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慧芬

作品数:23 被引量:215H指数:9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日友好医院院级科研课题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7篇反流
  • 6篇食管
  • 5篇食管反流
  • 5篇综合征
  • 5篇胃食管
  • 5篇胃食管反流
  • 4篇易激综合征
  • 4篇食管动力
  • 4篇流病
  • 4篇功能性消化不...
  • 4篇肠易激
  • 4篇肠易激综合征
  • 3篇心理
  • 3篇食管测压
  • 3篇胃肠
  • 3篇老年
  • 3篇功能性消化不...
  • 3篇腹泻型
  • 3篇腹泻型肠易激...
  • 3篇病理

机构

  • 23篇中日友好医院
  • 5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秦皇岛市第一...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北京大学中日...

作者

  • 23篇王慧芬
  • 11篇杜时雨
  • 10篇王淼
  • 9篇张艳丽
  • 8篇姚树坤
  • 7篇张艳丽
  • 6篇刘芳
  • 3篇秦耿
  • 3篇白如雪
  • 3篇赵洪川
  • 3篇郭文娟
  • 2篇魏薇
  • 2篇魏薇
  • 2篇吴晓敏
  • 1篇吕秋萍
  • 1篇赵建辉
  • 1篇江薇
  • 1篇于康
  • 1篇程靖宁
  • 1篇王秀红

传媒

  • 3篇中日友好医院...
  • 3篇2013中华...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胃肠病学和肝...
  • 2篇疑难病杂志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中国临床保健...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世界中西医结...
  • 1篇中华临床营养...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7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传输型便秘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25
2020年
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属于功能性肠病的一种,根据病生理特征,分为正常传输型便秘(normal transit constipation,NTC)、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排便障碍型便秘以及混合型便秘4型[1]。其中,STC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临床类型。
王淼王慧静魏薇王慧芬张艳丽
关键词:慢传输型便秘病理生理机制功能性便秘排便障碍功能性肠病STC
有食管症状的特发性肌炎患者食管动力与肌酶谱及疾病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2025年
目的研究具有食管症状(吞咽困难、反流或烧心)的特发性肌炎(IIM)患者食管动力学,分析食管动力与肌酶谱、疾病临床活动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在中日友好医院确诊为IIM并有食管症状(吞咽困难、反流或烧心)的15例患者为IIM组,同期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GERD)且无免疫系统疾病的15例患者为GERD组。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食管动力学相关指标,分析IIM患者的疾病评分与食管压力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IIM组中只有吞咽困难症状的患者9例,既有吞咽困难又有反流的患者6例,肌酶谱升高的患者7例,肌酶谱正常的患者8例,患者的疾病总体活动度为(6.50±2.43)分,8个肌群徒手肌力试验为(63.87±17.41)分。所有IIM患者均进行胃镜检查,根据反流性食管炎的洛杉矶分级,正常食管黏膜、A级、B级患者分别为7例(46.67%)、7例(46.67%)、1例(6.67%)。IIM组的上食管括约肌静息压及上食管括约肌残余压均低于GERD组(均P<0.05),IIM组的食管体部蠕动性收缩比例低于GERD组(P=0.021),IIM组的食管体部无效收缩比例高于GERD组(P=0.037)。IIM患者的肌酸激酶(CK)值与食管症状呈负相关(P=0.039)。结论有食管症状的IIM患者存在上食管括约肌功能障碍、食管体部蠕动功能障碍;CK值越高,患者越容易表现为仅有吞咽困难的症状。
王慧芬江薇朱慧婷肖欣悦王淼张艳丽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吞咽障碍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患者26例临床分析
2018年
目的探讨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的临床特点、内镜下表现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性分析2005年9月—2016年11月中日友好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的26例EG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内镜下改变和治疗效果。其中男9例,女17例,年龄2~79(42.7±16.1)岁。结果(1)26例患者中,最常见的症状为腹痛19例(73.08%),其次为恶心、呕吐7例(26.92%),腹泻5例(19.23%);(2)所有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均升高,并且累及浆膜层的患者其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高于累及黏膜层的患者(51.11%±10.95%vs.19.15%±13.41%,t=5.60,P<0.05);(3)内镜下表现缺乏特异性,小肠为最常见的受累部位,在黏膜表现正常的部位活检也可见嗜酸性粒细胞浸润;(4)激素可缓解症状,并降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结论腹痛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提示该病,内镜检查需多部位活检,尤其是在十二指肠降段及末段回肠。
郭文娟杜时雨张艳丽王慧芬秦耿白如雪宋爱平姚树坤
关键词:嗜酸细胞性胃肠炎
肠道菌群调节联合肠内营养辅助治疗对老年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肠内营养辅助治疗对老年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的疗效及对肠黏膜屏障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SAP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1)和研究组(n=42),对照组给予肠内营养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肠黏膜屏障功能及肠道菌群情况,记录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14d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17%(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AO)水平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2组患者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未见药品不良反应。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肠内营养辅助治疗老年SAP,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机体肠黏膜屏障功能及肠道菌群状态,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有临床应用价值。
许颖颖王慧芬秦耿刘芳白如雪
关键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肠内营养急性重症胰腺炎肠黏膜屏障功能
急性胰腺炎患者胃肠动力紊乱与胃肠激素的关系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究急性胰腺炎患者胃肠激素与胃肠动力紊乱的关系。方法将我院接收的急性胰腺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病情程度分为重度组与轻度组,每组30例,同期择取3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进行分析对比。对比三组入院后各时间段MTL、5-HT、VIP水平与OTCC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入院后MTL水平均高于轻度组与重度组,轻度组入院后各时段MTL水平高于重度组(P<0.05);三组间第1天、第7天VIP比较(P<0.05);重度组第3天与第7天VIP水平比较明显降低,第7天VIP水平高于第3天;轻度组第1天与第7天VIP水平高于第3天(P<0.05);重度组第1天5-HT低于轻度组与对照组;三组第7天5-HT水平均无明显差异,重度组第3天与第7天5-HT水平无明显差异,但高于第1天(P<0.05),轻度组各时间段5-HT水平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各时间段OCTT比较对照组明显短于轻度组与重度组,重度组明显长于轻度组(P<0.05)。结论胃肠动力紊乱与胃肠激素均同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关;而其胃肠道动力紊乱与其胃肠激素异常也密切相关。
刘芳刘芳姚树坤王慧芬张艳丽杜时雨王淼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胃肠动力紊乱胃肠激素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与精神心理状况的研究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 观察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组的FD患者的精神心理状况。方法 对中日友好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的273例FD患者进行人口学特点统计,采用Zung氏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评价精神心理状态。结果 (1)在FD疾病症状谱方面,餐后饱胀在FD患者中发生比例最高,其次为嗳气及早饱。FD症状评分中可见餐后饱胀评分最高,其次为上腹痛、早饱和嗳气。(2)精神心理状况评价:女性与男性相比,SAS评分更高(46.47±10.33 vs 43.43±9.33,P=0.020)。年龄在50~59岁的FD患者SAS评分明显高于年龄〈30岁的患者(48.22±10.57 vs 42.88±11.56,P=0.039);前者的SDS评分也显著高于后者(0.54±0.11 vs 0.46±0.11,P=0.001)。离异或丧偶患者SAS评分及SDS均明显高于已婚患者(P=0.001)。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FD患者SAS评分明显低于初中以下的患者(40.40±10.68 vs 48.47±11.20,P=0.001)。FD的不同亚组之间进行比较发现,EPS组和PDS组之间的SAS评分及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PS+PDS组的SAS评分显著高于PDS组及EPS组(P=0.001),SDS评分显著高于单纯EPS组(P=0.004)。(3)FD症状与精神心理的相关性:上腹痛与SAS、SDS,上腹烧灼感与SAS,早饱感与SDS,呕吐与SAS,嗳气与SAS、SDS均存在直线相关,均呈正相关。结论 本研究资料来自一家三级综合医院,不同的人口学特征的FD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可能不同,其中女性患者、离异或丧偶患者和中年患者的SAS、SDS评分较高,而高学历患者的SAS、SDS评分较低。FD症状与SAS、SDS情绪有相关性,症状越重,SAS、SDS评分越高。
王慧芬姚树坤杜时雨刘芳王淼张艳丽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社会人口学特征焦虑抑郁
合并食管外症状的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2025年
目的比较合并或不合并食管外症状的老年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患者的临床特点、食管动力及反流特点。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2023年1—12月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消化科门诊的年龄≥60岁的GERD患者75例纳入本项研究,其中合并食管外症状患者43例[男23例、女20例,中位年龄69(66,75)岁],不合并食管外症状患者32例[男12例、女20例,中位年龄69(66,73.75)岁]。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及生活习惯以及共病情况,分析合并食管外症状谱特点,通过胃镜检查了解患者的反流性食管炎洛杉矶分类及胃食管阀瓣情况,通过高分辨食管测压及24 h pH+阻抗监测了解患者的食管动力学及反流情况。结果合并食管外症状组患者的吸烟率高于不合并食管外症状组[39.53%(17/43)比15.63%(5/32),P=0.039],不合并食管外症状组的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合并食管外症状组[41.86%(18/43)比65.63%(21/32),χ^(2)=4.151、P=0.042]。在合并食管外症状患者中,咽部症状出现的比例最高,为83.72%(36/43),其次为口腔症状,为32.56%(14/43),出现比例最低的为呼吸系统症状,为16.28%(7/43)。不合并食管外症状组的食管体部蠕动性收缩率显著高于合并食管外症状组[100%(100%,100%)比100%(80%,100%),Z=-2.671、P=0.008]。合并食管外症状组患者的非酸反流次数、食管近端反流比例较不合并食管外症状组患者均有增加[5.00(1.00,5.00)次比1.00(1.00,2.00)次,Z=-3.842、P<0.001;83.80%(65.60%,95.40%)比68.50%(59.08%,77.35%),Z=-2.037、P=0.042]。结论合并食管外症状的GERD患者吸烟率更高,食管体部蠕动功能更弱,食管近端反流比例及非酸反流次数更高。
王慧芬王淼杜时雨张艳丽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食管测压
功能性便秘患者结肠直肠肛门动力、直肠感觉功能及精神心理因素的研究
本文对功能性便秘患者结肠直肠肛门动力、直肠感觉功能及精神心理因素进行了研究。文章通过对此类便秘患者进行结肠传输试验、肛门直肠测压、直肠容量刺激,以及心理测试研究了此类便秘可能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并探讨了其治疗1个月后结直肠...
王慧芬
关键词:慢性便秘精神心理
文献传递
功能性便秘患者结直肠功能及精神心理因素的研究
目的:通过结肠传输试验、肛门直肠测压和心理测试评价功能性便秘患者的可能病理生理机制.方法:对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53例功能性便秘和22例健康对照组进行研究.本研究利用不透X线标志物测定全结肠通过时间及结肠节段通过时间,并...
王慧芬赵洪川杜时雨
关键词:功能性便秘心理分析
进餐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者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很多症状与进餐相关.该研究的目的是探讨FD的进餐相关症状在进餐前后随时间的变化,并探讨进餐相关症状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按照...
郭文娟张艳丽姚树坤王慧芬赵洪川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症发病机制临床病理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