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癌浸润转移螺旋CT征象与CD44V6表达
- 2009年
- 目的探讨胃癌浸润转移螺旋CT(SCT)征象与癌组织中CD44V6表达间的关系。方法对46例胃癌病人行S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术后标本行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44V6表达情况,并将SCT征象与CD44V6表达进行对照。结果46例胃癌组织中CD44V6表达率为71.7%(33/46);SCT示胃癌侵犯浆膜、N2站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M1)者CD44V6表达率明显高于浆膜未受侵、N0/N1站淋巴结转移及无远处转移(M0)组(P<0.05)。结论SCT显示的浸润转移征象与CD44V6的表达有关,可用来预测胃癌的浸润和转移。
- 李艳刘明月吕传剑史大鹏
- 关键词:胃癌CD44V6免疫组织化学
- CT肺血管造影在肝肺综合征中的应用
- 肝肺综合征(HPS)是肝病和与之相关的肺血管扩张,并有不同程度动脉血氧分压(PaO2)降低的一种综合征,是活动性肝病在肺血管的并发症之一,可发生于至少1/3的慢性肝病患者,临床上常常依据肝功能不全、立位性低氧血症以及肺血...
- 雷志丹葛英辉史大鹏孙晓平李艳
- 关键词:肝肺综合征肺血管造影影像诊断
- 文献传递
- MRI快速扫描序列在肝脏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 2007年
- 窦社伟李艳连建敏闫峰山史大鹏徐俊玲李丽
- 关键词:肝脏磁共振成像
- 在胸部X线体检中节约胶片的设想
- 在医疗活动的任何环节都应该节约医疗资源。在常规健康体检中,胸部X线检查人数多,阳性率低。笔者查阅了相关文献,并仔细分析后,建议在常规x线体检中节约胶片。在cnki上,笔者以“体检、胸部、阳性率”为词条,查阅了1979-2...
- 谢瑞刚李旭民文泽军陈涛卢运生陈明寅王凤刀贾武林李艳雷忠丹孙自修
- 文献传递
- SALL4对白血病HL-60细胞放射敏感性影响研究
- 2019年
- 目的探讨下调SALL4对白血病细胞放射敏感性影响,为提高白血病患者放射敏感性提供新思路。方法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HL-60感染shRNA SALL4和shRNA control慢病毒记为Lv-shSALL4组和Lv-shNC组,用RT-PCR和蛋白印迹法检测细胞中SALL4水平,同时取感染后的细胞给予8 Gy剂量照射处理记为Lv-shSALL4+放射组、Lv-shNC+放射组,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蛋白印迹法检测细胞中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Bax蛋白水平。取Lv-shSALL4组和Lv-shNC组细胞,给予0、2、4、6、8 Gy照射,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测定放射增敏比。结果Lv-shSALL4组细胞中SALL4水平低于Lv-shNC组(P<0.05)。细胞凋亡率升高,细胞中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Bax蛋白水平升高,与Lv-shN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shSALL4+放射组细胞增殖能力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细胞中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Bax蛋白水平升高(P<0.05)。Lv-shSALL4组细胞放射增敏比为1.323。结论下调SALL4增加白血病细胞放射敏感性,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
- 李琳吴广银李晓可田丽晓陈玉清李艳
- 关键词:HL-60细胞系
- 高分辨率CT在结缔组织病所致肺间质病变诊断中的作用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评价胸部高分辨率CT诊断结缔组织病所致肺间质病变(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associated with connective tissuediseases,CTD-ILD)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临床确诊CTD-ILD患者的X线胸片、常规CT及高分辨率CT影像资料。结果高分辨率CT检出CTD-ILD 17例(65.4%),常规CT检出9例(34.6%),X线胸片检出4例(15.4%),高分辨率CT检出率高于常规CT(χ2=6.125,P=0.013)和X线胸片(χ2=10.286,P=0.001);CTD-ILD患者X线胸片主要表现为网状影、蜂窝状影、胸膜增厚及胸腔积液;早期CTD-ILD患者高分辨率CT主要表现为磨玻璃影或片状浸润影,随病情进展出现小叶间隔增厚、胸膜下线、网格状影,病变晚期呈蜂窝状改变;常规CT显示磨玻璃影、小叶间隔增厚不如高分辨率CT。结论高分辨率CT可发现肺部、胸膜的细微病变,是早期发现CTD-ILD的有效方法。
- 李艳芦运生郭濴葛英辉
- 关键词:高分辨率CT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病变
- 多序列磁共振成像在儿童后颅窝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分析儿童后颅窝占位性病变在磁共振多种成像序列的影像表现,总结其MRI特征,提高儿童后颅窝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45例后颅窝占位性病变患儿术前均行磁共振T1WI、T2WI、FLAIR、DWI、SWI序列及增强扫描,分析各种占位病变的影像特征,并与临床、病理资料对照。其中小脑蚓部12例,小脑半球13例,脑干3例,第四脑室10例,桥小脑角区4例,枕大池3例。结果 45例病例中髓母细胞瘤17例,星形细胞瘤10例,室管膜瘤9例,蛛网膜囊肿5例,海绵状血管瘤、动脉瘤样骨囊肿、白血病脑浸润及胶质细胞增生各1例。MRI能显示病变的部位、形态、大小、信号、边缘以及强化特点,对占位引起的梗阻性脑积水等间接征象也能清晰显示,病变检出率100%,定位准确率95.5%(43/45),定性准确率93.3%(42/45)。结论后颅窝占位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不典型,磁共振多序列扫描对其定位、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指导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 李艳吴青霞李永丽王梅云窦社伟
- 关键词:儿童后颅窝占位磁共振成像
- 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尿路梗阻的X线表现一例并文献复习
- 2006年
- 谢瑞刚李艳葛英辉史大鹏秦艳李彦周瑞锦张祥生程天明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尿路梗阻文献复习X线表现继发LUPUS
-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累及肝脏的CT及DSA表现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ereditary hemorrhagic telangiectasia,HHT)累及肝脏的CT和DSA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至2012年10月6例HHT累及肝脏患者的临床及CT、DSA影像学资料。结果 CT增强表现为动脉期肝动脉及其分支迂曲扩张,肝静脉和门静脉早显、增粗。此期肝内见多发大小不等的灶状、小片状强化。门脉期部分病灶持续强化,同时肝实质强化,肝动脉密度减低,门静脉及肝静脉显示更清晰。CTA显示肝动脉变异。DSA表现为肝动脉及其分支明显增粗、迂曲;肝实质呈弥漫性团块状染色,肝静脉提前显影,门静脉主干及肝内分支增粗,还可见肝动脉变异以及肠系膜上动脉窃血。结论 CT增强及DSA在HHT肝脏受累有特征性表现,对HHT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李艳吕传剑吴学军吴青霞孙明华葛英辉
- 关键词: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肝脏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 HRCT在结缔组织病所致肺间质病变诊断中的作用
- 文章通过对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病变(CTD-ILD)患者普通X线片、常规CT及HRCT分析,探讨HRCT对早期诊断CTD-ILD的价值。
- 李艳
- 关键词:肺间质病变结缔组织病影像诊断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