDHΒ2-微球蛋白
- 沙利度胺治疗初诊及冒烟型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进展
- 2005年
- 沙利度胺(thalidomide,反应停)于上世纪50年代末作为镇静止吐药用于治疗妊娠反应,因明显的胎儿致畸作用于1962年被禁用。但近年来研究表明,沙利度胺具有抗血管新生及免疫调节等作用,而用于肿瘤的治疗。本文对沙利度胺在初诊及冒烟型多发性骨髓瘤(MM)治疗中的进展作一综述。
- 程骁赪李汉冲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初诊抗血管新生妊娠反应致畸作用反应停
- 用唑来膦酸钠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效果探析
- 2018年
- 目的:探讨用唑来膦酸钠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效果。方法:对近年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收治的74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74例患者随机分为曲马多组和唑来膦酸钠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用唑来膦酸钠对唑来膦酸钠组患者进行治疗,用曲马多对曲马多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血钙的水平、全身骨骼疼痛症状的评分及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经治疗,唑来膦酸钠组患者血钙的水平和全身骨骼疼痛症状的评分均低于曲马多组患者(P<0.05),其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曲马多组患者(P<0.05)。结论:临床上在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用唑来膦酸钠对其进行治疗,能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改善其血钙的水平,减轻其全身骨骼疼痛的症状。
- 周越张晓黎叶娴程骁赪石晓菁刘清
- 关键词:唑来膦酸钠多发性骨髓瘤曲马多血钙
- 沙利度胺治疗初诊及冒烟型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进展
- 2005年
- 程骁赪李汉冲
- 关键词:沙利度胺多发性骨髓瘤药物疗法
- 继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研究进展
- 2025年
- 继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sAML)包含继发于先前有血液系统肿瘤基础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HDAML)和有恶性肿瘤放化疗病史的治疗相关性白血病(t-AML)两类。sAML是一类异质性很强的疾病,通常预示着较差的预后,生存期短,治疗方案有限,以阿糖胞苷为基础的传统治疗方案如“7+3”方案总体有效率较低,新的治疗选择亟待突破。本文就近几年对于该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进展进行综述。
- 秦嘉琦程骁赪周越刘清刘俊秀石晓菁
-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继发性白血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