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斌

作品数:20 被引量:101H指数:5
供职机构:天津市环湖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天津市科技计划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细胞
  • 8篇肿瘤
  • 5篇化疗
  • 5篇肺癌
  • 4篇脑膜
  • 3篇动脉灌注
  • 3篇动脉灌注化疗
  • 3篇血管
  • 3篇晚期
  • 3篇细胞肺癌
  • 3篇脑膜转移
  • 3篇胶质
  • 3篇灌注
  • 3篇灌注化疗
  • 3篇穿刺
  • 2篇荧光
  • 2篇肿瘤细胞
  • 2篇肿瘤循环细胞
  • 2篇肿瘤组织
  • 2篇细胞瘤

机构

  • 19篇天津市环湖医...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19篇王斌
  • 13篇李金铎
  • 13篇姜镕
  • 13篇孙立伟
  • 13篇马春华
  • 12篇吕远
  • 4篇穆宁
  • 1篇朱子龙
  • 1篇王金环
  • 1篇周慧
  • 1篇司同国
  • 1篇陈博年
  • 1篇张学斌
  • 1篇王斌

传媒

  • 3篇中国现代神经...
  • 2篇中国肺癌杂志
  • 1篇中华内分泌代...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天津医药
  • 1篇中草药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岭南现代临床...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中华介入放射...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颅内间变性血管外皮瘤合并肺部多发性转移一例被引量:5
2016年
患者女性,51岁,主因右侧小脑半球和小脑蚓部血管外皮瘤(HPC)切除术后10年、左侧小脑半球和小脑蚓部血管外皮瘤切除术后3年,肿瘤肺部转移7个月,头痛伴言语不清2个月,于2014年3月3日入院。患者10年前(2004年4月28日)主因“头痛2周”于当地医院行头部CT检查发现右侧小脑占位性病变。于2004年5月2日至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诊断与治疗,入院后头部MRI增强扫描显示,右侧小脑半球和小脑蚓部占位性病变,考虑脑膜瘤。
马春华张学斌姜镕吕远李金铎王斌孙立伟
关键词:血管外皮细胞瘤脑疾病
一种新的富集并计数肺癌脑膜转移患者脑脊液中恶性肿瘤细胞的方法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通过观察肿瘤标志物免疫荧光染色-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平台(TM-iFISH)富集并计数肺癌脑膜转移患者脑脊液中的恶性肿瘤细胞,探讨一种新的检测脑脊液中恶性肿瘤细胞的方法。方法选取6例经脑脊液细胞学或头增强MRI扫描确诊的肺癌脑膜转移患者,每例患者经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20 mL(共10份),其中7.5 mL应用TM-iFISH技术富集并计数脑脊液中的恶性肿瘤细胞,10 mL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2.5 mL行脑脊液生物化学检查。结果10份脑脊液标本均顺利完成上述检测,其中7份标本通过TM-iFISH技术计数示肿瘤细胞数为3~1823个/7.5 mL脑脊液,3份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发现肿瘤细胞,9份脑脊液生物化学检查结果蛋白量高于正常值。3例患者治疗后应用TM-iFISH技术再次计数脑脊液恶性肿瘤细胞,2例患者计数较治疗前减少。结论 TM-iFISH技术可以富集并计数肺癌脑膜转移患者脑脊液中恶性肿瘤细胞,可能成为肺癌脑膜转移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方法。
马春华姜镕李金铎王斌孙立伟吕远
关键词:脑膜肿瘤循环细胞脑膜转移脑脊液
肺癌脑膜转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14年
脑膜转移是肺癌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患者预后极差。脑膜转移患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表现为脑、脑神经、脊神经受累症状。目前诊断主要依据肿瘤病史、临床症状、增强核磁共振(magnetic resnance image,MRI)扫描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近年来新的检测方式在临床上不断涌现,明显提高了脑膜转移的早期发现率,但肺癌脑膜转移的综合治疗疗效仍不令人满意。本文就肺癌脑膜转移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疗效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马春华姜镕李金铎王斌孙立伟吕远
关键词:肺肿瘤脑膜转移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静脉持续泵入联合窗口期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肺鳞癌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7
2015年
背景与目的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本研究旨在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静脉持续泵入联合窗口期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肺鳞癌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4年2月-2015年1月10例经细胞学或组织学病理确诊的IIIb期-IV期的肺鳞癌患者采用持续静脉泵入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窗口期动脉灌注化疗与10例同期住院接受单纯动脉灌注化疗的IIIb期-IV期的肺鳞癌患者比较,联合治疗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剂量均为30 mg/d,持续静脉泵入,d1-d7,在第4天血管正常化窗口期接受动脉灌注化疗,灌注化疗采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化疗方案,单纯治疗组动脉灌注化疗方案同联合治疗组。每4周为1周期,连续治疗2个周期后4周行近期疗效评价及药物不良反应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2次以上治疗,联合治疗组有效率(response rate,RR)为70.0%,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90.0%,单纯治疗组RR为50.0%,DCR为7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0,P=0.582)。两组的药物不良反应轻微,主要为1级-2级胃肠道反应和血液毒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9,P=0.628)。联合治疗组1例患者发生1级心脏毒性。两组患者未发生3级以上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静脉持续泵入联合窗口期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肺鳞癌近期疗效明显,患者耐受性良好,且不良反应轻微。
吕远姜镕马春华李金铎王斌孙立伟穆宁
关键词: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动脉灌注化疗
奥美拉唑在非小细胞肺癌化疗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8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41),2组均给予含铂两药联合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在化疗第1天给予常规止吐托烷...
李金铎姜镕王斌马春华孙立伟吕远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奥美拉唑胃肠道反应
文献传递
免疫FISH技术检测脑脊液中循环肿瘤细胞在肺癌脑膜转移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免疫FISH技术检测脑脊液中肿瘤细胞在肺癌脑膜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免疫FISH技术平台检测16例肺癌脑膜转移患者以及8例脑部非肿瘤疾病患者的脑脊液中循环肿瘤细胞。脑膜转移患者根据神经系统症状、增强MRI检查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确诊。结果:肺癌脑膜转移患者的循环肿瘤细胞数目明显高于脑部非肿瘤疾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确定满足正确诊断指数(Youden指数)最大值的临界点为脑脊液循环肿瘤细胞检测阳性的判定标准,循环肿瘤细胞为1个/7.5 m L脑脊液时曲线下面积(AUC)为0.875,AUC 95%CI为0.705~1.000,诊断的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100%,有效性为83.3%,阳性预测值为100.0%,阴性预测值为66.7%。结论:免疫FISH技术检测脑脊液中循环肿瘤细胞对于肺癌脑膜转移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马春华姜镕吕远穆宁李金铎王斌孙立伟
关键词:循环肿瘤细胞肺癌脑膜转移免疫荧光
脑脊液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脑膜转移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36
2014年
目的 初步探讨脑脊液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技术在非小细胞肺癌脑膜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共5例经脑脊液细胞学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膜转移患者,腰椎穿刺采集脑脊液后分别行肿瘤标志物免疫荧光染色-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TM-iFISH)、脑脊液细胞学和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 TM-iFISH检测显示脑脊液循环肿瘤细胞数目为18~ 1823个/7.50 ml,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仅2例发现肿瘤细胞,肿瘤标志物检测5例均高于血清正常值范围.MRI增强扫描可见脑膜转移癌之典型征象.结论 TM-iFISH技术用于检测脑脊液中恶性肿瘤细胞较传统方法具有一定优势,可能成为一种新的脑脊液肿瘤细胞检测方法,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尚待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证实.
姜镕马春华朱子龙李金铎王斌孙立伟吕远
关键词:肿瘤循环细胞脑脊髓液脑膜肿瘤
一种肿瘤组织用穿刺活检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穿刺活检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肿瘤组织用穿刺活检装置,包括连接架与穿刺针,所述连接架的左侧固定安装有穿刺针,所述连接架的外部活动安装有拉块,所述连接架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与拉块固定连接的吸取组件,所述连接架的外...
王斌杨福雪
术前Hook-wire导丝定位的肺部磨玻璃结节临床病理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评价术前Hook-wire导丝定位的肺部磨玻璃结节(ground glass opacity,GGO)临床、影像特征与病理的关系。方法收集83例GGO患者的临床、影像与术后病理资料,分析单纯磨玻璃病变(pure ground glass opacity,pGGO)与混合磨玻璃病变(mixed ground glass opacity,mGGO)的临床、影像特征与病理之间的联系。结果 83个病灶(pGGO 36例,mGGO 47例)均导丝定位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对比分析发现mGGO中浸润性腺癌(IAC)患者比例明显高于pGGO(21.7%vs 7.2%,P=0.004);而且mGGO组直径大于1 cm者IAC患者比例明显高于直径小于1 cm者(29.8%vs 8.4%,P=0.003);年龄、性别、位置分布与病理类型无明显差别。结论 mGGO中IAC患者比例明显高于pGGO;结节直径≥cm的mGGO患者需采取积极的治疗方案。
王斌张浩楠高炜张炜浩徐彦邢文阁司同国
关键词:病理
P53、EGFR、VEGF在胶质母细胞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7年
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在世界范围内,是成人最常见且恶性程度最高的原发性脑肿瘤。尽管手术、常规放射治疗、化疗治疗,甚至三者联合治疗,均取得较大的进展,但是患者生存期仍未见明显提高。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发展,人们对胶质母细胞瘤的发病机制和诊断治疗的研究已经进入基因水平。目前P53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肿瘤研究的热点,它们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到不同的作用,为我们在GBM的靶向治疗中提供了方向。现就这三种基因在胶质母细胞瘤中表达情况、作用及以这三种基因为靶点的靶向治疗情况作以综述。
孙立伟姜镕李金铎王斌马春华吕远穆宁
关键词:胶质母细胞瘤P53基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靶向治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