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菊珍

作品数:27 被引量:130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市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星火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7篇地震
  • 14篇地电
  • 10篇地电阻率
  • 7篇地震前
  • 7篇震前
  • 4篇地电场
  • 4篇强地震
  • 4篇中强地震
  • 4篇M
  • 3篇地磁
  • 3篇地震预测
  • 3篇震源
  • 2篇等值线
  • 2篇地磁场
  • 2篇地电阻率观测
  • 2篇地震孕育
  • 2篇信号
  • 2篇有限元
  • 2篇震源参数
  • 2篇振幅

机构

  • 27篇北京市地震局
  • 3篇中国地震台网...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地震局兰...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四川省地震局

作者

  • 27篇李菊珍
  • 15篇王丽红
  • 11篇王同利
  • 8篇崔博闻
  • 6篇岳晓媛
  • 6篇武安绪
  • 5篇林向东
  • 5篇张洪魁
  • 5篇武敏捷
  • 4篇乔永军
  • 4篇李红
  • 4篇兰从欣
  • 4篇鲁跃
  • 3篇徐平
  • 3篇朱红彬
  • 2篇张海春
  • 2篇赵文忠
  • 2篇穆会泳
  • 2篇董鸿燕
  • 2篇孔来顺

传媒

  • 8篇地震地磁观测...
  • 2篇地震研究
  • 2篇地震学报
  • 2篇东北地震研究
  • 2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华北地震科学
  • 1篇华南地震
  • 1篇防灾技术高等...
  • 1篇地震工程学报
  • 1篇地震科学进展
  • 1篇地震海啸与地...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文安M_(S)5.1地震前北京地电场优势方位角变化
2024年
0研究背景地电场观测是地震监测预测的重要方法之一,其构成主要包括大地电场和自然电场。大地电场变化特征具有广域性,是由地球外部的各种场源在地表表层产生的感应变化电场;自然电场变化特征具有局域性,是由地下介质由于物理、化学作用在地表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电场。自“九五”、“十五”地电场台站大规模建设并投入观测以来,多位地震学者研究表明,地电场在震前存在短期前兆异常信号。谭大诚等[1]通过对强震前地电场异常变化研究表明,强震发生前优势方位角存在异常变化,指出潮汐波变化引起的潮汐地电场改变可造成大地电场日变波形变化,潮汐谐波变化幅度主要受岩体内裂隙、裂隙内水的运移、以及地下构造活动等因素影响,基于潮汐地电场的岩体裂隙水渗流模型,通过布设地电场观测装置,可监测岩体裂隙方位角震前变化。辛建村等[2]通过对地电场方位角典型影响因素分析,表明地电场观测常见干扰一般不会对优势方位角造成明显变化。此后,多位地震学者通过对地电场方位角震前变化研究表明,中强地震前优势方位角可存在异常变化[3]。
王丽红董鸿燕张亚男武敏捷王同利李菊珍
关键词:地电场
基于二进小波的数字形变资料趋势异常分析探讨被引量:4
2007年
利用二进正交离散小波,通过Mallat快速算法对形变倾斜资料进行了处理,并将计算结果与该地区的地震活动进行了对比分析。综合分析认为,小波分解的本质是窗口加权滑动平均的结果,能有效地对各种不同频率成分的形变序列按不同的频段分离和重构,可以起到明显放大低频段趋势成份的作用,为有效识别形变趋势异常提供一种可行方法。
武安绪鲁亚军李平安穆会泳林向东李菊珍
关键词:小波变换多尺度形变观测
河北永清4.3级地震前地磁谐波振幅比变化特征
2019年
在地震孕育过程中,随着孕震区应力发生改变,孕震区介质电导率一般随之变化。根据电磁感应理论,地下介质电导率的变化会使地表磁场的感应成分变化,这种变化分别在地磁垂直分量和地磁水平分量上有所表现。基于1970年Schmucker引入的转换函数概念,2004年,冯志生等提出了地磁谐波振幅比概念,认为地下介质电阻率发生改变,其谐波振幅比也将发生变化。
王丽红李菊珍朱红彬李红岳晓媛
关键词:振幅比谐波地震前地震孕育过程
北京地区小震活跃与首都圈地区中等地震活动关系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通过研究北京地区的小震活跃与首都圈地区中等地震活动的关系,发现1999年到2003年间频度异常与首都圈地区MS4.0以上地震具有一定对应关系,但频度异常对未来地震地点判定的意义不大,需要将北京地区小震频度异常和首都圈及附近地区小震活动的有序性特征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把握中等地震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最后指出,频度异常指标具有一定的时间性特征。
兰从欣岳晓媛李菊珍丁晗
关键词:中等地震
地电场观测中几种常见干扰被引量:39
2007年
利用通州地震台、延庆地震台和昌平地震台2004年以来使用铅板电极观测的地电场资料,对观测中常见干扰及观测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识别与归类。资料变化主要有环境改变干扰、流散电流变化干扰、外空磁场环境变化干扰、观测系统本身变化(包括更换电极、更换避雷器等)。找出了典型干扰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电场观测对区域的观测环境变化以及细微电磁环境和观测系统的变化都有非常灵敏的反应。在使用地电场资料进行地震预测时,必须对各种干扰的因素进行仔细的排除。
林向东徐平鲁跃张洪魁武安绪李菊珍
关键词:地电场
地电阻率观测地震预测时空分析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电阻率观测地震预测时空分析方法,由地电阻率时间序列数据上的异常研究和预测地震震级、时间,重点由地电阻率异常变化的等值线分布的动态图像研究和预测地震发生的地点,其思路是前人研究基础上的继承和创新发展;此外...
王同利崔博闻韩孔艳乔永军王丽红李菊珍
文献传递
北京地电台网典型干扰及影响因素浅析被引量:5
2021年
本文基于数据跟踪分析工作,通过对北京地电台网2015年1月—2020年12月的非正常变化事件记录进行系统整理和汇总分析,研究得出北京地电台网的典型干扰有观测系统故障、自然环境影响、场地环境影响、人为干扰、地球物理事件和不明原因干扰6类。其中,场地环境干扰对地电台网的影响最为严重,占地电台网干扰的75%。场地环境干扰主要影响因素为城市轨道交通、抽水灌溉、设备漏电、工程影响和高压直流输电。开展井下地电观测是减小场地环境干扰的有效办法。研究成果为提高北京地电台网数据观测质量,更好地应用于地震预测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参考。
王丽红朱石军王同利李菊珍武敏捷钟世军
关键词:影响因素
2020年7月12日古冶M_(S) 5.1地震前北京地电阻率异常分析
2023年
使用曲线形态法和归一化速率法,分析了2020年7月12日古冶地震前北京地区地电阻率异常变化特征。通州、延庆和平谷台地电阻率归一化速率异常与本次地震均有较好地对应,发震时间均为异常出现后半年内。通州和延庆台1—2年尺度月均值曲线形态异常,半年尺度归一化速率超阈值异常,符合中长期孕震和中短期加速变化后发震的发震机理。平谷台月均值曲线无明显异常,归一化速率异常明显,表明使用归一化速率可较好识别和提取曲线的弱异常。延庆和平谷台震前地电阻率归一化速率异常存在各向异性,且符合地电阻率受震源主压应力方向影响的特征。平谷台对唐山地区地震的映震能力较弱,通州、延庆台的映震能力较强。
王丽红王同利武敏捷李菊珍岳晓媛李红
关键词:地电阻率
2008年汶川M_(S)8.0地震前后地电阻率时空变化被引量:7
2022年
采用归一化速率变化方法对2008年汶川M_(S)8.0地震震中周边19个定点台站观测到的地电阻率的时空变化过程进行了计算分析。时序分析结果显示:在汶川地震前,震中周边多个地电阻率台站准同步地出现了中短期前兆异常;空间分布过程显示,地震孕震过程中地电阻率在震中区域有负异常丛集和由远及近的迁移现象,负异常丛集呈象限分布,长轴方向与震源机制解主压力方向基本吻合,且受孕震断裂、台站位置、观测装置布设方向等的影响。
王同利崔博闻王丽红颜晓晔李菊珍
关键词:地电阻率
河北永清4.3级地震前地磁谐波振幅比变化特征
在地震孕育过程中,随着孕震区应力发生改变,孕震区介质电导率一般随之变化.根据电磁感应理论,地下介质电导率的变化会使地表磁场的感应成分变化,这种变化分别在地磁垂直分量和地磁水平分量上有所表现.基于1970年Schmucke...
王丽红李菊珍朱红彬李红岳晓媛
关键词:地震孕育地磁场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