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灼
- 作品数:50 被引量:119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科技厅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对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反复强化基础生命支持技术培训效果观察
- 葛许华李灼缪红军高虹林云顾骏
- 重症和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死亡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探讨重症和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重症及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229例,根据出院转归分为存活者208例和死亡者21例。收集所有患儿入院24 h内实验室检查指标,分别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存活者和死亡者血尿素氮、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钙蛋白、乳酸、WBC、CRP、降钙素原(PCT)、血糖、CD3及CD4、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Pa CO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D3、CD4、血糖及血清PCT水平是重症和危重手足口病患儿死亡的影响因素(95%CI分别为0.682~0.962、0.225~0.719、0.970~1.548、25.907~1.704,P均〈0.05或〈0.01)。结论 CD3、CD4、血糖及血清PCT是重症和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
- 梅小丽时珺陈俊缪红军李灼
- 关键词:手足口病预后儿童
- 婴幼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毛细支气管炎严重程度关系及其对肺泡上皮细胞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探讨婴幼儿维生素D(vitamin D,VitD)缺乏与毛细支气管炎发病及其严重性的相关性,并通过体外细胞实验,探讨VitD水平与肺泡上皮细胞的应答关系。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确诊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为观察组80例,按标准给予严重度评分,另选取40例健康婴儿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探讨其与毛细支气管炎严重度评分之间的相关性,并检测两组患儿血清组胺、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水平,探讨其与体内VitD水平的关系。体外培养人肺泡上皮细胞A549,分A、B、C 3组,A组作为对照组始终原培养液培养,B、C组细胞予以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感染24 h,C组同时予以骨化三醇处理,24 h后比较3组培养液上清中组胺、TNF-α水平及3组细胞Vit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25-(OH)D-1α羟化酶(CYP27B1)mRNA表达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体内25-(OH)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毛细支气管炎严重度评分与其体内25-(OH)D水平呈负相关(R2=0.539 8)。观察组患儿血清组胺(P<0.01)、TNF-α(P<0.05)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RSV感染体外培养的细胞后,B组培养液上清中组胺、TNF-α水平明显上升(P均<0.001),C组细胞VDR、CYP27B1 mRNA表达明显上升(P均<0.001)。结论:提高婴幼儿体内VitD水平可降低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发病及减轻其严重程度,可能与高VitD水平抑制Ⅱ型肺泡上皮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及促进VitD活化及利用能力有关。
- 唐慧雅葛许华李灼赵婧刘勇
- 关键词:毛细支气管炎肺上皮细胞组胺VDR
- 多环芳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4年
- 多环芳烃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近年来,大气中多环芳烃污染日益严重,其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接触进入人体,并通过诱导细胞色素P450酶群及形成DNA加合物等方式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尽管现在已对多环芳烃排放进行管制,但其仍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因此需密切关注其一系列影响。本文从多环芳烃的定义、进入人体的途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对人体各个系统的影响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为未来防治多环芳烃污染提供理论依据。
- 冯亚慧李文静李灼
- 关键词:多环芳烃
- 危重症患儿D-二聚体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 2025年
- 目的分析D-二聚体(D-D)水平升高的危重症患儿临床资料,探讨其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2020年1—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D-D水平升高(入PICU时D-D>280μg/L)的危重症患儿74例,记录呼吸、神经、消化等系统疾病发生情况。根据入院28 d生存情况将74例患儿分为生存组54例和死亡组20例,记录2组PICU停留时间;比较2组入PICU 24 h小儿危重症评分(PCIS);记录入PICU第1、3、5、7、10、14天D-D水平及PICU期间D-D峰值(D-Dmax);采用Spearman相关法分析D-Dmax与PCIS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评估入PICU第10天D-D、D-Dmax及PCIS预测危重症患儿预后的效能。根据D-Dmax预测危重症患儿预后的最佳截断值(3064.5μg/L),将74例患儿分为高危组(D-Dmax≥3064.5μg/L)39例和低危组(D-Dmax<3064.5μg/L)35例,随访至2021年3月,记录2组生存情况。结果(1)74例患儿系统疾病主要为重症肺炎41例(55.4%),脓毒血症23例(31.1%),病毒性脑炎14例(18.9%),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3例(17.6%),呼吸衰竭9例(12.2%),心力衰竭8例(10.8%)。(2)死亡组PICU停留时间1.25~108.00 d,生存组PICU停留时间3~88 d。死亡组入PICU时PCIS[78.0(70.0,84.5)分]低于生存组[90.0(88.0,96.0)分](U=-3.788,P<0.001),入PICU第10天D-D[2518.0(1059.5,9256.5)μg/L]、D-Dmax[3469.5(277.2,18115.0)μg/L]均高于生存组[681.5(488.2,1912.7)、2907.5(1899.7,4357.2)μg/L](U=-2.251,P=0.024;U=-1.984,P=0.047),性别、年龄及入PICU第1、3、5、7、14天D-D水平与生存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危重症患儿D-Dmax水平与PCIS呈负相关(r=-0.31,P=0.039)。(4)入PICU第10天D-D、D-Dmax、PCIS分别以972.5μg/L、3064.5μg/L、85.0分为最佳截断值,预测危重症患儿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77(95%CI:0.56~0.98,P=0.024)、0.65(95%CI:0.51~0.79,P=0.047)、0.79(95%CI:0.67~0.92,P<0.001),灵敏度分别为87%、75%、74%,特异度分别为68%、56%、80%;三者联合预测危重症患儿预后不良的AUC为0.83(95%CI:0.56~1.00,
- 薛春玲李文静缪红军李灼陈俊
- 关键词:危重症患儿D-二聚体预后
- 口腔局部应用制霉菌素对儿童呼吸机相关性肺部真菌定植、感染的预防作用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口腔局部应用制霉菌素对儿童呼吸机相关性肺部真菌定植、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研究对象分为口腔制霉菌素治疗组和无制霉菌素对照组,治疗组每隔12h给予口腔内制霉菌素粉末15万IU保留,记录两组肺部呼吸机相关性肺部真菌定植或感染的发生率,同时寻找高危因素。结果:治疗组中1例发生肺部真菌定植,而对照组12例(24%)发生肺部真菌定植,口腔应用制霉菌素和PICU滞留时间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口腔局部应用制霉菌素可以有效防止呼吸机相关性肺部真菌定植的发生。
- 李灼王晓榕缪红军喻文亮
- 关键词:制霉菌素真菌机械通气
- 小儿、新生儿感染性休克血液动力学支持临床实践指南解读(1):指南制定过程、更新与文献综述被引量:1
- 2009年
- 2002年,美国危重医学会发布了小儿、新生儿感染性休克血液动力学支持临床实践指南,5 a来,该指南已为全球儿科界广泛接受。美国危重医学会于2009年又发布了小儿、新生儿感染性休克血液动力学支持临床实践指南(2007版),新版在复苏液体的比例,血管活性药、激素以及体外膜肺的应用上都作了更新。现将着重介绍该指南的制定过程、更新内容和目前更新所依据的临床循证医学证据。
- 李灼王昊飞陈俊陈冬梅梅小丽喻文亮
- 关键词:休克脓毒症重症脓毒症
- 液体负荷对重症手足口病儿童预后的影响
- 李灼陈俊时珺胡静缪红军江涛喻文亮李军
- 夫西地酸肝素封闭液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深静脉置管感染防治中的应用
- 2010年
- 深静脉置管相关感染(CRBSIs)是重症监护病房(ICU)常见医源性感染之一。深静脉置管相关感染在重症监护病房的发生率在3.8%~17.8%。通常细菌感染是通过管壁扩散进行,当管腔中保留高浓度抗生素封闭液时,可以阻止感染发生。
- 李灼叶盛谢健玲喻文亮江涛
- 关键词: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深静脉置管夫西地酸肝素
- ICU溺水儿童特征研究
- 目的是描述ICU中溺水损伤儿童的特点,并发症,死亡原因,帮助家庭和照顾者识别风险因素以利于开展环境教育并制定预防策略。方法本文为回顾性分析研究,涉及人口特征,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溺水损伤的各临床变量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
- 李灼
- 关键词:I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