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杰

作品数:58 被引量:108H指数:8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13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1篇前路
  • 21篇颈椎
  • 20篇椎弓
  • 19篇椎弓根
  • 18篇螺钉
  • 17篇椎弓根螺钉
  • 15篇下颈椎
  • 10篇骨折
  • 8篇腰椎
  • 7篇手术
  • 6篇椎体
  • 6篇钢板
  • 5篇四肢
  • 5篇颈椎前路
  • 5篇钢板系统
  • 4篇动脉
  • 4篇压缩性
  • 4篇压缩性骨折
  • 4篇疏松性
  • 4篇术后

机构

  • 38篇宁波市医疗中...
  • 23篇宁波市第六医...
  • 22篇宁波大学
  • 5篇浙江大学医学...
  • 5篇浙江中医药大...
  • 2篇上海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山市人民医...

作者

  • 58篇李杰
  • 18篇赵刘军
  • 16篇祁峰
  • 14篇蒋伟宇
  • 12篇徐荣明
  • 11篇张明
  • 10篇马维虎
  • 10篇陈斌辉
  • 8篇于亮
  • 7篇桑裴铭
  • 6篇卢良杰
  • 5篇刘美学
  • 5篇陈意磊
  • 5篇顾仕荣
  • 5篇赵凤东
  • 4篇李国庆
  • 4篇李瑾
  • 4篇宋小虎
  • 4篇肖鲁伟
  • 4篇潘凌霄

传媒

  • 13篇中国骨伤
  • 6篇现代实用医学
  • 3篇2015年浙...
  • 2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2015年浙...
  • 1篇2013中国...
  • 1篇2016年浙...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24
  • 2篇2023
  • 9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3篇2015
  • 15篇2014
  • 5篇2013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KP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后矢状面形态变化的影像学研究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前后的脊柱矢状面形态特征,探讨骨水泥灌注对脊柱矢状面平衡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采用PKP治疗的OVCF患者,所有患者在术前和术后1月均拍摄脊柱全...
李杰祁峰张明
关键词:矢状面形态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PKP影像学研究
文献传递
TOMO技术在鼻窦癌术后放疗中的剂量学研究
2025年
目的比较C型臂加速器(Trilogy)、环型加速器(Halcyon)和螺旋断层放疗系统(TOMO)在鼻窦癌放疗计划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24年1月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例鼻窦癌患者。分别设计非共面固定野调强(NC-IMRT)、容积弧形调强(VMAT)和TOMO放疗计划,比较靶区和危及器官(OARs)的剂量学差异。结果3种技术均能满足靶区95%覆盖剂量要求。在靶区均匀度(HI)和适形度(CI)评估中,TOMO计划PGTV_70CI、PGTV_70HI及PTV_60HI均优于NC-IMRT计划和VMAT计划(均P<0.05)。NC-IMRT技术和VMAT技术PGTV_70C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OARs保护上,TOMO对晶体、脑干、患侧视神经、患侧眼球角膜及脊髓等器官保护明显优于其他两种技术(均P<0.05)。结论TOMO在鼻窦癌放疗中具有显著的剂量学优势,在靶区剂量均匀性和OARs保护上表现突出。
戴许豪姜亚洲李珍李杰任江平杨继明周瑛瑛王俭邱昌晓娄鹏荣
关键词:鼻窦癌
经椎弓根截骨长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伴后凸畸形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截骨(PSO)长节段固定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的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PSO长节段固定治疗的65例脊柱创伤后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术中出血量为380~1 850 ml,手术时间90~210 min,术后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均为E级,术后患者疼痛程度和神经功能障碍明显改善。术后2个月及术后2年与术前后凸角和骶骨后上缘与颈7铅垂线的距离(SV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年椎管狭窄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SO长节段固定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的有效方法,改善后凸畸形重建矢状面的平衡,有效的改善神经功能障碍和缓解疼痛。
周黎明李杰赵刘军蒋伟宇马维虎徐荣明
关键词:脊柱骨折脊柱后凸畸形经椎弓根截骨
踝关节稳定性检查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踝关节稳定性检查装置,包括:胫骨固定件,用于限制胫骨移动;足部托板,用于托住足跟;拉力计,与所述足部托板的一端连接,用于拉动所述足部托板横向远离胫骨固定件。通过设计一款专用于踝关节稳定性检查的医疗器械...
干开丰吴畏李杰徐顶立夏臣杰潘凌霄李瑾
BKP手术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BKP)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并采用BKP进行治疗39例患者,45个椎体。骨折类型;新鲜骨折36例陈旧骨折未愈合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24 d,平均7.5 d。患者术前均行胸腰段X线片、MRI影像学评估术后复查X线片。记录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治疗满意程度及功能障碍情况。分别测量患者手术前后X线片的伤椎的前缘线(A line)、中线(M line)长度。结果 36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16个月,平均10个月。末次随访时VAS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手术治疗满意22例基本满意10例,占患者总数的88.9%。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得分,无严重功能障碍患者。术前、术后的A line及M line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KP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新鲜性骨折或者陈旧性不愈合有效方法,能够有效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降低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评分。
闫巧儿李杰祁峰
关键词:压缩性骨折胸腰椎
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配套钢板系统的生物力学性能研究
目的探讨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配套钢板系统在治疗颈椎病患者的生物力学性能,为临床应用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方法采集新鲜颈椎标本16具,分解为C3/4、C4/5、C5/6、C6/7共32个运动节段(FSU:functional ...
赵刘军柴波蒋伟宇宋小虎李杰刘美学李国庆马维虎徐荣明
关键词:颈椎前路下颈椎生物力学性能
文献传递
前路椎弓根螺钉重建术在下颈椎骨折脱位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探讨前路椎弓根螺钉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运用前路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下颈骨折脱位18例,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17-47岁,平均38.2岁。下颈椎损伤严重程度SLIC评分6—9分,平均7.5分。ASIA脊髓损伤分级:A级2例,B级8例,C级6例,D级2例。18例患者术后均摄颈椎x线片及行CT检查,在CT横断位和矢状位上对螺钉进行安全性评级。定期随访,复查颈椎X线片及CT片了解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情况,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以ASIA脊髓损伤分级判定脊髓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为6~15个月,平均9.5个月。术后3个月ASIA脊髓损伤分级改善1级8例,2级2例;末次随访改善1级7例,2级4例。所有患者获得骨性融合,融合时间6-8个月,平均6.5个月。术后1例出现一过性声音嘶哑,术后2个月恢复;2例出现吞咽不适,经雾化吸入后,3周左右症状消失。未出现内固定断裂及松动脱出、神经血管及食道损伤等并发症。结论:下颈椎骨折脱位导致的“三柱”损伤采用前路椎弓根螺钉重建术,可以达到彻底减压的效果,能恢复颈椎高度及生理曲度,并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为脊髓功能恢复创造有利条件。
李杰赵刘军徐荣明马维虎蒋伟宇张明祁峰
关键词:颈椎骨折脱位
具有抗菌和促成骨活性涂层的颈前路椎弓根基底螺钉板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具有抗菌和促成骨活性涂层的颈前路椎弓根基底螺钉板,包括板体,板体位于第一椎体和第二椎体的外侧,板体设有朝向第一椎体的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还设有朝向第二椎体的第三螺孔和第四螺孔;第一螺孔内设有固定在第一椎体...
李杰
文献传递
急性颈椎间盘突出伴脊髓损伤保守治疗的回顾性研究
目的研究急性颈椎间盘突出伴脊髓损伤病人的临床特点,分类,磁共振特征,保守治疗情况和预后。方法 22例本病患者接受保守治疗。使用了床头的颈椎牵引。同时应用甘露醇和地塞米松静脉注射。临床特点,分类,预后,保守治疗的效果和磁共...
祁峰李杰
关键词:颈椎脊髓损伤椎间盘突出保守治疗
文献传递
左侧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IMRT与VMAT的剂量学差异及安全性比较
2025年
目的对比左侧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常规调强放疗(IMRT)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的剂量学差异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22年7月至2023年12月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淋巴结阳性左侧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30例,依据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织(RTOG)标准勾画靶区及危及器官,为每位患者制定IMRT和VMAT放疗计划,处方剂量均为总剂量(DT)50 Gy/25 f。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评估剂量学参数差异,并借助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NTCP)与超额绝对风险(EAR)模型,定量分析放疗相关毒性和二次癌症风险。结果在剂量学方面,VMAT的靶区适形指数、均匀性指数均优于IMRT(均P<0.05);同侧肺接受20 Gy剂量照射的肺体积占单侧肺体积的百分比(V_(20))也低于IMRT,且显著降低了心脏平均剂量、V_(25)以及左前降支的平均剂量、最大剂量(均P<0.05)。在安全性方面,VMAT增加了对侧肺的EAR风险,但有效降低了心脏及同侧肺的NTCP值(均P<0.05)。结论左侧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采用VMAT技术,可能增加健侧组织二次癌症风险;而心肺功能较差的患者,能从该技术的心肺保护优势中获益。
周瑛瑛李杰杨继明戴许豪马招杨任江平周建良倪曙民娄鹏荣
关键词:乳腺癌调强放疗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