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一
- 作品数:18 被引量:34H指数:3
- 供职机构: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肝切除时不同入肝血流阻断方法对残肝再生过程中CyclinD1和IL6的影响
- 目的
通过比较经保留半肝动脉血供的入肝血流阻断方法、半肝血流阻断方法和Pringle法干预过的动物,分别建立经典的70/%肝切除肝再生动物模型,重点分析保留半肝动脉血供的入肝血流阻断方法对大鼠残肝细胞再生过程...
- 王超一
- 关键词:肝切除肝门血流阻断CYCLIND1
- 文献传递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阑尾周围脓肿临床效果比较
- 2016年
-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阑尾周围脓肿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腹腔镜下及开腹手术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病例73例,比较两组之间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阑尾一期切除率及住院天数。结果:腔镜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阑尾一期切除率高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阑尾周围脓肿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手术。
- 王超一
- 关键词:腹腔镜阑尾周围脓肿开腹手术
- 肝切除时不同入肝血流阻断方法对残肝再生过程中CyclinD1和IL6的影响
- 目的 通过比较经保留半肝动脉血供的入肝血流阻断方法、半肝血流阻断方法和Pringle法干预,分别建立经典的70%肝切除肝再生动物模型,分析三种肝血流阻断方法对大鼠残肝细胞再生过程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
- 赵闯王超一戴朝六
- 109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胆总管I期缝合术的治疗体会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胆总管I期缝合术治疗胆石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4年3月至2011年1月109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胆总管I期缝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9例患者均成功施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胆总管I期缝合术,均痊愈出院,无并发症;住院时间5~18 d,平均7.4 d。结论:严格把握适应症,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胆总管I期缝合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胆石症的方法。
- 纪红宇朱宏王超一
- 关键词:腹腔镜胆总管结石胆道探查
- 参附与氯化钆联合应用对硬化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 目的肝切除术、肝移植术中出现的缺血再灌注(I/R)损伤是制约肝脏外科发展的'瓶颈'。同时,我国是肝癌高发区,肝癌患者中合并肝硬化者达85%以上。硬化肝脏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更差,术后更易造成肝功衰竭。因此,如何减轻硬化肝脏...
- 赵闯戴朝六王超一李小东薛今琦
- 关键词: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氯化钆
- 肝硬化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肝细胞死亡方式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研究肝硬化大鼠肝缺血再灌注(I/R)损伤时肝细胞死亡的主要方式。方法采用四氯化碳复合法制作肝硬化大鼠模型,将肝硬化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O)组和I/R组,I/R组建立70%肝I/R模型,并于再灌注后0、1、6、24、48 h取材。比较各组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肝细胞钠钾ATP酶、钙ATP酶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细胞胀亡和凋亡百分比,电镜观察肝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与SO组相比,I/R组再灌注后血清ALT、AST水平显著升高(P<0.05),6 h达高峰,后逐渐下降;肝细胞钠钾ATP酶、钙ATP酶活性显著下降(P<0.05),于再灌注1 h达低谷,后逐渐恢复;再灌注早期(6 h内)肝细胞死亡方式以胀亡为主,后期(24 h后)凋亡细胞逐渐增多;电镜下可见典型胀亡和凋亡改变。结论胀亡是肝硬化大鼠肝脏I/R损伤肝细胞死亡的主要方式,肝功能损伤与胀亡密切相关。
- 赵闯戴朝六徐锋鞠新华李小东王超一
- 关键词:肝硬化再灌注损伤胀亡凋亡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16
- 2016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为208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107例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腔镜组),101例行开腹手术(开腹组),观察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感、肛门排气时间、引流管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总费用、切口感染率、结石残余率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手术效果、治疗费用、术后主要并发症(切口感染率、结石残余率)与传统开腹手术相似,但腹腔镜手术具有患者创伤小、康复快的优点,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 王超一
-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腹腔镜检查胆道镜检查
- 参附与氯化钆联合应用对硬化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 目的 肝切除术、肝移植术中出现的缺血再灌注(I/R)损伤是制约肝脏外科发展的"瓶颈".我国肝癌患者中合并肝硬化者达85%以上,硬化肝脏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更差,术后更易造成肝功衰竭.本实验通过参附注射液(SF)与氯化钆(G...
- 赵闯戴朝六王超一李小东
- 腹腔镜疝修补术与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比较
- 2016年
- 目的比较腹腔镜疝修补术与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3月至2014年9月进行疝修补术患者534例,其中腹腔镜疝修补术(病例组)278例,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256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病例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排气时间、术后镇痛药物应用率、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术后切口感染率、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与无张力疝修补术相比腹腔镜疝修补术具有切口小、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熟练掌握腹腔镜技术的前提下并不增加手术难度及手术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王超一
- 关键词:腹腔镜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并发症
-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Ⅰ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中长期随访报告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Ⅰ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中长期效果。方法 2005年1月~2010年12月对89例胆总管结石常规四孔法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及胆总管探查,钬激光碎石联合胆道镜取石,5-0或4-0可吸收带针线8字或连续扣锁缝合胆总管。结果手术时间80~210 min,平均110 min;术中出血量20~220 ml,平均50 ml。术后胆漏6例(60~150 ml/d),经保守治疗后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4~8 d,平均5.1 d;余83例均在术后3~4 d拔除腹腔引流管;无大出血及胆管损伤。85例随访1~6年,平均3.2年,其中随访1~3年32例,>3~5年40例,>5年13例:9例有上腹部疼痛史1~2次,未经治疗自行缓解;12例因腹痛就诊1次,其中7例诊断为胆系感染,经抗炎治疗后好转,另外5例术后8~38个月(平均15个月)胆总管结石复发,其中2例胆总管结石<1.0 cm行EST,3例因结石较大或多枚开腹手术治疗,预后均良好;术后肝功能正常76例,轻度肝功能损害7例,重度度肝功能损害2例;超声检查示63例胆总管直径<1.5 cm,22例胆总管直径≥1.5 cm,其中2例胆总管直径≥2.0 cm经手术证实为胆总管多枚结石复发。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Ⅰ期缝合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应严格把握适应证,术中取净结石。
- 纪红宇朱宏刘艳芳王超一
- 关键词:腹腔镜胆总管结石胆总管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