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启祥

作品数:54 被引量:425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3篇天文地球
  • 5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7篇东昆仑
  • 10篇地层
  • 10篇地质
  • 9篇三叠
  • 8篇二叠世
  • 7篇三叠世
  • 7篇生物礁
  • 7篇西秦岭
  • 6篇层序
  • 5篇早三叠世
  • 5篇造山带
  • 5篇山带
  • 5篇山岩
  • 5篇锆石
  • 5篇火山
  • 5篇火山岩
  • 5篇层序地层
  • 4篇地层研究
  • 4篇地球化
  • 4篇地球化学

机构

  • 54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青海省地质调...
  • 2篇教育部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辽宁地质工程...
  • 1篇中国冶金地质...

作者

  • 54篇林启祥
  • 23篇张克信
  • 21篇朱云海
  • 11篇王国灿
  • 9篇寇晓虎
  • 8篇王永标
  • 7篇徐亚东
  • 7篇张智勇
  • 6篇经雅丽
  • 6篇徐桂荣
  • 5篇龚淑云
  • 5篇陈奋宁
  • 5篇孟德保
  • 5篇秦松贤
  • 4篇贾春兴
  • 4篇周汉文
  • 4篇骆满生
  • 4篇罗根明
  • 4篇杨家騄
  • 3篇张海峰

传媒

  • 13篇地球科学(中...
  • 12篇地质科技情报
  • 7篇地质通报
  • 3篇沉积学报
  • 3篇中国科学(D...
  • 2篇岩石矿物学杂...
  • 2篇地层学杂志
  • 2篇地球科学
  • 2篇中国古生物学...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福建地质
  • 1篇2004年全...
  • 1篇大地构造及陆...
  • 1篇大地构造及陆...
  • 1篇中国古生物学...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0
  • 2篇2009
  • 6篇2007
  • 7篇2005
  • 7篇2004
  • 8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 4篇1999
  • 3篇1998
  • 2篇1992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洋板块地层在造山带构造-地层区划中的应用被引量:17
2020年
自元古宙以来地球表面洋陆位置不断变化,洋的面积总比陆地面积大.分布于大陆造山带区的古缝合带是古大洋或古大陆边缘小洋盆消亡的残迹,是洋板块地层研究的主要对象.针对占中国陆域3/5面积的造山带洋板块地层分布区,提出一级(称"构造-地层大区")和二级(称"构造-地层区")构造-地层的区划准则.将洋板块地层分为对接带型和叠接带型两大类,分别对应于构造-地层大区和构造地层区.对接带型以含N-MORB型蛇绿岩为标志,是古大洋消亡的残迹;叠接带型以含SSZ型蛇绿岩为标志,是古大陆边缘小洋盆消亡的残迹.对接带内的洋脊(蛇绿岩)、洋岛海山、洋内弧等亚型建造因卷入俯冲带内被肢解,多数呈残缺不全的岩块包裹在强烈构造剪切形变的远洋细碎屑和海沟浊积岩建造(称为基质)之中,呈俯冲增生杂岩带展布,对应于构造-地层区;对某些形体巨大的亚类(巨大的洋岛海山、裂离地块、大面积的深海平原硅质岩等建造),进入海沟俯冲带内很难被完全肢解,呈逆(仰)冲地质体大面积分布,可归为构造-地层区.叠接带型可进一步划分出与弧前盆地、火山弧(含弧间和弧背盆地建造)和弧后盆地等二级构造-地层区划单元.
张克信何卫红J.S Jin.王嘉轩徐亚东张雄华于洋林启祥骆满生季军良宋博文寇晓虎韩风禄
关键词:构造地质
东昆仑二叠纪生物礁基本特征及其与扬子区二叠纪生物礁比较
东昆仑山地区二叠纪生物礁规模巨大,横向上断续分布于整个东昆仑地区,垂向上厚度巨大,最厚超过4 000m,岩石类型比较齐全,包括礁核相块状古石孔藻粘结灰岩、管壳石粘结灰岩,缺乏骨架岩,也未见障积岩;并发育礁前相礁前角砾岩,...
林启祥张克信王国灿王永标
关键词:生物礁岩石类型二叠纪东昆仑山
文献传递
湘黔交界娄山关组层序地层学研究被引量:1
2000年
传统上认为湘黔交界处的中寒武统—下奥陶统娄山关组为均一性极强的厚层白云岩,可分性极差。但笔者新近研究发现,其顶、底均为古岩溶不整合面,并有大量颗粒(鲕、豆、核形石)白云岩和藻纹层白云岩夹层,还有许多鸟眼构造、叠层石构造、交错层理、帐蓬构造存在。据其垂向组合规律,将娄山关组分为三段。认为娄山关组由7个三级层序组成,层序界面为古岩溶不整合面或暴露带,每个层序都由海进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构成。
王尚彦杨家騄孟德保龚淑云林启祥秦松贤
关键词:层序地层学地层
东昆仑地区早二叠世礁岛海的沉积模式被引量:10
2001年
通过4年的野外调查, 在东昆仑山南坡早二叠世灰岩山之间前人认为是早三叠世池塘群中发现了较深水相的中薄层状灰岩及■灰岩, 其中的■类化石有Schwagerina sp., Neoschwagerina sp. 及Verbeekina sp.. 与此同时, 在阿尼玛卿山地区也发现了早二叠世深水相的放射虫硅质岩. 据此认为本区早二叠世灰岩山与其周围盆地相的中薄层灰岩及放射虫硅质岩为同期异相沉积. 本区早二叠世同期异相沉积主体上可分为浅水碳酸盐建隆相、盆地相及介于两者之间的过渡相三大类型. 碳酸盐建隆相、盆地相和过渡相内部又可进一步划分出次一级的沉积类型. 其中碳酸盐建隆沉积可分为块状生物碎屑灰岩及生物礁灰岩; 盆地相可分为中薄层或极薄层灰岩、蓝绿色深海软泥、紫红色深海软泥及与之相伴生的放射虫硅质岩; 过渡相可分为礁麓相和台裙相两类. 根据不同相带在空间上的展布和组合, 认为东昆仑地区早二叠世时属于一种礁岛海沉积环境. 礁岛海的主要特点是礁岛或碳酸盐建隆与盆地相间列、海底地形复杂、相变剧烈, 并发育有大量的生物礁.
王永标徐桂荣林启祥龚淑云
关键词:早二叠世东昆仑薄层灰岩放射虫硅质岩生物礁
东昆仑—阿尼玛卿地区早二叠世的沉积古地理被引量:8
2001年
东昆仑—阿尼玛卿地区早二叠世古海洋自北而南可分为东昆仑半局限海、托索湖—花石峡礁岛链和阿尼玛卿洋三部分。托索湖—花石峡礁带的主体由块状的礁相灰岩和生物碎屑灰岩所组成 ;东昆仑南坡半局限海中以短轴型的礁岛或碳酸盐建隆及相对较深的岛间盆地相沉积为特征 ;阿尼玛卿洋中则主要以深海软泥及放射虫硅质岩沉积为主 ,同时也点缀一些碳酸盐建隆高地。东昆仑南坡半局限海中的礁岛及碳酸盐建隆在分布上缺乏明显的规律性 ,但该区生物礁较发育。阿尼玛卿洋中碳酸盐建隆的规模小、分布零星、生物礁相对不发育 ,但这些碳酸盐建隆在面上多呈断续的串珠状分布 ,具有较明显的规律性。东昆仑南坡半局限海中的岛间盆地相主体以中薄层灰岩夹黑色板岩沉积为特征 ,同时也有一些深水软泥沉积 。
林启祥王永标徐桂荣肖诗宇
关键词:古地理早二叠世弧后盆地古海洋
西秦岭地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沉积相分析和沉积古环境再造被引量:19
2007年
青海省同仁地区处于祁连和秦岭造山带的接合部,构造演化历史悠久。本次工作在该地区隆务河一带发现较好的二叠—三叠系剖面。将该剖面从下而上划分为上二叠统石关组、下三叠统果木沟组和江里沟组,其中江里沟组又进一步划分为下部的浊积岩段和上部的风暴岩段,初步确定了二叠—三叠纪的界线。沉积序列、沉积相和沉积物表明上二叠统石关组和下三叠统果木沟组为一套陆源碎屑浊积岩,下三叠统江里沟组下部为一套不纯的内碎屑浊积岩,而下三叠统江里沟组上部为风暴岩沉积。根据沉积相和火山岩夹层的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该地区上二叠统石关组和下三叠统果木沟组处于半深海的活动大陆边缘,下三叠统江里沟组早期的浊积岩段处于较稳定的半深海大陆边缘。根据沉积相和遗迹化石,恢复了晚二叠世—早三叠世的海平面变化特征。
罗根明张克信林启祥寇晓虎朱云海徐亚东施彬
关键词:沉积相沉积环境西秦岭晚二叠世早三叠世
黔南中三叠世Anisic期的生物礁复合体被引量:8
1992年
黔中、黔西南的中三叠世是否存在生物礁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本文论证Anisic期簸箕山组是一个典型的生物礁建造。簸箕山组有多种造礁生物,六射珊瑚、环口目苔藓虫以及龙介蠕虫类都是重要的造架生物,此外还有海绵和红藻类。格架洞穴是生物礁的主要结构之一,洞穴中粪粒和生物碎屑充填物的存在是生物礁结构的另一个特点。本文将珊瑚—藻礁划分为6个群落,并对礁周围的生物群落和沉积相作了论述。青岩组显示礁前和前沿礁的特点,而花溪组则为礁后泻湖沉积。它们与簸箕山组共同组成礁复合体。
徐桂荣林启祥王永标
关键词:生物礁中三叠世
福建省晚泥盆世─中侏罗世沉积体系分析被引量:1
1998年
本文应用沉积体系的研究方法,恢复了福建省晚泥盆世-中侏罗世地层的古沉积面貌。上泥盆统发育河流体系、三角洲体系和碎屑滨岸体系;石炭系发育冲积扇体系、河流体系、碎屑滨岸体系和陆架体系;二叠系发育河流体系、湖泊体系、三角洲体系、碎屑滨岸体系和陆架体系;下三叠统发育碎屑滨岸体系、陆架体系、陆坡体系和盆地体系;晚三叠世之后主要发育冲积扇体系、河流体系、湖泊体系和滨岸体系。
王根发吴冲龙程守田林启祥周江羽
关键词:晚泥盆世中侏罗世地层
古生物学教学和人才培养面临新的挑战
古生物学是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界及其发展的学科。它是一门传统的理科基础学科,是地质学的基础支柱学科之一,也为包括生物学在内的其他涉及地球和生命历史的学科提供知识基础和信息参考。正是由于古生物学的这种学科性质,决定了其在...
童金南何卫红林启祥
关键词:古生物学教学改革
文献传递
西秦岭同仁隆务峡蛇绿岩矿物成分特征及构造环境被引量:21
2009年
同仁隆务峡蛇绿岩大地构造位置位于西秦岭造山带与中祁连带结合部,其组成为:地幔橄榄岩(纯橄岩、蛇纹石化纯橄岩)、超镁铁质堆晶单元(单辉橄榄岩、橄榄辉石岩)、镁铁质堆晶单元(含橄榄石辉长岩、辉长岩等)及少量辉绿岩,各单元均以断层接触,弱蚀变。镜下研究发现其岩浆结晶序列为橄榄石-单斜辉石-(斜方辉石)-斜长石,与典型的SSZ型(Supra-Subduction Zone type)蛇绿岩结晶序列吻合。对各单元矿物电子探针研究发现:橄榄石成分多为贵橄榄石,单斜辉石则多为普通辉石和透辉石,在利用其成分进行构造环境判别中,本区蛇绿岩形成于与挤压背景密切相关的环境。该蛇绿岩表现出轻稀土元素略富集、重稀土元素平坦的稀土元素配分形式,与MORB有较大差异。微量元素特征为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Rb、K,而强烈亏损Nb、P,这恰与俯冲带组分特点吻合;同时高场强元素构造判别图解佐证了前述构造环境的判定。研究区的蛇绿岩应形成于成熟度较高的岛弧环境中。
王绘清朱云海林启祥李益龙
关键词:蛇绿岩构造环境电子探针岛弧西秦岭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