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腹腔
  • 3篇后腹腔
  • 3篇腹腔镜
  • 2篇手术
  • 2篇后腹腔镜
  • 1篇医生
  • 1篇医师
  • 1篇有效性
  • 1篇远处转移
  • 1篇上段结石
  • 1篇肾癌
  • 1篇肾部分切除
  • 1篇肾部分切除术
  • 1篇手术效果
  • 1篇手术医生
  • 1篇输尿管
  • 1篇输尿管结石
  • 1篇输尿管切开
  • 1篇输尿管切开取...
  • 1篇输尿管切开取...

机构

  • 5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宁波市第一医...

作者

  • 5篇王军凯
  • 4篇徐丹枫
  • 3篇刘玉杉
  • 3篇崔心刚
  • 3篇高轶
  • 2篇阴雷
  • 2篇姚亚成
  • 2篇陈杰
  • 2篇陈露
  • 2篇李尧
  • 1篇陈明
  • 1篇任吉忠
  • 1篇干思舜
  • 1篇张东旭
  • 1篇张向民
  • 1篇车建平
  • 1篇叶剑青
  • 1篇闵志廉
  • 1篇王志军
  • 1篇曲发军

传媒

  • 2篇微创泌尿外科...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内生型肾癌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内生型肾癌患者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LPN)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内生型肾癌行LPN术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从手术情况、随访结果分析其安全性与有效性。结果28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108.2±19.3)min,术中热缺血时间(15.5±4.3)min,术中出血量〈50ml。在不借助腹腔镜超声的前提下,按照肾脏分区、肿瘤与肾脏解剖关系,将肿瘤精确定位并完整切除。术后患者住院时间(4.1±0.9) d;随访(30.3±10.6)个月,术后6个月肾小球过滤率(eGFR)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例患者eGFR下降25%,术后肾功能长期维持在CKD2期,其余患者未出现急、慢性肾功能不全,未行肾、腹膜透析等替代治疗;随访期间28例患者均未见肿瘤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 LPN术治疗内生型肾癌可行、安全、有效,但尚需大样本研究及随访观察远期疗效。
张向民张东旭崔心刚王军凯李尧徐丹枫
关键词:安全性有效性
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大体积输尿管上段结石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大体积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可行性、有效性及临床经验.方法:对7例大体积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患者行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结石长径36~60 mm,平均49 mm,患侧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肾盂积水,中度1例,重度6例.结果:7例手术均一次性取石成功,手术时间55~130 min,平均(70.0±18.5)min,术中出血20~120 ml,平均(40.0±23.5)ml,术后住院4~7 d,尿管保留7 d,双J 管1个月后拔除.随访3~36个月,1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延迟愈合,无漏尿、输尿管狭窄等并发症,无结石复发.结论:该方法安全可行、疗效确切,具备良好腹腔镜下分离、缝合技巧的术者可将其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王军凯高轶崔心刚刘玉杉阴雷姚亚成陈杰陈露李尧徐丹枫
关键词: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
后腹腔气囊扩张器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后腹腔气囊扩张器。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点:操作困难;把手难以握紧;把手易从内芯滑脱;导致拖延手术时间,影响了手术效果,给病人带来了痛苦。本实用新型后腹腔气囊扩张器,在内芯(4)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进气...
徐丹枫王军凯刘玉杉高轶
文献传递
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重建手术中的应用(附792例报告)
2013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重建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总结2003~2012年开展的757例腹腔镜泌尿外科重建手术的应用情况,技术要点.包括:肾盂输尿管成形术96例,肾脏部分切除术258例,腔静脉后输尿管成形术10例,肾盂输尿管切开取石术133例,重复肾切除16例,膀胱部分切除术6例,膀胱根治性切除术131例,前列腺癌根治术142例.结果:手术一次成功率94.2%,手术时间35~480 min,平均(100±33)min,出血量30~2 500 ml,平均(180±39)ml,术后住院时间3~15 d.结论:泌尿外科腹腔镜重建手术难度相对较大,高超的缝合、打结技术会使手术时间大大缩短.术后需长期随访功能改善情况.
崔心刚任吉忠刘玉杉高轶姚亚成车建平阴雷陈杰陈明王军凯陈露干思舜叶剑青王志军曲发军闵志廉徐丹枫
关键词:腹腔镜泌尿外科重建手术
NOB1促进前列腺癌远处转移分子机制的研究
目的:  前列腺癌是男性生殖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据报道仅次于肺癌,在男性是癌症死亡的第二位。它在临床上表现为异种多病灶,近年来发病率有所增加。影响前列腺癌进展和预后的机制涉及一个多步骤的过程,前列腺癌需要新颖有效的诊断和...
王军凯
关键词:前列腺癌肿瘤转移分子机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