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迪

作品数:3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
  • 3篇介入
  • 3篇经皮冠状动脉...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3篇冠状动脉介入
  • 2篇动脉介入
  • 2篇综合征
  • 2篇综合征患者
  • 2篇介入术
  • 2篇经皮冠状动脉...
  • 2篇冠状动脉介入...
  • 1篇心房
  • 1篇心房颤动
  • 1篇心房颤动患者
  • 1篇盐酸
  • 1篇盐酸胺碘酮
  • 1篇再狭窄
  • 1篇人脑利钠肽
  • 1篇术后

机构

  • 3篇江苏大学

作者

  • 3篇李迪
  • 1篇张晶晶
  • 1篇缪世锋

传媒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心脑血管病防...
  • 1篇中华老年多器...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无复流现象及相关因素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无复流现象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510例于江苏大学附属澳洋医院住院并择期行PCI的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PCI术后是否出现无复流分为无复流组(n=110)与非无复流组(n=400)。比较两组基础资料信息及实验室指标差异。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术前狭窄程度、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预测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后无复流发生的价值;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后无复流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结果无复流组术前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实验(TIMI)分级≤2级、球囊扩张≥3次、高血栓负荷、未使用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占比显著高于非无复流组,术前狭窄程度、ICAM-1、ESM-1水平显著高于非无复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术前狭窄程度、ICAM-1、ESM-1进行ROC分析,其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后无复流发生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且联合预测价值更高,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9、0.952、0.866、0.980(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术前TIMI分级≤2级、球囊扩张≥3次、高血栓负荷、未使用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术前狭窄程度≥89.345%、ICAM-1≥3.705 ng/ml、ESM-1≥5.890 ng/ml是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后无复流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择期PCI后无复流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且ROC分析证实术前狭窄程度≥89.345%、ICAM-1≥3.705 ng/ml、ESM-1≥5.890 ng/ml时能够用于无复流发生的预测。
张庆旭朱金彪荆宗鹏李迪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无复流
盐酸胺碘酮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PCI后新发心房颤动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2025年
目的探讨盐酸胺碘酮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PCI后新发心房颤动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3年1月江苏大学附属澳洋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PCI后新发心房颤动患者12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胺碘酮组和联合治疗组,各6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胺碘酮组接受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序贯盐酸胺碘酮片治疗,联合治疗组在胺碘酮组基础上接受注射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比较两组窦性心律转复情况及时间,治疗前、治疗14 d后炎症指标(血清IL-6、IL-1β、CRP水平),治疗前、治疗7 d后心肌损伤标志物〔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治疗前、治疗14 d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峰值排空率(LVPER)、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LVEF〕,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均成功转复窦性心律。联合治疗组窦性心律转复时间短于胺碘酮组(P<0.001)。治疗14 d后,联合治疗组血清IL-6、IL-1β、CRP水平低于胺碘酮组(P<0.05)。治疗7 d后,联合治疗组血清cTnI、CK-MB、NT-proBNP水平低于胺碘酮组(P<0.05)。治疗14 d后,联合治疗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胺碘酮组(P<0.05)。治疗14 d后,联合治疗组LVPER、LVEF高于胺碘酮组,LVEDD小于胺碘酮组(P<0.05)。胺碘酮组与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胺碘酮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PCI后新发心房颤动患者可缩短窦性心律转复时间,减轻炎症反应及心肌损伤,改善血液流变学及心功能,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朱捷李迪汪伶俐
关键词:心房颤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重组人脑利钠肽盐酸胺碘酮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5年以上再狭窄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5年以上再狭窄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于江苏大学附属澳洋医院进行PCI治疗的ACS患者170例,对其临床资料和生化检测指标进行收集,对患者随访5年以上,根据是否发生再狭窄将患者分为狭窄组(33例)和非狭窄组(137例)。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ACS患者发生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依据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校准曲线、临床决策曲线评价模型的区分度、准确度和有效性。结果170例ACS患者中33例(19.41%)在PCI术后5年后发生再狭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史、超敏C反应蛋白(hs-CRP)>2.2 mg/L、肌钙蛋白I(cTnI)>0.03 ng/mL、首次PCI年龄≤58岁、首次PCI时初始狭窄程度≥90%、支架长度、支架数目是ACS患者首次PCI术后5年以上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4.519(1.135~7.061)、2.373(1.217~3.815)、2.166(1.573~5.608)、1.924(1.464~4.831)、2.486(1.399~5.879)、1.671(1.037~4.155)、2.493(1.341~3.730),P<0.05],支架直径是PCI术后再狭窄的保护因素[OR(95%CI)=0.762(0.513~0.975),P<0.05]。利用以上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817,最佳阈值为0.301,特异度为0.718,敏感度为0.849,模型区分度较高;校准曲线及临床决策曲线评价结果提示该模型的准确度和有效性均较好。结论糖尿病史、hs-CRP>2.2 mg/L、cTnI>0.03 ng/mL、首次PCI年龄≤58岁、首次PCI时初始狭窄程度≥90%、支架长度>25 mm、支架数目>2个、支架直径≤3.5 mm均为ACS患者PCI术5年后发生再狭窄的影响因素,所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对术后再狭窄风险评估具有一定价值。
汪伶俐张晶晶李迪朱捷丁继军缪世锋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再狭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