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洪绂曾

作品数:30 被引量:586H指数:17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1篇草地
  • 8篇苜蓿
  • 6篇群落
  • 5篇混播
  • 3篇人工草地
  • 3篇刈割
  • 3篇苜蓿根
  • 2篇植物
  • 2篇三叶
  • 2篇生长发育
  • 2篇群落稳定性
  • 2篇资源现状
  • 2篇紫花
  • 2篇紫花苜蓿
  • 2篇刈割期
  • 2篇苜蓿根系
  • 2篇稳定性
  • 2篇利用途径
  • 2篇留茬
  • 2篇留茬高度

机构

  • 22篇中国农业大学
  • 9篇甘肃农业大学
  • 3篇青海省畜牧兽...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承德市畜牧水...

作者

  • 25篇洪绂曾
  • 7篇高振生
  • 6篇王元素
  • 6篇王堃
  • 5篇王培
  • 4篇张德罡
  • 3篇杨时海
  • 3篇韩建国
  • 3篇施建军
  • 3篇王彦龙
  • 3篇马玉寿
  • 3篇马其东
  • 3篇蒋文兰
  • 2篇宗锦耀
  • 2篇霍成君
  • 2篇李世雄
  • 2篇董全民
  • 1篇张咏梅
  • 1篇李莉
  • 1篇谢雪菊

传媒

  • 8篇草地学报
  • 3篇草业学报
  • 2篇草业科学
  • 2篇草原与草坪
  • 2篇第四届第二次...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中国草地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生态环境
  • 1篇中国草地学报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中国草学会草...

年份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4篇1998
  • 2篇1996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南方人工草地畜牧业回顾与思考被引量:40
2006年
回顾和总结了我国南方20多年来人工草地畜牧业取得的科研成果与实践经验,分析了南方草地资源和人工草地的地位、特点、存在问题,提出南方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
洪绂曾王元素
关键词:人工草地
白三叶与不同禾草混播群落17年稳定性比较研究被引量:22
2006年
在适度放牧条件下开展了白三叶与多年生黑麦草、紫羊茅、草地早熟禾和无芒雀麦的两两豆禾混播群落的种间相容性、群落生产力和稳定性的研究。17年的研究结果表明,白三叶+紫羊茅组合的年均干物质产量502g/m2,显著高于其他组合(P<0.05),但前期以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最高(P<0.05)。在时间序列混播比例的变化上,白三叶逐渐增加,然后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多年生黑麦草第1年最高,后逐渐下降;紫羊茅和草地早熟禾变化不大,而无芒雀麦减少最快,并最终消失;白三叶+紫羊茅组合的比例动态变化最小,组分稳定,而且群落抵抗力最强,年均杂草侵入量仅为2.4 g/m2,极显著地低于其他处理(P<0.01)。参试禾本科牧草与白三叶的种间相容性为紫羊茅>多年生黑麦草≥草地早熟禾>无芒雀麦。种间相容性是混播群落长期稳定性的重要决定因素。时间梯度上的群落生产力变化趋势,白三叶+紫羊茅和白三叶+草地早熟禾呈平稳略升,而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和白三叶+无芒雀麦呈前高后低模式。对混播群落稳定性的判断存在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
王元素蒋文兰洪绂曾王堃
关键词:白三叶禾本科牧草群落生产力稳定性
祁连山高寒灌丛草地杜鹃属植物的水分动态及生态适应被引量:23
2006年
为了解高寒常绿植物水分状况及不同季节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祁连山高寒灌丛草地4种杜鹃(Rhod od end ronL.)属植物叶片和顶生枝条含水量年际动态,探讨水分动态与土壤因子的关系,及其与代谢生长间的关系。结果表明:4种杜鹃属植物年组织含水量呈周期性动态变化;在越冬休眠期,枝叶含水量极低;在生长季枝叶水分含量高,叶片蒸腾作用强,新枝生长长度大,占全年的99%以上;土壤温度对枝叶含水量动态变化具有重要影响,但土壤含水量对枝叶含水量的影响不大;叶片不同程度的反卷与叶片组织含水量的变化一致;组织水分动态变化是杜鹃对高寒地区严酷环境的适应结果,在不同种间存在着一定差异。
曹文侠张德罡洪绂曾
关键词:灌丛草地杜鹃属植物水分动态生态适应
滩涂地区苜蓿根系生长发育的研究被引量:34
1998年
对沿海滩涂地区苜蓿根系生长发育的特征、根系生长发育对地上部分的影响以及与土壤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潜水水位高、土壤质地粘重,苜蓿根系主要分布于0~30cm土层内;主根受到潜水及盐分伤害后,诱导其再生出大量侧根系统,说明侧根发达是苜蓿适应该地区的主要特征之一。根系生长发育与地上部分的生长呈负相关。根系统对土壤有一定的改良作用,尤其以0~30cm土层盐分的下降和有机质含量的增加最为显著。
马其东高振生洪绂曾王培孟维国
关键词:苜蓿根系生长发育
喀斯特地区红三叶混播草地群落对长期适度放牧的响应被引量:22
2007年
群落稳定性的生态学研究一直缺乏动物利用条件下的长时间梯度田间试验,而混播草地的放牧利用年限是生态脆弱的南方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建设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问题之一。用考力代绵羊轮牧,在牧前和牧后草地现存最(干物质,DM,drymatter)分别为1800-2500(草层高15~18cm)和900--1200kg·hm^-2(草层高3~5cm)的适度放牧利用条件下,对亚热带最常见的豆科牧草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与禾本科牧草的两两混播草地的群落生产力和持久性开展长期研究。20年的结果表明:适度放牧利用下,群落地上总生物量长期稳定,各组合间差异不显著,总盖度20a后仍高达97%以上;适度放牧有利于牧草的生产力持久性,红三叶、鸭茅(Dactylis glomerata)、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黑穗画眉草(Eragrostis nigra)都在群落中长期存在;群落净产量和持久性是尺度依赖的,群落长期净生产力以红三叶+鸭茅的最高(DM产量353.3g·m^-2.a^-1)(P〈0.05),对杂草侵入的抵抗力最强,而前10a红三叶+多年生黑麦草有很高的净生产力(DM产量449.8g·m^-2.a^-1):物种的生产力受伴生种的影响,前10a红三叶在与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eyss)和黑穗画眉草组合中的产量高于其它组合(P〈0.05);不同的物种侵占力不同,栽培种侵占力最强的是黑穗画眉和鸭茅,非栽培种侵占力最强的是白三叶。
王元素洪绂曾蒋文兰王堃
关键词:喀斯特地区红三叶混播群落盖度
不同苜蓿品种中皂苷含量的比较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甘肃栽培的25个苜蓿品种分枝期的茎、叶中总皂苷的含量,同时,比较了白花苜蓿、低纤维苜蓿、新疆大叶、甘农3号4个常见苜蓿品种在不同生育期茎、叶中总皂苷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所有测定的苜蓿品种叶片总皂苷含量均高于茎;不同品种之间的总皂苷含量存在明显的差异,叶中含量最高的品种为阿尔岗金,为30.15mg/g DW,而茎中含量最高的品种为单选2,含量为17.39mg/g DW。4种苜蓿的茎和叶的总皂苷含量随着生长发育时期的延长而升高,在盛花期达到最高。盛花期的苜蓿中花的总皂苷含量明显高于叶,茎秆中含量最低。
晏石娟张咏梅洪绂曾曹致中
关键词:苜蓿分光光度法皂苷
沿海滩涂地区苜蓿根瘤菌接种方法和效果的研究被引量:30
1996年
通过沿海滩涂地区接种根瘤菌大面积种植苜蓿的调查结果表明,丸衣化接种技术显著地提高了苜蓿的成苗率和生长势。接种根瘤菌可使苜蓿产草量提高50~93.2%;根系生物量提高39.02~44.53%,结瘤量提高70.97~73.39%。
高振生马其东牛志强洪绂曾
关键词:紫花苜蓿根瘤菌接种
人工混播草地群落稳定性研究进展被引量:31
2005年
群落稳定性是人工混播草地生产力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指标,其影响因素主要有种间相容性、干扰活动和混播组分多样性等。种间相容性主要决定于种间竞争、种内竞争以及牧草种的生活型和生态型特点;干扰活动主要来自放牧强度和频率,中度干扰有助于混播群落的稳定性;混播物种多样性与草地初级生产力和群落稳定性成正相关,但考虑混播功能群可能更有意义。
王元素蒋文兰洪绂曾王堃
关键词:混播草地群落稳定性物种多样性功能群
苜蓿根蘖性状遗传规律的研究被引量:2
1996年
利用10年积累的两次调查的59个根蘖型苜蓿无性系资料,分析了根蘖性状的变异系数和广义遗传力。研究结果表明:在根蘖与非根蘖植株杂交F_1代群体中,亲本双方均为有根蘖习性的植株F_1代4年生植株发生根蘖的比率较高(64.2%~76.0%);亲本单方为根蘖植株的F_1代4年生植株根蘖发生率较低(10.7%~53.7%)。根蘖型苜蓿群体的根蘖植株枝条数及其伸展范围的变异幅度较大,距主根颈越远处其变异系数越高,40cm外的变异系数达110.4%~166.4%。苜蓿根蘖植株枝条数及其伸展范围的广义遗传力均较低,分别为20.7%~52.5%和34.9%~46.0%,距主根越远范围内根蘖植株枝条数的广义遗传力越低(20.7%),环境因素对根蘖性状的影响较大。
高振生谢雪菊洪绂曾王培
关键词:根蘖性状遗传力苜蓿
刈割期和留茬高度对混播草地产草量及品质的影响被引量:69
2001年
研究不同刈割期和留茬高度对无芒雀麦 +新麦草 +杂花苜蓿混播人工草地产草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刈割三次干草总产量 ,以初花期刈割 ,留茬 5 cm最高 (2 10 8.1kg/hm2 ) ,其次是抽穗期刈割 ,留茬 7cm(2 0 95 .82 kg/hm2 )。粗蛋白质总产量以初花期刈割 ,留茬 5 cm最高 (473.7kg/hm2 ) ,其次是初花期刈割 ,留茬 3cm(439.8kg/hm2 )。初花期刈割 ,留茬 5 cm的 ADF和 NDF含量均较低。在河北坝上地区无芒雀麦 +新麦草 +杂花苜蓿混播人工草地以初花期刈割 ,留茬 5
霍成君韩建国洪绂曾戎郁萍
关键词:刈割时期留茬高度混播草地产草量草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