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露

作品数:47 被引量:195H指数:8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四川省中医管理局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细辛
  • 5篇细辛汤
  • 5篇麻黄
  • 5篇麻黄附子细辛...
  • 5篇附子
  • 4篇药流
  • 4篇针灸
  • 4篇溶出度
  • 4篇中药
  • 4篇自微乳
  • 4篇微乳
  • 4篇联合抗生素
  • 4篇米非司酮
  • 4篇抗生素
  • 4篇非司酮
  • 4篇出血
  • 3篇多糖
  • 3篇药流后
  • 3篇抑菌
  • 3篇抑菌浓度

机构

  • 47篇成都中医药大...
  • 2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川北医学院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山西省针灸研...

作者

  • 47篇杨露
  • 20篇李小芳
  • 18篇林浩
  • 12篇刘海霞
  • 12篇罗佳
  • 9篇胡荣
  • 6篇吴超群
  • 4篇杨洁
  • 4篇谢晓芳
  • 4篇彭成
  • 3篇由凤鸣
  • 3篇李祖伦
  • 3篇周维
  • 3篇杨金荣
  • 2篇孟宪丽
  • 2篇祝捷
  • 1篇乔秀兰
  • 1篇于宗强
  • 1篇于海艳
  • 1篇张建武

传媒

  • 9篇中药与临床
  • 7篇中成药
  • 3篇时珍国医国药
  • 3篇成都中医药大...
  • 2篇中国实验方剂...
  • 2篇四川中医
  • 2篇亚太传统医药
  • 1篇针刺研究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中国医药工业...
  • 1篇中草药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中药材
  • 1篇中药药理与临...
  • 1篇世界中医药
  • 1篇药学研究
  • 1篇第六次全国中...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3篇2025
  • 3篇2024
  • 2篇2023
  • 9篇2017
  • 9篇2016
  • 10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4
  • 2篇2002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药制剂防潮技术的应用及研究现状被引量:4
2016年
吸潮问题是影响中药制剂质量的一大难题,它涉及中药制剂生产到贮藏的每个环节,本文对近年来中药制剂防潮技术研究的文献和报道进行分析总结,分别从吸湿的原理、假说等方面进行综述,并从优化提取工艺、应用防潮辅料、筛选制粒工艺、采用包衣及粉体表面改性技术等方面阐述中药制剂防潮的应对方法,为中药制剂防潮提供参考。
林浩李小芳罗开沛罗佳杨露刘海霞牟倩倩
关键词:中药制剂吸湿性防潮
单纯形网格法优选柿叶总黄酮自微乳处方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采用单纯形网格法优选柿叶总黄酮自微乳的处方,为该制剂的后续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在制备工艺初步筛选基础上,以油相、乳化剂、助乳化剂的比例为考察因素,粒径、多分散指数及载药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单纯形网格法优选柿叶总黄酮自微乳的处方,并测定该自微乳的黏度、溶出度等基本理化性质。结果:柿叶总黄酮自微乳最佳处方为中链甘油三酸酯-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二乙二醇乙基醚(10∶30∶60);平均粒径、多分散指数、载药量分别为32.7 nm,0.163,22.42 mg·g-1,黏度低,性质稳定,20 min累积溶出度达89.09%。结论:单纯形网格法所建数学模型预测性好,分析准确客观,为自微乳处方的优选提供了新方法。
杨露李小芳罗佳刘海霞罗开沛林浩牟倩倩
关键词:自微乳芦丁载药量
正容汤含药血清化学成分及其对牛蛙离体坐骨神经-腓肠肌收缩的影响
2025年
目的研究正容汤含药血清化学成分及其对牛蛙离体坐骨神经-腓肠肌收缩的影响。方法UPLC-Q-Orbitrap HRMS法鉴定化学成分。制备牛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观察含药血清对腓肠肌收缩幅度和收缩幅度下降所需时间的影响。ELISA法检测神经肌肉接头乙酰胆碱(ACh)含量,乙酰胆碱酯酶(AChE)检测试剂盒检测AChE活性。结果从中检测出68种化学成分,其中马钱苷酸、东莨菪素、升麻素、牛磺鹅去氧胆酸、秦皮素、二氢欧山芹素、7-羟基香豆素为主要入血成分。与对照组比较,正容汤含药血清干预后腓肠肌收缩幅度呈现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收缩幅度下降50%、90%所需时间延长(P<0.05),ACh含量和AChE活性升高(P<0.05)。结论正容汤含药血清具有抗腓肠肌疲劳作用,其机制与促进ACh释放有关,东莨菪素可能是其发挥神经肌肉保护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
田瑞敏牛娜刘贤烽杨露席宏云雷科佳练晓林Ahamed Sekh ShamimIslam Nafisa郑倩张建武
关键词:正容汤含药血清化学成分
复方宫血净化瘀止血改善药物流产副作用的机理研究
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宫血净化瘀止血的药效作用,探索宫血净化瘀止血减轻米非司酮药物流产(以下简称药流)副作用的机理。方法:复制大鼠急性血瘀模型,观察宫血净的活血作用;制取宫血
杨露彭成杨川
关键词:宫血净阴道出血量高剂量子宫蜕膜化瘀止血副作用
文献传递
靶向线粒体: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治疗策略被引量:2
2024年
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是全球常见极具破坏性的神经系统疾病。尽管现代医学已认识到其病理进程中的部分机制,但这对IS治疗远远不够。近年研究证实,线粒体功能障碍在脑缺血后神经损伤中起着关键作用,是IS防治的潜在靶点。该文就脑缺血背景下线粒体稳态失调导致神经细胞损伤及死亡的主要分子机制进行综述,浅析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氧化应激、凋亡信号传导的作用;同时以重塑线粒体功能为切入点,聚焦线粒体抗氧化剂、线粒体自噬调控、线粒体转移技术等线粒体干预或外源性治疗新方法,为IS防治提供新思路。
马理园陈思吟尹少平罗开沛孟宪丽杨露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线粒体凋亡自噬氧化应激
中药复方宫血净减少米非司酮药流后副作用的机理研究
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宫血净化瘀止血、抗炎镇痛的药效作用,探索宫血净减轻米非司酮药流副作用的机理.方法:应用主要药效学、血清药理学、组织病理学、放射免疫学等实验方法,观察宫血净止血、活血、抗炎、镇痛的作用,探索宫血净减轻米...
杨露
关键词:宫血净米非司酮药流
文献传递
中药减轻米非司酮药流后出血量多、流血时间长的副作用的研究现状
米非司酮(RU486)与前列腺素合并应用是一种被广泛认可的药流方法。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流产后阴道出血量偏多,出血时间偏长,并有潜在大出血的危险,且仍存在7%—10%的不完全流产率和失败率。当前对米非司酮的作用和副作用的...
杨露彭成
关键词:中药米非司酮阴道出血治则
文献传递
一种辅助生殖用针灸垫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辅助生殖用针灸垫,包括:针灸垫体,所述针灸垫体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内部通过轴承转动安装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外表面固定缠绕有一次性防护布,所述支撑部的正面开设有穿出槽,所述一次性防护布...
杨洁刘瓅莹朱豪郑小艳刘嘉佳赖媛媛杨露苏洋张警文赵越梦
灯盏细辛注射液通过抑制ROS/MPTP/VDAC1信号轴对OGD/R诱导的HT22细胞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
2025年
目的探究灯盏细辛注射液对氧糖剥夺/复氧(OGD/R)损伤的HT22细胞线粒体的保护作用。方法HT22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灯盏细辛注射液5、10、20μL/mL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细胞均经OGD/R处理。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微板法检测LDH活性,DCFH-DA、MitoSOX探针评价细胞及线粒体ROS水平,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Mito-Tracker Red标记的线粒体表型,比色法检测ATP水平及Na^(+)/K^(+)-ATPase活性,JC-1染色检测MMP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MPTP开放程度,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VDAC1、Bax、Bcl-2、Cyto C、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灯盏细辛注射液可升高HT22细胞活性(P<0.01),降低LDH水平(P<0.05),维持细胞正常形态,抑制细胞、线粒体ROS累积(P<0.05),减少线粒体碎片化表型转变,升高ATP水平、Na^(+)/K^(+)-ATPase活性、MMP水平(P<0.05)。此外,它还能抑制MPTP异常开放(P<0.01),降低细胞凋亡率及VDAC1、Bax、Cyto C、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P<0.05),升高Bcl-2蛋白表达(P<0.05)。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可有效缓解OGD/R诱导的线粒体表型转换及功能障碍,进而减少HT22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与抑制ROS/MPTP/VDAC1信号有关。
杨露杨露马理园孙家宜罗开沛孟宪丽
关键词:灯盏细辛注射液神经元损伤
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抗生素的体外抗耐甲氧西林金葡菌作用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研究麻黄附子细辛汤与头孢唑林联合应用于耐甲氧西林金葡菌时对头孢唑林的增效作用,为研究中药对抗生素增效的作用机制和筛选活性成分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将麻黄附子细辛汤复方、中药复方加头孢唑林、头孢唑林分别加入培养基中,同时制作未加药物的空白培养基作为空白组和阴性组,以及单纯加入替加环素的培养基作为阳性组,分别接种耐甲氧西林金葡菌,空白组不接种细菌,每12 h取出计数,计算活菌数;同时使用连续稀释法检测各自最小抑菌浓度(MIC)及最低杀菌浓度(MBC);并且用纸片法检测抑菌圈。结果:(1)中药复方组12 h时发现细菌逐渐生长,直至培养120 h后细菌浓度才逐渐下降,直至培养180 h时细菌浓度保持不变,头孢唑林组培养12 h时细菌数逐渐减少,到60 h时细菌减少的趋势停止,中药复方联合头孢唑林组培养12 h时细菌数逐渐减少,并在培养144 h时各组细菌菌无生长迹象,替加环素药物干预后细菌数急剧下降,但是直到观察结束仍有部分细菌存活,阴性组细菌随着培养时间的逐渐延长呈现缓慢生长趋势,空白组无细菌生长。(2)麻黄附子细辛汤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IC=2.5 mg/m L,MBC=5 mg/m L);头孢唑林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IC=1.25 mg/m L,MBC=5 mg/m L);中药复方联合头孢唑林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IC=0.312 mg/m L,MBC=1.25mg/m L);替加环素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IC=0.156 mg/m L,MBC=0.625 mg/m L)。(3)中药复方联合头孢唑林抑菌环直径和阳性对照组相近,其次是头孢唑林组,中药单独使用的抑菌环直径小于头孢唑林组.麻黄附子细辛汤与头孢唑林联合用药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菌的抗菌效应增强,麻黄附子细辛汤与头孢唑林联合用药的抗茵作用表现为协同作用(FIC=0.59)。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抗生素具有更明显的抗菌效应,可能与它激活耐药细菌生长有关。
杨露谢晓芳胡荣
关键词:麻黄附子细辛汤抗生素耐甲氧西林金葡菌最小抑菌浓度最低杀菌浓度细菌生长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