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凌
- 作品数:33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建筑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 一种适用于载人环境的太空多功能充气式密封舱蒙皮结构
- 一种适用于载人环境的太空多功能充气式密封舱蒙皮结构,包括:由密封舱内侧至外侧依次设置的耐磨层、辐射防护层、气密层、承压层、碎片防护层、隔热层、抗空间环境层和阻燃层。本发明针对密封舱结构采用了全柔性材料组成的技术手段,通过...
- 从强常洁史文华黄文宣李林凌陈燕古青波周志勇赵云鹏
- 文献传递
- 基于洞穴的月球基地研究
- 2025年
- 系统性调研了国内外洞穴月球基地相关政策、计划及具体项目,重点对比分析了国内外研究成果的现有差距。基于国内外月球探测的影像信息及洞穴月球基地概念研究成果,梳理了洞穴月球基地建设的可行性构想。基于洞穴的独特优势(如温度适宜、辐射低、月尘少等)以及月球基地建设的难易程度等客观条件,对多种洞穴月球基地构想进行了定性分析。各类月球基地构型均展现出独特优势:以陨石坑改造为基础的洞穴月球基地,充分利用了月球表面的天然地形,结合了自然结构特点和人工改造需求,具有显著的原位资源利用优势。无论是无人还是载人洞穴月球基地,都将经历月球探测、月面选址、基地建设和基地应用四个关键战略阶段。尽管通过已发射的月球轨道探测器和月面探测器等手段获取了大量月球影像,但当前对月球表面的探测能力仍需进一步提升,为洞穴月球基地建设的“选址”工作提供更有力支撑;同时,亟需加快研制月球基地建设关键设备,为无人月球基地建设提供必要的实施工具,确保“建基”任务的顺利推进,尽早实现洞穴月球基地的“用洞”战略目标。
- 李林凌刘金刚侯宇葵刘卫李明富尹硕辉王磊许梦川彭兢孙泽洲
- 关键词:月球基地洞穴建基
- 变孔径微穿孔板在空间站应用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针对国际空间站舱内噪声控制目标,分析了国际空间站某舱段噪声频谱特点,对变孔径微穿孔板的部分几何参数进行了优化,并对优化后的变孔径微穿孔板吸声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和试验测试。结果表明:某型变孔径微穿孔板在100~400 Hz范围内的吸声系数在0.8以上,优化后的变孔径微孔板在目标吸声频段具有较好的吸声效果。
- 李林凌王岩
- 关键词:空间站噪声吸声
- 一种适用于载人环境的太空多功能充气式密封舱蒙皮结构
- 一种适用于载人环境的太空多功能充气式密封舱蒙皮结构,包括:由密封舱内侧至外侧依次设置的耐磨层、辐射防护层、气密层、承压层、碎片防护层、隔热层、抗空间环境层和阻燃层。本发明针对密封舱结构采用了全柔性材料组成的技术手段,通过...
- 从强常洁史文华黄文宣李林凌陈燕古青波周志勇赵云鹏
- 文献传递
- 一种基于星图数据的星敏感器在轨精度测量方法
- 一种基于星图数据的星敏感器在轨精度测量方法。利用星敏感器获取的单帧静态星图数据对星敏感器在轨指向精度、视场角等关键性能进行测量,通过采用一种将求解特征值问题转换为求解一个四阶方程根的问题,从而加快速度的四元数估计算法(Q...
- 庄海孝李林凌徐超
- 文献传递
- 国际空间站噪声监测综述
- 国际空间站提供宇航员在轨长期工作和生活的环境,由于在轨有效载荷、环控设备、生保设备、训练设备等运行,将产生噪声影响听觉、睡眠、语言交流、任务执行。国际空间站噪声监测表明,部分舱内噪声与相关规定值还存在一定差距。噪声监测技...
- 李林凌
- 关键词:空间站噪声
- 用于空间采样的浮动式双重密封装置及方法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空间采样的浮动式双重密封装置及方法,属于航天器采样返回领域。该装置通过浮动连接组件实现了样品罐和舱门的依次密封功能。该装置包括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和浮动连接组件,罐体与舱门框之间有固定导轨连接,浮动连...
- 王波 高佳乐庄原 王名亮 王春勇 白春生满剑锋曾福明杨建中王刚 苏慕萍王炜李林凌 黄文宣马彬吴琼
- 识别航天器空间微小碎片撞击事件的超声传感器布局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识别航天器空间微小碎片撞击事件的超声传感器布局方法,首先对连续结构离散化为点云集,在传感器布局优化过程中,引入德洛内三角剖分和泰森多边形网络图,使得优化布局过程被定量化表征与控制,并基于遗传优化算法对传感器...
- 王磊周浩温楠施丽铭常洁张琳李林凌
- 一种基于星图数据的星敏感器在轨精度测量方法
- 一种基于星图数据的星敏感器在轨精度测量方法。利用星敏感器获取的单帧静态星图数据对星敏感器在轨指向精度、视场角等关键性能进行测量,通过采用一种将求解特征值问题转换为求解一个四阶方程根的问题,从而加快速度的四元数估计算法(Q...
- 庄海孝李林凌徐超
- 太阳立体探测任务设想被引量:7
- 2023年
- 太阳空间探测在太阳物理前沿科学问题研究和空间天气预报应用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人类在60余年的太阳空间探测活动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但仍存在诸多根本性重大问题有待解决.太阳立体探测可以克服单视角观测的局限,获取全方位、多要素的物理数据,促进解决太阳物理中的重大科学问题.本文介绍了太阳内部结构和磁场起源、太阳活动机理研究、太阳活动的全日球空间天气效应和空间天气预报模式研究4个科学目标,太阳立体探测任务空间布局、系统组成和探测器总体设计,以及太阳立体探测任务的有效载荷配置和主要技术指标.
- 杨孟飞汪景琇王赤宗秋刚张效信代树武邓元勇冯学尚王颖朱成林张也弛张庆祥沈锋钢田百义周文艳李林凌颜毅华周桂萍杨尚斌熊明张爱兵何建森田晖田晖李嘉巍甘为群夏利东彭吉龙黄长宁全林
- 关键词:太阳物理太阳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