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海东

作品数:22 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邯郸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5篇细胞
  • 8篇肿瘤
  • 8篇CIK细胞
  • 7篇免疫
  • 5篇杀伤
  • 3篇体内外
  • 3篇小细胞
  • 3篇抗肿瘤
  • 3篇非小细胞
  • 3篇肺癌
  • 3篇CIK
  • 2篇多糖
  • 2篇制剂
  • 2篇杀伤效应
  • 2篇生长因子受体
  • 2篇受体
  • 2篇术后
  • 2篇突变
  • 2篇细胞肺癌
  • 2篇细胞株

机构

  • 21篇邯郸市中心医...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21篇王海东
  • 16篇霍红旗
  • 11篇刘爱民
  • 11篇张灿
  • 5篇要跟东
  • 4篇李鹏
  • 4篇高书涛
  • 4篇杨荣秉
  • 3篇游志鑫
  • 3篇周淑杰
  • 2篇尹培
  • 2篇刘春海
  • 2篇赵改花
  • 1篇冯小伟
  • 1篇柴鹏
  • 1篇苏丽
  • 1篇栗瑞敏
  • 1篇胡永利
  • 1篇李晓燕
  • 1篇赵文申

传媒

  • 3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癌变.畸变....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老年医学与保...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国免疫学会...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4
  • 2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08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IK联合黄芪多糖对Hela细胞体内外杀伤效应的研究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killer,CIK)联合中药黄芪多糖对宫颈癌细胞Hela的体内外杀伤效应。方法:采集10名健康人外周静脉血单个核细胞,定向诱导培养CIK细胞,观察黄芪多...
杨荣秉王海东高书涛霍红旗
关键词:CIK细胞黄芪多糖
文献传递
河北冀南地区84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驱动基因突变情况及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河北冀南地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驱动基因突变情况,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3年1月-2024年2月就诊于邯郸市中心医院的842例NSCLC患者,采用二代测序(NGS)技术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KRAS)、肿瘤蛋白53(TP53)等50种肺癌发生发展相关基因,汇总基因突变频率并分析其与临床特征间的关系。结果共检出15种突变基因,840个突变位点,以EGFR、KRAS、TP53最为常见,分别占62.14%、12.98%、12.02%;842例NSCLC样本中74.70%(629/842)发生突变,单基因突变患者505例(59.98%),以EGFR(67.52%)、KRAS(17.03%)和ALK(3.76%)为主;携带2个及以上突变基因患者124例(14.72%),EGFR+TP53共突变(55.64%)频率最高;EGFR突变多集中于18~21外显子,热点突变21号外显子L858R点突变(44.25%)和19号外显子缺失(19del)(31.42%)占75.67%,好发于<65岁、女性、无吸烟史、腺癌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KRAS突变好发于男性、有吸烟史、腺癌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P53突变好发于<65岁、非腺癌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LK突变好发于<65岁、腺癌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EGFR、KRAS、TP53为冀南地区NSCLC患者突变频率较高的基因,突变类型与临床特征具有一定相关性;EGFR存在双位点突变现象,部分患者可发生多基因共突变;NGS技术可同时揭示多种驱动基因特征,为靶向治疗、耐药检测和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周淑杰宋晓明杨颖王海东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基因突变
检测癌症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评估化疗药物敏感性的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基于众多文献报道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化疗药敏测定中癌细胞抑制率与外周血淋巴细胞抑制率呈正相关性,探讨MTT法预制检测板在检测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药物敏感性中的价值,以指导临床化疗用药。方法应用泰伦公司生产的预制检测板,对75例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20种药物的药敏检测,操作方法按说明书进行。结果39例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由高到低前5名依次为:卡氮芥(BCNU),紫杉醇(PTX),阿霉素(ADM),长春瑞滨(NVB)和表阿霉素(e-ADM);25例乳腺癌患者血淋巴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性,前5名依次为BCNU,PTX,NVB,ADM和米托蒽醌(MIT);11例胃癌患者血淋巴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性,前5名依次为PTX,ADM,BCNU,eADM和阿糖胞苷(Ara-C)。结论该MTT法预制检测板适用于癌患者药物敏感性试验,对临床癌患者个体化化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霍红旗刘爱民李鹏王海东
关键词:抗肿瘤化疗药物敏感试验淋巴细胞
CIK细胞联合粉防已碱对结肠癌SW620细胞株杀伤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联合中药粉防已碱(Tetrandrine,Tet)对结肠癌SW620细胞株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采集6名健康人外周静脉血单个核细胞...
杨荣秉王海东高书涛霍红旗
关键词:CIK细胞结肠癌粉防已碱
文献传递
CIK细胞对结肠癌SW620和LOVO细胞株的杀伤作用观察
2011年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 IK细胞)对结肠癌SW 620和LOVO细胞株的杀伤作用。方法无菌采集健康人和结肠癌患者外周血,诱导制备C IK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者细胞表型。将健康人、结肠癌患者来源的C IK细胞分别以20∶1、10∶1的效靶比作用于结肠癌SW 620、LOVO细胞株,测算杀伤活性。结果用健康人来源的C IK细胞处理SW 620细胞,效靶比为20∶1时的杀伤活性为80.86%±6.08%,10∶1时为78.00%±7.63%;处理LOVO细胞,效靶比为20∶1时的杀伤活性为86.13%±6.97%,10∶1时为82.15%±6.60%。用结肠癌患者来源的C IK细胞处理SW 620细胞,效靶比为20∶1时的杀伤活性为63.36%±5.26%,10∶1时为65.35%±6.28%;处理LOVO细胞,效靶比为20∶1时的杀伤活性为60.33%±4.09%,10∶1时为55.16%±5.82%。相同靶细胞和相同效靶比下健康人来源的C IK细胞的杀伤活性明显高于结肠癌来源的C IK细胞(P均<0.05)。结论健康人、结肠癌患者来源的C IK细胞对结肠癌SW 620、LOVO细胞均有杀伤作用。健康人来源的C IK细胞对结肠癌SW 620、LOVO细胞株的杀伤作用更强。
要跟东刘爱民霍红旗张灿王海东
关键词:大肠肿瘤结肠癌
乳腺癌FDG摄取与VEGF、p53表达在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脱氧葡萄糖(fluorodeoxyglucose,FDG)摄取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p53表达在淋巴结转移中的关系。方法选取经手术证实的乳腺癌患者92例,术前均进行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CT全身检查,并记录所有肿瘤组织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maximal standard uptake value,SUVmax)。术后切除的乳腺癌组织均进行VEGF和p53表达检测,计算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乳腺癌组织的VEGF和p53表达阳性率。分析乳腺癌FDG摄取与VEGF、p53表达在淋巴结转移中的关系。结果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VEGF和p53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VEGF与p53的表达有相关性(r_s=0.563,P=0.000),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VEGF与p53的表达有相关性(r_s=0.430,P=0.000)。随VEGF和p53阳性表达增强,乳腺癌组织摄取FDG的SUVmax逐渐增高(P<0.05)。在乳腺癌组织中,SUVmax与VEGF、p53表达呈正相关(r_s=0.730,P=0.019,r_s=0.610,P=0.035)。结论 VEGF、p53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有关,两者可能有协同作用,乳腺癌FDG摄取可反映淋巴结的生成及肿瘤的侵袭能力,并反映肿瘤更多的生物学特性。
尹培刘浩霍红旗王海东游志鑫赵改花
关键词:脱氧葡萄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CIK细胞在肿瘤生物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要跟东刘爱民霍红旗赵运果苏丽张灿王海东胡永利张继光李鹏
课题研究如何于体外有效地培养肿瘤患者的CIK细胞,通过多代的传代培养使其数量达到足够的数量级,能够有效地应用于肿瘤的治疗,从而达到提高肿瘤患者的身体素质、改善生存质量、预防肿瘤扩散及复发等一系列目的。肿瘤的传统治疗手段,...
关键词:
关键词:肿瘤治疗生物治疗免疫系统
早期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术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
2019年
分析术后给予食管癌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对其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效果。方法:以2016年3月~2018年3月间,本院收治的92例食管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征求患者及其家属意见后,按患者入院顺序编号后,抽签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给予肠外营养,研究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当日及术后7日的细胞免疫功能指标。结果:经营养干预,两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有所改善,患者CD3+、CD4+、CD8+以及NK等细胞免疫指标水平均明显提高,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提升幅度更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食管癌手术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更利于患者恢复,是理想的营养支持方式,值得推广。
霍红旗刘爱民王海东张灿
关键词:早期肠内营养食管癌
中药制剂对免疫功能促进作用研究
2018年
在人体当中有很多疾病的出现是因为人体里的免疫功能出现紊乱现象,人体免疫系统主要的作用就是可以将人体内部病原生物或者是化学因子等进行清除,并以此来确保人体免疫系统的稳定。在医学疾病的传统认知当中疾病的出现、发展等都与人体免疫能力有着紧密的关系,根据相关部门研究发现有许多种中药自身就有着可以促进人体免疫能力的作用,所以将现代免疫学与中医中药进行相互结合来为人体免疫功能进行促进。以下本文主要针对中药制剂对免疫功能的促进作用进行分析。
霍红旗刘爱民王海东张灿
关键词:中药制剂免疫功能
血糖对PET/CT检查中脑肝摄取^(18)F-FDG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中血糖对脑肝摄取的影响及其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核医学科行^(18)F-FDG PET/CT检查的患者或体检者共193例,以空腹血糖水平分为3组:健康组、稍高血糖组、高血糖组,3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体质量、注射剂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部显像按图像质量由差到好分为0级、1级、2级、3级。排除患有脑部及肝脏恶性肿瘤、严重脑梗死或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肝功能不全及肝脓肿等影响脑组织或肝脏正常摄取者。对不同空腹血糖水平下的脑部及肝脏显像规律进行比较。结果高血糖组与健康组及稍高血糖组比较,脑部图像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糖组中近30%的脑组织图像质量呈0级,随着血糖水平的降低,脑组织图像质量2、3级比例升高;健康组中脑组织图像质量3级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2组;随着空腹血糖水平的升高,脑组织对^(18)F-FDG摄取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值逐渐降低,其值与血糖水平呈反比;肝脏的SUVmax随着空腹血糖水平的增高而增高。结论血糖水平能影响人体脑组织及肝脏对18 F-FDG的摄取。随着血糖水平升高脑组织、肝脏图像质量变差,反之可得到较高质量的图像。在行18 F-FDG PET/CT检查前,患者正确认识和控制血糖水平,对提高^(18)F-FDG PET/CT图像质量、减少由此造成的误诊及漏诊有临床应用价值。
刘春海冯小伟王海东栗瑞敏张云陈永杰杜文霞
关键词:血糖阈值肿瘤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