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涛

作品数:70 被引量:363H指数:11
供职机构:北京市海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海淀区科技项目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0篇静脉
  • 32篇血液
  • 31篇血液透析
  • 24篇内瘘
  • 22篇动静脉内
  • 22篇动静脉内瘘
  • 22篇静脉内
  • 22篇静脉内瘘
  • 16篇导管
  • 13篇血液透析患者
  • 13篇透析患者
  • 13篇中心静脉
  • 10篇自体
  • 9篇维持性
  • 8篇动静脉
  • 8篇透析通路
  • 8篇维持性血液
  • 8篇维持性血液透...
  • 6篇中心静脉导管
  • 6篇自体动静脉内...

机构

  • 66篇北京市海淀医...
  • 7篇北京市红十字...
  • 6篇北京大学
  • 5篇蛟河市人民医...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南昌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中西医...
  • 1篇北京市中关村...

作者

  • 68篇杨涛
  • 53篇王玉柱
  • 17篇张丽红
  • 12篇任树风
  • 11篇侯西彬
  • 11篇刘音
  • 10篇崔锐
  • 7篇王明慧
  • 7篇刘丽芳
  • 6篇胡普平
  • 6篇赖艳红
  • 5篇王新玲
  • 4篇方春燕
  • 4篇蔡美顺
  • 4篇王仲朴
  • 4篇刘瑞林
  • 3篇李大胜
  • 3篇梁萍
  • 3篇肖光辉
  • 2篇余阳

传媒

  • 26篇中国血液净化
  • 8篇中国中西医结...
  • 7篇中华肾脏病杂...
  • 7篇临床肾脏病杂...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北京医学
  • 1篇肾脏病与透析...
  • 1篇天津医药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中国药业
  • 1篇现代医学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世界临床药物
  • 1篇中国中医药现...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慢性病学杂志
  • 1篇中华医学会肾...

年份

  • 4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8篇2018
  • 6篇2017
  • 3篇2016
  • 9篇2015
  • 9篇2014
  • 5篇2013
  • 5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狭窄或闭塞的中心静脉置入长期透析导管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血管资源已耗竭的血液透析患者永久性血管通路的建立方法。方法 6例无法建立动静脉内瘘并有多次多部位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史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经血管彩超及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证实存在多处中心静脉狭窄或闭塞,对其狭窄或闭塞的头臂静脉行经皮腔内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然后经颈内静脉途径置入长期中心静脉导管。结果术后应用导管透析,1例患者第2次透析时血流量仅达180ml/min,调整导管位置后血流量达到250ml/min以上,其余患者血流量均在250ml/min以上,随访2~6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导管功能不良及感染。结论对于血管资源耗竭的患者,通过介入治疗开通狭窄或闭塞的中心静脉留置长期透析导管,是一个安全有效的建立永久性血管通路的方法。
刘丽芳刘伟詹申崔锐刘瑞林杨涛王玉柱
关键词: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介入治疗血管再通
运用肝素酶血栓弹力图对等管腔容积肝素钠封管后凝血功能的评价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采用血栓弹力图试验检测,分析应用肝素钠注射液经透析用中心静脉导管按管腔标注容积封管的透析患者体内是否存在肝素钠,以及其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共53例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入组,分为临时导管组(n=16)、Permcath导管组(n=14)及Palindrome导管组(n=23)。所有患者在导管置入后缓慢注入与标注的管腔容积等量的肝素钠注射液封管,15~20 min后从外周静脉采血,以血栓弹力图肝素酶对比试验检测凝血功能。结果置管前三组性别、年龄和置管前凝血相关指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置管后只有2例患者肝素酶血栓弹力图检测结果为阴性,占全部检测者的3.8%。血栓弹力图反应时间为(26.84±7.94)s,经肝素酶修正后血栓弹力图反应时间为(8.69±2.57)s,两者差值为(17.92±6.35)s;三组血栓弹力图反应时间、经肝素酶修正后血栓弹力图反应时间及差值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液透析用中心静脉导管按管腔标注容积肝素钠封管时,可即刻出现肝素钠溢入体内,影响机体凝血功能。
杨涛王春丽刘音王玉柱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肝素钠血栓弹力图
导管意外脱出后穿刺皮下隧道纤维鞘置入隧道式透析导管1例
2021年
动静脉内瘘是公认的最佳透析通路,但由于种种原因,部分透析患者会长期以隧道式透析导管(tunnel-cuffed catheter,TCC)做为维持性透析通路,TCC长期留置会导致穿刺入路的外周静脉及中心静脉狭窄甚至闭塞。临床中透析导管意外脱出并不少见,由于之前反复长期置管导致可用静脉资源耗竭,给再次置管带来极大的困难。
侯西彬杨涛王玉柱
关键词:透析导管维持性透析皮下隧道透析通路隧道式
人工血管内瘘自体静脉近静脉吻合口狭窄术前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观察终末期肾病患者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通畅情况,探究人工血管自体静脉近静脉吻合口狭窄的术前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在北京市海淀医院肾内科建立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的138例患者,收集临床资料并进行术后内瘘复查和随访,统计术后初级通畅率、初级辅助通畅率、次级通畅率,对人工血管内瘘自体静脉近静脉吻合口狭窄组和非狭窄组的术前资料进行分析,以确定狭窄发生的术前影响因素。结果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后6、12个月初级通畅率分别为81.1%、52.1%,初级辅助通畅率为88.1%、64.2%,次级通畅率为95.7%、91.0%;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吸烟(HR:2.713, 95%CI:1.324~5.56,P=0.006)是人工血管内瘘自体静脉近静脉吻合口狭窄术前独立危险因素,而使用抗血小板药物(HR:0.242,95%CI:0.102~0.572,P=0.001)是其独立保护性因素。结论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手术患者经过积极处理可获得较好的次级通畅率。吸烟是人工血管内瘘自体静脉近静脉吻合口狭窄的危险因素,而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是内瘘通畅的保护性因素。
温静杨涛詹申王玉柱
关键词: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
透析患者冠状动脉疾病的危险因素
2007年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与血液净化技术的持续发展,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逐年增加,其中老年患者比例增加明显,这些患者多同时存在多器官和系统疾病。近年来的观察发现,透析患者冠状动脉疾病发生率较高,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占有很大比例,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更为严重。本文对透析患者冠脉疾病的危险因素进行了综述,以期对临床工作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杨涛王玉柱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冠状动脉疾病急性冠脉综合征血液净化技术中老年患者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影响因素探讨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检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水平,探讨血磷、血钙、甲状旁腺激素及1,25(OH)_2D_3等对FGF-23的影响。方法选择北京市海淀医院MHD患者98例,对照组肾小球过滤率正常共28例,MHD患者根据血磷水平分为低磷组、血磷达标组和高磷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中1,25(OH)_2D_3及FGF-23的水平,测定对照组及MHD患者血中碱性磷酸酶、钙、磷水平,同时测定MHD患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结果MHD组血清1,25(OH)_2D_3低于对照组(P<0.001),FGF- 23高于对照组(P<0.001):低磷组、血磷达标组和高磷组FGF-23水平无统计学差别(P=0.804),高磷组甲状旁腺激素明显高于低磷组及血磷达标组(P=0.001,0.010):多元回归分析显示1,25(OH)_2D_3,是MHD患者FGF-23的影响因素(r=0.481,P<0.001)。结论MHD患者血中FGF-23水平明显升高,1,25(OH) _2D_3为MHD患者FGF-23升高的影响因素,血磷不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FGF-23升高的主要影响因素。
杨涛蔡美顺王梅韦洮王玉柱李欣连立超
关键词:血液透析25(OH)2D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结扎桡动脉远心端治疗透析通路相关缺血综合征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总结结扎桡动脉远心端治疗透析通路相关缺血综合征的方法及经验。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院区肾内科以头静脉一桡动脉端侧吻合动静脉内瘘为透析通路,且临床表现为内瘘侧肢体缺血者16例,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吻合口桡动脉近心端及远心端血流方向相反,行血管造影显示大动脉通畅,行Allen实验提示尺动脉功能良好,采用局部浸润麻醉结扎吻合口桡动脉远心端治疗肢体远端自体动静脉内瘘相关缺血综合征,术后观察缺血症状缓解情况、透析时内瘘泵控血流量、尿素清除指数、尿素下降率、内瘘通畅性等指标。结果共观察上肢远端自体动静脉内瘘相关缺血综合征16例(占同期因动静脉内瘘并发症住院患者的1.45%),其中男性8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66.2±11.2)岁,平均透析时间(66.32±85.26)个月,内瘘时间(57.75±88.41)个月,内瘘建立后出现缺血症状时间(39.62±58.31)个月;根据临床表现的缺血症状进行分级,其中13例(占71.40%)为Ⅲ级患者,3例(28.60%)为Ⅱ级,未出现Ⅳ级患者。结扎桡动脉远心端手术技术成功率100%,临床成功率93.70%(15/16)。术前及术后第7天、第6个月、第12个月人组患者透析泵控血流量分别为(258.63±25.44)ml/min、(246.61±24.24)ml/min、(260.42±20.83)ml/min、(254.87±22.44)ml/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素清除指数分别为(1.65±0.21)、(1.59±0.24)、(1.62±0.28)、(1.58±0.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素下降率分别为(78.43%±3.27%)、(74.46%±2.64%)、(76.85%±3.84%)、(74.21%±3.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平均随访(19.30±13.15)个月,通畅率100%。未�
张丽红詹申杨涛王玉柱
关键词: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
肿胀手综合征介入治疗及复发分析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肿胀手综合征的发病特点、介入治疗方法和肿胀手复发影响因素。方法 88位肿胀手患者,按肿胀手在治疗后于观察期限内是否复发分为未复发组和复发组。采用介入下造影方式明确中心静脉病变位置,球囊扩张或植入支架治疗。考察透析患者置管史与中心静脉病变的关系,观察治疗方式和治疗后复发情况。结果 88位患者共行116例次介入检查治疗,15人因导丝无法通过或采用其他手术方式,3人未见中心静脉异常,其余70人中心静脉经过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后即刻开放;50位患者有同侧颈内静脉置管史,肿胀手症状出现距离内瘘手术时长26.4±32.5月,中心静脉病变的位置多位于锁骨下静脉和头臂静脉。经介入治疗后,观察期内23例患者35次肿胀手复发,再次复发距离上次治疗时间6.9±4.9月,复发组与未复发组一般资料上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治疗上选择球囊扩张还是支架植入差别亦无统计学意义,但复发组支架植入的比例相对更高。结论血液透析患者由于中心静脉置管、动静脉内瘘术后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原因,导致中心静脉狭窄或闭塞,引起肿胀手综合征。球囊或支架植入治疗后,肿胀手综合征仍有较高的复发率,支架植入治疗者复发率可能更高。
杨涛詹申王新玲王仲朴王玉柱
关键词: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狭窄介入治疗
血液透析相关肝门静脉气体栓塞1例诊治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1临床资料患者陈某,女,88岁,主因“透析过程中突发腹痛2h”于2019年6月20日收入院。患者7年前因双下肢水肿就诊,诊断为“慢性肾脏病5期”,规律血液透析7年,透析方案为每周3次,每次4h,患者日常血压偏低(收缩压波动在90~100mmHg,1mmHg=0.133kPa)。2小时前在规律血液透析中突发腹痛,腹胀,伴恶心、呕吐;测血压为85/46mmHg,心率122次/分,终止透析治疗后复测血压92/43mmHg。
赵彬刘音刘丽芳胡普平杨涛
关键词:透析方案诊治分析MMHG
透析导管末端位置异常的原因分析与处理被引量:9
2013年
尽管K/DOQI(kidne ydisease outcome quality initiative)指南建议将使用中心静脉导管作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比例控制在10%以下^[1],但随着老龄化、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逐年增加,透析龄的不断延长,动静脉内瘘的建立越来越困难。对于无法建立动静脉内瘘的患者,
淹曳张丽红杨涛刘丽芳王玉柱
关键词:透析导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中心静脉导管血管通路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