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振良
- 作品数:8 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铜仁学院科研处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更多>>
- 试论民间艺术与民间文学之关系被引量:1
- 2008年
- 民间艺术与民间文学都是民间大众用传统的民间形式创造和传承的艺术。从艺术媒介来看.民间艺术借助的是人们自身的肢体情态和各种外在的物质媒介.民间文学则更多的是依赖于人们的口头语言。尽管二者在表现手段和艺术形态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究其本质.它们都是人们用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特殊精神生产.都是实践基础上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有机统一。本质是特征的内在规律.正是这一共同的本质属性.
- 段振良肖青
- 关键词:民间文学民间艺术物质媒介口头语言艺术形态审美客体
- 主体性的实质及其表现被引量:3
- 2008年
- 主体性是人类的特有属性,表现在人类对对象世界的有目的改造,这种改造的心理基础来源于人类最初的自我意识,它是人类把自我与自在区分的开始,创造出了两个世界,并在对象世界中展示了主体的力量,创造着文化。自觉的创造就成为了主体性的主要标志。
- 段振良
- 关键词:自我意识顺化
- “景”“境”之别与明清人情景论之偏失被引量:5
- 2003年
- 意境范畴中的“境界”概念源自佛家,有两个基本涵义:一是主体所处的外在时空;二是主体意识状态。作为时空之境,它不等于“景”而包含“景”。明清人以“景”充“境”并以情景关系论意境,犯了不相称的逻辑错误,无法对意境作出正确界定。文章认为意境是未经充分言说的特定时空的感悟。
- 段振良
- 关键词:意境审美意识明朝
- 论韩愈“奇崛”的文学审美好尚被引量:1
- 2008年
- 韩愈好尚奇崛的文学审美观是一个事实。这既体现在他自己的创作实践中,也体现在他的论文标准中。韩愈此种好尚根源于他的人生际遇,也根源于刻意求新的创作心理。
- 段振良
- 关键词:奇崛
- 贺拉斯的“教”与“乐”——从文学创作的角度看“寓教于乐”被引量:2
- 2008年
- 贺拉斯肯定了文艺既具有教育功能,又具有娱乐功能,并对二者采取了并重的态度。"教",从广义的范围来说,应该包括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社会意识和个体意识的综合。诗,就是审美价值发生、展开与实现的中介,在诗人的思想与感情熔铸的"一度审美"的"教与乐",此时,也在欣赏者的"二度审美"中重现为"教与乐",在读者的头脑得到价值的传承。《诗艺》是理解罗马文学创作原则的主要来源,也是理解古希腊文学的参考。
- 段振良
- 关键词:贺拉斯文学创作
- 庄子“虚静”论在文艺创作中的作用被引量:2
- 2008年
- 虚静,是庄子思想中的一个轴心范畴,指一种清虚、空明、宁静,不受任何主客观干扰的心态。庄子的"虚静"论是主观唯心的,但是它却给文艺创作以有益的启示,具有积极意义。在文艺创作中,虚静能使创作主体以一种超功利、非逻辑的审美心理状态获取艺术对象并对其进行审美构思;虚静能使创作主体的外在感觉与心灵相贯通,从而使创作主体产生灵感火花,进一步体察到艺术对象的生命精神;虚静能使创作主体提高艺术概括能力。
- 段振良
- 关键词:庄子虚静文艺创作
- 在古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完成健全的人生设计被引量:3
- 2008年
- 义务教育阶段的七至九年级,是学生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在这一阶段,学生处在一个懵懂而又盲动的思想不成熟的状态中。所以,如何引导他们构建自己人生的完美蓝图,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教师的一大任务。而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更应该帮助学生进行健全的人生设计,从而让他们的生命完满建构,实现人性的健全和价值的充分实现。
- 段振良李绮
-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师价值观人生观
- 关于“语言论转向”的思考
- 2008年
- "语言论转向"成为20世纪知识生活的范型与专注的对象。语言是使用者之间用来交流思想、传达感情的符号。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是人类的生存方式,人类用语言去诠释对象。美学是人学,研究的范围应更广,美学应该研究人类在人与自然的统一关系中走向人类生存大系统的完美以及研究人类设计自身健全发展和完美实现。在当代站到历史和美学的高度上看,形成掌握人类生存整体事实的思维,就应该是科学主体论思维。
- 段振良
- 关键词:语言论转向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