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铁军
- 作品数:40 被引量:60H指数:4
- 供职机构: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战后日本的新中国研究
- 2007年
- 本文以战后至1972年9月中日邦交正常化前的日本学术界对于新中国的研究史为研究对象,以日本学术界对新中国政治体制、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成就、合作社和人民公社、毛泽东思想的研究和考察以及文化大革命的研究为线索,分析了中日邦交正常化前日本学术界对于中国的研究概要。以此,试图分析战后日本学术界的中国观和中国研究的方式、理论。
- 王铁军
- 关键词:中国观
- 战后日本学术界的近现代中国史观被引量:1
- 2011年
- 本文拟以战后日本学术界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中的主要研究问题、从事研究的学者、主要成就等为研究对象和研究线索,试图厘清战后日本学术界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的主要趋向、主要学术成就以及研究方法论,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战后日本学术界对于近现代中国的史学观。
- 王铁军
-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
- 日俄战争时期的日军战俘政策
- 王铁军
- 战前日本文官官僚制度特征
- 2008年
- 战后日本的官僚制度虽然是在战前日本的官僚制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官僚体系,两者之间存在着历史传承上的必然联系。但战前日本的官僚制度与战后日本的官僚体系相比较,两者之间还存在着明显的差别,这种差别或不同就构成了战前日本官僚制度的特征或特点。
- 王铁军
- 关键词:官僚体系战前官僚制度文官历史传承
- 明治初中期政局与日本文官官僚制度的确立被引量:2
- 2007年
- 本文以太政官时期的官僚的任用、《文官试验试补及见习规则》以及《文官任用令》为线索,探讨和研究了近代日本文官制度的确立与明治初中期政局中藩阀、政党以及日本内阁建立的内在联系,并提出了近代日本文官集团,从一开始就与日本的政局-藩阀政治、政党制度以及议会和内阁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的观点;近代日本文官不仅仅包含有经过文官考试而成为职业文官的集团,也包括着随政局变动而更迭的文官官僚。
- 王铁军
- 关键词:党人
- 张学良的对日外交析论——以“皇姑屯事件”“中村事件”中对日外交策略为中心被引量:1
- 2018年
- 1928年张学良作为东北最高负责人,在处理"皇姑屯事件"与"中村事件"中,遵循"力避冲突"的主要原则,斗智斗勇地与日周旋,成功地化解了张作霖被害后被动的东北政局,维护了地区稳定,同时排除日本势力干扰实现东北易帜和国家统一,取得对日外交战略上的成功。然而张学良在对日外交中也确有一定失策,其表现为:没有利用新闻媒体制造舆论向日本施压;其难以克服的恐日症思维在与日本交涉中难有进一步的作为;不善于打外交牌错失交涉资本,因此造成对日外交的诸多困难。张学良"隐忍"的外交方针造成日本方面对张学良政府软弱的判断,为此后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埋下伏笔。
- 王铁军
- 关键词:对日外交
- 日本关东都督府的东北调查
- 2013年
- 本文以日俄战争日本在辽东半岛租借地设立的关东都督府为研究对象,以档案文献资料中记录的关东都督府对东北调查文献为研究中心,探讨了关东都督府对中国东北军事、农业、工业、矿山、森林资源、交通、货币金融等方面的调查规模、范围及东北调查背景。
- 王铁军
- 日军战俘政策历史述论被引量:1
- 2010年
- 二战时期的日军战俘政策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同当时日军所奉行的战争政策背景直接相关。更为主要的是,二战时期日军的战俘政策本身也有其历史的渊源。文章以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时期的日军战俘政策的历史为研究线索,试图通过探讨日军战俘政策的产生及其在二战时期的演变,来透视二战时期日军对待英美盟军战俘和我军战俘政策所存在的差别待遇的历史起点和演变过程。
- 王铁军
- 关键词: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二战
- 当今日本右翼势力分析被引量:4
- 2006年
- 日本右翼势力的发展,与欧洲右翼势力的发展相比,既有共同之处,亦有其独特轨迹。而当今日本右翼势力的发展,则与当代日本政治、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冷战结束后,日本右翼势力的组织构成、理论走向也发生了变化,近十几年来日本经济低迷也是日本右翼势力滋生的一个背景。此外,日本右翼势力试图以所谓的“中国威胁论”、“不信中国”,来为日本宪改和加强日本重新军事化提供理论依据。当今日本右翼势力的另一个变化就是,由“街头右翼”开始走向“理论右翼”。这些变化,是我们今后应当长期关注的。
- 王铁军
- 关键词:日本右翼势力日本政治
- 日军“奉天俘虏收容所”的信函检查与对美情报收集被引量:3
- 2009年
- 焦润明王铁军
- 关键词:情报收集收容所信函俘虏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