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欧阳建龙

作品数:6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九江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64排螺旋
  • 3篇64排螺旋C...
  • 2篇多层螺旋CT
  • 2篇耳蜗
  • 2篇成像
  • 1篇电极
  • 1篇动静脉
  • 1篇动脉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心脏
  • 1篇心脏冠状动脉
  • 1篇血管成像
  • 1篇血管成像技术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后处理
  • 1篇植入
  • 1篇植入术
  • 1篇质量及安全
  • 1篇三维重建
  • 1篇上肢

机构

  • 6篇九江学院

作者

  • 6篇欧阳建龙
  • 2篇周宇元
  • 2篇向海鸿
  • 1篇付书彩
  • 1篇胡奇林
  • 1篇陈涛

传媒

  • 2篇医疗装备
  • 2篇当代医学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4
  • 3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血液透析患者上肢动静脉内瘘血管的评价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CTA)对血液透析患者上肢动静脉内瘘血管显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1例行上肢血管造瘘术后需血液透析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均使用64排螺旋CT CTA成像技术检查。对原始图像进行容积再现技术(V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组(CPR)等的后期处理,重组出二维和三维血管图像。结果 41例患者经64排螺旋CT扫描及血管三维重组均获得成功,能清楚地显示上肢动静脉内瘘血管及血管造瘘的部位,狭窄程度、部位及范围,无并发症发生。其中34例患者功能不全的造瘘血管中单纯流出静脉狭窄18例(15例吻合口近端静脉重度狭窄,狭窄远端静脉呈瘤样扩张,流出静脉近端呈串珠状狭窄;3例流出静脉近段呈串珠样狭窄和线样重度狭窄交替出现),吻合口+流出静脉狭窄6例,流入动脉+吻合口+流出静脉呈线性狭窄3例,吻合口狭窄4例,流入动脉狭窄3例(距吻合口约3 cm处桡动脉重度狭窄1例,锁骨下动脉狭窄2例)。7例为正常表现。结论 64排螺旋CT CTA技术可作为评价血液透析患者上肢内瘘血管的首选检查方法。
陈涛向海鸿欧阳建龙周宇元胡奇林
关键词:CT血管成像技术
64排螺旋CT MPR、VR技术对耳蜗快速成像的研究
2014年
目的通过研究10例双耳极重度感音性聋患者及20例正常者,确定耳蜗病变的类型,并与MR检查结果及临床手术所见比较,以观察MPR、VR技术对耳蜗检查的优越性;并记录图像重建的步骤及所耗时间,以确定此种检查技术是否方便、快捷,是否能够广泛应用。方法使用GE公司的64排螺旋CT对耳聋组10例及正常耳组20例进行扫描,并行MPR、VR重建。结果 2组共30例(60耳)均能良好地显示耳蜗结构,其中耳聋组耳蜗发育畸形2例(2耳),前庭畸形2例(2耳),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3例(6耳)。结论 64排螺旋CT MPR、VR技术能方便、快速、全方位的对耳蜗成像,并且对手术禁忌证的评估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欧阳建龙向海鸿付书彩周宇元
关键词:64排螺旋CTMPRVR技术耳蜗
内耳的多层螺旋CT及影像后处理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神经性耳聋(SNHL)内耳的多层螺旋CT及影像后处理方法,评价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价值及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体会。方法研究分析2009年7月-2011年7月九江学院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42例神经性耳聋(SNHL)内耳患者,将全部接收诊治的内耳患者拥有的X线片在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与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诊治内耳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并加以研究总结。结果通过对所有患者治疗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使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比使用X线片诊断进行诊断在确诊率、对内耳部位敏感度以及准确率上都比X线片技术高,均达到100%,而X线片的这些数据则分别为69.1%、83.8%和83.8%。结论相对于X线平片而言,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优势显著,能够更为清晰的显示内耳的细微处,对治疗的准确性提高有很大帮助,在临床上出现较低的误诊率,更加适合治疗较隐匿的骨折,临床治疗复杂的内耳患者推荐采取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
欧阳建龙
关键词:X线片内耳影像后处理
不同辐射剂量心脏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成像质量及安全性
2017年
目的分析不同辐射剂量在心脏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中的成像质量差异。方法收集200例需实施心脏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扫描的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0例分别实施常规剂量和小剂量的扫描,比较成像质量。结果试验组图像质量优秀63例、合格32例、不合格5例,合格率95.0%,与对照组的98.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的放射吸收剂量(ED)为(1.68±0.17)m Sv,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9±0.41)m 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实施心脏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扫描时,小剂量可在保证到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明显提升安全性,有着较高使用价值。
欧阳建龙
关键词:成像质量
磁共振成像和64排螺旋CT诊断膝关节外伤的准确性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对比磁共振成像(MRI)、64排螺旋CT诊断膝关节外伤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膝关节外伤患者,所有患者先后进行64排螺旋CT检查、MRI检查。以手术诊断结果为诊断标准,观察两种检查方法对膝关节外伤的检出情况。结果 MRI对膝关节外伤的检出率(98.8%)明显于高于64排螺旋CT(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64排螺旋CT是临床诊断膝关节外伤的主要方法,其中MRI对膝关节外伤类型的检出情况明显优于CT检查。
欧阳建龙
关键词:64排螺旋CTMRI膝关节外伤
CT三维重建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电极位置分析
2013年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观察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电极位置的方法。方法对5例人工耳蜗植入术患者术后进行CT扫描,并采用平均密度投影、表面遮盖显示技术以及多层面重建的容积再现3种方法进行三维重建,观察患者的术后电极位置及形态等。结果使用3种方法构建的三维重建图能够直观的显示出电极形态及在患者耳蜗内的植入深度,并可以较为清晰的分辨出患者耳蜗内的电极数目。结论 CT三维重建的方法可以直观的显示出患者植入电极的具体形态、位置和数目,是观察人工耳蜗植入术术后情况最为有效的方法,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对术后电极的开启及调试有重大意义。
欧阳建龙
关键词:CT三维重建人工耳蜗植入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