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哲
- 作品数:33 被引量:204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生产分公司勘探前期评价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柴达木盆地东坪地区大型基岩气藏储盖组合特征
- 柴达木盆地阿尔金山前东坪地区发现了中国陆上地质储量最大的基岩气藏。通过对该气藏成藏机理研究发现,该类气藏主要发育在山前带,有效储盖组合是天然气成藏的关键要素。研究区基岩储层岩性复杂多样,共钻遇花岗岩、片麻岩以及变质岩三种...
- 杨巍马峰李红哲孙秀建
- 关键词:盖层储盖组合柴达木盆地
- 文献传递
- 柴达木盆地北缘腹部深层天然气控藏机制分析
- 1.引言柴达木盆地北缘腹部地区位于盆地西北部,西起冷湖三号、东到马北、北抵平台、南至鸭湖构造,勘探面积约为14000km2。自北向南依次发育三排北西-南东向构造带:潜伏构造带、冷湖-南八仙构造带、鄂博梁构造带。前期油气勘...
- 李红哲田光荣白亚东吴武军
-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北缘深大断裂烃源岩深层天然气构造带侏罗系
- 埋深过程中泥岩盖层封闭性的演化
- 杨巍马峰李红哲孙秀建白亚东
- 应用测井资料识别层序地层界面的方法
- 2006年
-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基础,应用自然电位、电阻率、声波时差和感应电导率等测井资料识别层序界面进行层序地层划分。采用5种测井曲线识别方法进行层序界面划分:①自然电位和自然电位镜像法;②自然电位和视电阻率曲线组合识别法;③声波时差法;④声波时差和电阻率曲线交汇法;⑤感应电导率法等。用实例证明这些方法是可行的,应用效果较好。
- 于均民李红哲刘震华魏东涛陈涛
- 关键词:测井资料自然电位声波时差电阻率电导率
- 柴达木盆地西南区震积作用及其研究意义被引量:9
- 2010年
- 研究表明,柴达木盆地西南地区地震活动强烈,深、浅层均发现一系列与古地震有关的震积岩,形成一系列软沉积物变形构造,主要包括震积砂枕、砂球构造、枕状层、液化砂泥岩脉、层内错断、地裂缝、微褶皱纹理、沙侵蘑菇等。研究区震积岩的岩石类型则主要包括震褶岩、震裂岩、震塌岩、自碎屑角砾岩、自碎屑副角砾岩、液化角砾岩及震浊积岩等。地震活动使岩层产生大量的微裂缝,裂缝沟通了原有的孔隙,同时增加了储集层的储集空间,极大地改善了储集层的渗透性,并使原先不具渗透性的砂泥薄互层产生裂缝,成为输导层,这为在地震断裂系统附近寻找低渗透岩层中的高渗储层提供了新的方向。而地震断裂系统上倾的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砂岩以及滨浅湖滩坝所构成的岩性圈闭必将成为柴西南地区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新领域。
- 陈武杰袁静李红哲曹正林张伟樊海琳
- 关键词:震积岩柴达木盆地
- 应用测井资料识别层序地层界面的方法被引量:32
- 2006年
-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基础,应用自然电位、电阻率、声波时差和感应电导率等测井资料,采用自然电位和自然电位镜像法、自然电位与视电阻率曲线组合法、声波时差法、声波时差与电阻率曲线交汇法和感应电导率法等5种方法进行层序界面识别。勘探实例证实这些方法是可行的,应用效果较好。
- 于均民李红哲刘震华魏东涛陈涛
- 关键词:测井资料自然电位声波时差电阻率电导率
-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西缘侏罗系层序划分及沉积体系演化被引量:12
- 2009年
- 在对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西缘层序地层格架建立的基础上,以区域沉积背景分析为先导,在明确台北凹陷西缘沉积主控因素的前提下,分析准层序组及体系域的叠置样式,划分沉积体系类型,首次在研究区开展了以四级层序为单元的沉积体系展布特征及空间演化分析,为在研究区开展储、盖层评价、生储盖层组合分析、勘探层系优选和各类型油气藏区带评价奠定了基础。
- 吴青鹏杨占龙李红哲韩小峰
- 关键词:吐哈盆地层序
- 柴达木盆地阿尔金山前东段路乐河组沉积前古地貌恢复及其对基岩气藏的控制
- 前期研究认为,阿尔金山前东段发育形成大规模基岩气藏的有利地质条件,是目前及今后基岩气藏勘探的重要领域;近年在尖探1、东坪17及昆2井基岩中获得重大油气突破,发现了尖北、东坪、冷北等规模气田,落实并扩展了阿尔金山前东段基岩...
- 白亚东孙秀建李红哲杨巍王波
- 关键词:古地貌柴达木盆地
- 文献传递
-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早中侏罗世凹陷结构特征分析与岩相古地理恢复
- 1.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前人研究表明,柴北缘天然气具有"环凹分布"的特征,但因侏罗系源岩层整体埋深较大,又先后经历燕山-喜山两期构造运动,地层剥蚀严重,其凹陷结构、岩相古地理特征复杂。侏罗系不同沉积时期盆地性质认识存在多种...
- 李红哲孙秀建白亚东王玉林邵泽宇
- 柴达木盆地阿尔金山前带侏罗系含油气系统成藏差异性及其主控因素被引量:6
- 2021年
- 为明确柴达木盆地阿尔金山前带东段油气差异成藏及富集规律,利用地质及地球化学测试资料,围绕侏罗系含油气系统开展油气藏特征研究,分析成藏期次、明确关键成藏因素并建立成藏模式。结果表明:①阿尔金山前带成藏差异性明显,牛东地区天然气成熟度较低、干气与湿气并存,以渐新世中晚期、中新世早中期共2期成藏为主,纵向上多层系富集;东坪地区以干气为主,成熟度变化大,气藏持续充注,表现为渐新世早期至全新世多期成藏特征,以基岩富集油气为主;尖北地区以干气为主,成熟度较高,中新世早中期成藏,仅基岩富集油气。②沟通侏罗系生烃灶的断裂系统控制了油气垂向运移,关键成藏期不整合面的构造形态控制了油气运移方向,路乐河组膏泥岩盖层的发育程度控制了油气藏的富集层系。③阿尔金山前带发育3种成藏模式:断层垂向输导的源上立体成藏模式、远源输导的阶梯状复式成藏模式和远源输导的盐下成藏模式。该研究成果对阿尔金山前带侏罗系含油气系统勘探具有指导作用。
- 田光荣王建功孙秀建李红哲杨魏白亚东裴明利周飞司丹
- 关键词:油气系统成藏期次输导体系侏罗系柴达木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