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引力
  • 2篇引力透镜
  • 1篇道德
  • 1篇道德律
  • 1篇星系
  • 1篇星系团
  • 1篇行星
  • 1篇巡天
  • 1篇宜居
  • 1篇银河系
  • 1篇银河系中心
  • 1篇宇宙
  • 1篇时域
  • 1篇天文
  • 1篇天文学
  • 1篇天文学家
  • 1篇外行星
  • 1篇望远镜
  • 1篇微波背景辐射
  • 1篇文学

机构

  • 3篇清华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昆士兰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国...
  • 1篇中国科学院新...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国家天文台
  • 1篇中国航天科技...
  • 1篇中国科学院微...

作者

  • 4篇毛淑德
  • 2篇刘慧根
  • 1篇文林
  • 1篇谢基伟
  • 1篇宋宗玺
  • 1篇陈永和
  • 1篇祝伟
  • 1篇周丹
  • 1篇董峰
  • 1篇于涌
  • 1篇杨宝玉
  • 1篇沈志侠
  • 1篇李豫东
  • 1篇张鸿飞
  • 1篇王坚
  • 1篇薛随建
  • 1篇唐正宏
  • 1篇高伟
  • 1篇李岩

传媒

  • 2篇科学世界
  • 1篇空间科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15
  • 1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三十米巨眼窥宇宙
2014年
口径为目前世界最大望远镜3倍的30米望远镜(TMT)的建设已正式启动,将于2014年10月在夏威夷莫纳克亚山举办开工典礼。这一消息意味着30米级望远镜时代的到来,令全球天文学家深感振奋;中国天文学家也将获得一个在世界顶级望远镜上一展风采的绝佳机遇。这个巨型的下一代望远镜是什么样的?它将探寻宇宙深处的哪些秘密?
沈志侠毛淑德薛随建
关键词:宇宙天文学家望远镜
苍穹:令人惊奇,令人敬畏
2015年
哲学家康德说过:"有两种东西,我们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所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越来越大地充溢我们的心灵,这就是繁星密布的苍穹和我心中的道德律。"对于天文学家来说,研究繁星密布的苍穹比研究道德律更吸引人,因为后者可以因社会而异、因时间而变,而天体的物理规律是永恒的、
毛淑德
关键词:道德律引力透镜星系团微波背景辐射恒星演化
搜寻第二个地球——系外地球(ET)巡天计划被引量:1
2024年
系外地球科学卫星(ET)将通过采用空间大视场超高精度测光这一关键技术在国际上率先突破生命起源中的系外地球存在及其演化这一重大前沿科学问题. ET卫星将在日地拉格朗日L2点晕(Halo)轨道部署由6台广角凌星望远镜和1台微引力透镜望远镜构成的空间天文台,结合凌星法和微引力透镜法,利用空间超大视场和超高精度的光学测光观测,首次发现富有重要意义、被广泛关注的系外地球,并确定其发生率,对目前了解甚少的类地行星和流浪行星进行国际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种群普查,首次发现流浪地球,并确定其发生率,揭示类地行星和流浪行星起源,为地外生命探寻提供候选者和新方向. ET卫星的观测结果、统计研究以及和对理论的检验将回答系外地球在宇宙中有多普遍,类地行星是如何形成和演化的,流浪行星又是如何起源的这些亟待解决的前沿科学问题.对ET卫星发现的系外地球样本的后随观测,将精确测量其质量、密度和大气成分,有助于深入分析宜居性特征.此外,对ET新发现的大量各种系外行星样本的研究,以及对理论的检验将推动这些种类的行星形成和演化规律的更深入认识, ET的大量高精度、高频次和长基线测光数据将推动星震学、银河系考古学、时域天文学、双星和双星黑洞等领域的研究.
葛健陈雯陈永和宋宗玺王坚张辉李岩臧伟呈周丹张永帅陈琨阳应权毛淑德黄煦药新雨李兴隆姜海娇于涌唐正宏董峰高伟张鸿飞申超王峰涛魏传新杨宝玉李豫东文林张朋军张聪聪谢基伟马波邓洪平刘慧根段旭亮王昊宇黄江江高扬王伊菲王磊秦根健刘欣宇高婕
关键词:系外行星类地行星测光
银河系中心星场时域研究
祝伟东苏勃刘慧根毛淑德余聪周济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